APP下载

安徽宁国大坞尖钨矿床深部矿体的发现、特征及地质意义

2020-03-12江学莲李斌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4期
关键词:蓝田矽卡岩中段

江学莲,李斌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 230001)

大坞尖矿床位于江南地块的东段,区域上处于扬子陆块南缘与北际山大岛弧的接合部位,宁国墩复背斜北东倾伏端,虎月断裂南西侧(图1)。矿床位于皖南钨矿集区,矿床规模近中型,是安徽南部地区典型的层控矽卡岩型钨矿床(赵文广等,2008;李斌等,2015;2016)。

1 地质背景

矿区由南华系休宁组、震旦系南沱组、蓝田组、震旦系-寒武系皮园村组的碎屑岩、泥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组成一完整的沉积旋回。赋矿岩系为震旦系南沱组中段和蓝田组下段的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

褶皱构造由宁国墩复背斜构成褶皱构造主体,呈北东向延伸,其上又进一步发育更次一级褶皱,造就了区内局部隆起和凹陷。断裂构造以北东向虎月断裂为主体,其与北西向狮桥—宁国断裂呈反接关系,构成本区主要的断裂构造格架。按断裂性质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按断层方向可分为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并以北东向、北西向为主。

岩浆活动主要发生于燕山期,岩浆活动始以陆相火山喷发为主,继之转向侵入活动,同时具有中酸性向酸性演化序列。矿区内岩浆岩与北东向构造方位一致,呈北东向脉状产出,受构造控制明显,主要有3条(编号1号、2号、3号)(图1)。

早期发现矿体(Ⅰ号矿体)受蓝田组一段白云质灰岩控制,赋存在与花岗闪长斑岩岩脉的接触部位,近年来新发现的矿体(Ⅵ号矿体)赋存在南沱组中段的钙质泥岩中,均属矽卡岩型矿体,矿体与地层同步褶曲。

2 新发现矿体特征

2.1 矿体地质特征

新发现矿体(Ⅵ号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岩脉附近的南沱组中段碳酸盐地层中,位于Ⅰ号矿体下部,为隐伏钨矿体,形态与Ⅰ号矿体相似(图2)。

图2 矿床9线勘探线地质剖面图(李斌等,2015;2016)

矿权内矿体长352m,宽321m,矿体赋存层位稳定,呈层状、似层状展布,具有与褶皱同步弯曲的形态及由南西向北东倾伏的特点。赋存标高213m~392m。矿体赋存于南沱组中段偏下部,原岩中厚层含锰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钙质泥岩经交代作用成为含矿矽卡岩。矿体厚2.4m~10.67m,平均厚度7.4 m,分布于次级背斜的核部,两翼矿体减薄明显,沿走向或倾向有分支现象。矿体主要有用组分为钨,品位在0.006%~0.876%之间,平均品位0.211%。

2.2 矿石质量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等微量(安徽省地质调查院,2007b),白钨矿呈它形粒状,粒度分布于0.3㎜~0.01㎜之间,常数粒聚集分布,有时呈细脉状或大体呈断续脉状分布,分布极不均匀。脉石矿物主要以白云石、方解石、透辉石为主,次为石榴子石、透闪石和绿泥石等,其它矿物微量。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变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构造为主。

3 Ⅵ号矿体与Ⅰ号矿体特征对比

3.1 矿体地质特征

I号矿体为矿床最大的矿体,赋存在蓝田组一段的含锰白云岩中,岩石经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或矽卡岩化白云岩,矿体呈似层状、层状展布,赋存标高552~613 m,倾向最大延伸103m,厚6.37~13.59m,矿体平均厚度9.10m。钨的品位在0.018%~0.743%之间,平均0.190%。

通过与新发现矿体特征对比分析,可以看出Ⅵ号矿体与I号矿体仅除赋存标高不同外,因赋矿层位不同,两者的围岩也相应存在差异,Ⅰ号矿体的围岩主要为角岩化粉砂质泥岩,Ⅵ号矿体的围岩为南沱组含砾凝灰岩,均蚀变为角岩。其他各项矿体地质特征相似,为同一成矿热液在不同成矿有利部位交代充填形成的不同深度的矿体。

3.2 矿石质量特征

I号矿体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钼矿和白钨矿,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毒砂、磁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绢云母、白云母,其次有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石榴石、绿泥石、磷灰石等(安徽省地质调查院,2007b)。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变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构造为主。

通矿体矿石质量特征分析,可以看出Ⅵ号矿体与I号矿石质量特征总体一致,因原岩成分差异,脉石矿物有所不同(图3)。

图3 矿床矿石手标本特征(李斌等,2016)

4 找矿潜力分析

依据本次深部勘查工作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在南沱组中段中新发现Ⅵ号矿体。新发现矿体的矿石质量、产出形态与上覆蓝田组一段的Ⅰ号矿体基本一致,且新发现矿体保存完整,未被剥蚀。

矿床中的Ⅵ号矿体与Ⅰ号矿体均与花岗闪长岩脉密切相关,虽然赋存部位不同,但它们在空间、时间和成因关系上具有一致性。依据成矿系统理论(翟裕生等,1981)属同一含矿流体在不同的有利部位因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而卸载富集形成的矿体,受围岩化学性质活泼性的碳酸盐地层控制分布在不同的层位,属于同一个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产物(於崇文,2006)。

参考Ⅰ号矿体规模,结合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及成矿规律,预测Ⅵ号矿体找矿潜力巨大。

5 结论

(1)Ⅵ号矿体与Ⅰ号矿体在矿石质量、矿体形态、矿化类型方面基本一致,前者赋矿层位为蓝田组一段,后者为南沱组中段。

(2)Ⅵ号矿体与Ⅰ号矿体赋矿层位不同,但它们在空间、时间和成因关系上具有一致性,属于在同一能量驱动模式下,同一含矿流体因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在不同的位置堆积的矿体。

(3)南沱组中段中矽卡岩型钨矿体为宁国地区首次发现,找矿潜力巨大,打开了矿床找矿空间,为该地区同类矿床的发现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蓝田矽卡岩中段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王蓝田性急
我蓝田
试论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对涞源县南赵庄铅锌矿床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东天山雅满苏铁矿床矽卡岩成因和矿床成因类型剖析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及质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