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施色之道

2020-03-12朱屺瞻

老年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颜料色彩

□朱屺瞻

《雪藕陪红瓤》朱屺瞻

朱屺瞻(1892-1996),江苏太仓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其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生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和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展出,出版有《朱屺瞻画展集》《朱屺瞻百岁画集》《朱屺瞻画集》《朱屺瞻画选》等。

施色有大道,最须求得全面的协调与整体的和谐统一。修养的苦功夫,最须放在“协调感”上。至于繁简浓淡之间,都可由个人下笔自主,不宜拘谨自缚。“拘”则“怯”,则欠活力、无生气,但须严防“乱”与“俗”。

画面的和谐,有时可借助中间色。调色盘上残留的复色最有过渡性,看似邋遢,但到画面上就有了色彩倾向。黑墨与白纸是两个极端色,其本身就有调和作用,与任何色彩都能协调。如果在两个对比色之间留出一道白线(白纸的本色)或勾上墨线,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白线忌“板”,须留得自然,有变化。

色可淡而不可灰,灰则无生气;可厚而不可腻,腻则无神韵。烘染不可平涂,要见淡墨笔痕,有些地方须得保留纸的本色。山坡、沙滩等大块面施色,不能简单地平涂一遍,需讲究用笔。如赵孟画沙滩,先用赭石平铺,然后勾线,显得厚而不腻,富有变化。至于作青绿山水,唐人的传统方法是画好后将上层浮色抹去,然后再上一层,如此反复几次,目的是得其“细腻”,但往往显得“板”。我喜用杂色表现青绿,有时参照油画厚涂抹,抹上一点厚颜料,随兴涂,求其厚实与松动。

用色有两种:和润与强烈。强烈非一味浓厚,而是利用鲜明的对比,如冷热对比、明暗对比、面积大小对比,再加上有力的运笔。画可用夸张法,不必拘泥于原物的色相。如画一朵花,可以比原物更鲜艳、更强烈,亦可以比原物更秀丽、更温雅,同样是一种夸张,只是朝另外一面夸张罢了。色彩如此,造型亦如此。施色使用强烈对比法,取其有力,须防为强烈而强烈,浓而无韵。韵者是一种旋律,一种能动的气势。色愈强烈,愈须画得有能动之气势。

我下笔喜粗犷,用色喜“狠”而“邋遢”,“邋遢”者,不在于繁多其色,而在一色多调。我的画风求“厚”,意在运笔与布局上透出消息。用色的厚薄与画面的厚薄是两回事。前人论画云:“体要严重,气要轻清。”体不重则轻薄,气不清则俗。色涂得厚,未必就有厚的效果,而色用得薄,也未必不能画出厚的感觉。

重色以石质颜料居多,年久不变,焦墨亦不会变色。花青、藤黄、胭脂等水色年久易色变,经不起日晒。石质颜料,短处在易板、易滞。植物质颜料,好在滋润。如在植物质颜料中蘸以墨色,则年久色褪,墨底仍留,可取得相对的保存作用。此外,还有一些用色情况需注意。如石青色,必须打墨底,方显得厚实,且须等墨干后加色,否则青色会化掉;石绿色须用汁绿或赭石加底,须干后加石绿,显得厚些;赭石与墨相和会起粒子,故须画得快些,有时亦可加些花青;藤黄是树的胶汁,锡管的藤黄太鲜,可加墨色调和,加多加少要以实践为凭据;胭脂易褪色,冲淡些画肤色很美;铅粉易变黑,锌钛白较薄,用粉时,水要净。

四季景色不同,色调不同,反映出的情调亦不同。春多嫩绿色,多花;夏日炎热,树色深绿,可用泼墨泼色法为之,笔要粗犷,水分要多;秋天色转金黄,间以红绿,色彩丰富;冬景须有凛冽感,方显树叶凋零之境。

功夫最在施色,入细而善变。深如泼,浅若无,虚虚实实,做到“化”处。画山水有境界,画花卉翎毛,何独不然?须画得有生气,有天趣,有境界,舍此皆非上乘。画花卉忌“板”,画鱼鸟忌呆,须画得“生动”。“动”是契机,能“动”方才能“生”。生者,生机天趣也。

《帆影风光入画图》朱屺瞻

猜你喜欢

颜料色彩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令人大开眼界的颜料墙
颜料抹在了脸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