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对于人生的真谛
2020-03-12陈之佛
□陈之佛
《仕女图》五代南唐.周文矩
艺术究竟有什么用处?讲到用处,恐怕艺术是最没有用的东西了。譬如绘画,当一树花、一只鸟、一座山、一片云画出来后,既不能止饥止渴,也不能教忠教孝,的确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大关系。
有人说,艺术是“有闲阶级”的消闲物,它是一种奢侈,是一种多余。假如这话是真的,那么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就都是赘疣了,而许多大哲学家煞费苦心地研究美学、艺术学,也是徒然多事了。而何以顾恺之、吴道子、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康德,还永远受人尊敬呢?想来其中必有若干道理。
如果你爱看美的图画、爱听美的乐曲,则“爱”便是用处,也可以说艺术对于你已发生密切的关系了。人性的需求本是多方面的,如人性中饮食的要求,饥而无食,渴而无饮,是人生的一种缺乏;人情中也有美的要求,爱美而不得艺术,同样是人生的一种缺乏。且看原始时代的人类,在穴居野外,与猛兽争存、与风雨为敌的时候,尚且要在洞壁上作画、在器具上雕绘,以求满足他们爱美的天性。直到现在,凡是人类绝没有嫌美而喜丑的,因为嗜美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与满足饮食的要求一样,是天性。饮食的缺乏,固然可立见其形骸的枯萎,而美的缺乏,亦必发生其精神上的病态。
人类生活终不外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二者缺一固然是生活的不正常,二者不能调剂也会使我们的生活产生烦闷苦痛。这是我们平时的经验。讲到艺术的用处,现在也颇有人想把它硬拉到实用的功利主义上去,于是艺术仿佛只有被利用而没有其他的价值了。虽然自古以来,在政治、宗教、道德上也往往将艺术作为宣传的工具(这是艺术的其中一个目的)。
艺术的活动是情感,情感的力量往往比理智还强大。情感的表现,与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它对社会和个人必有更深、更广的意义。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这情感必须要艺术来培养,使它成为美的情感。什么叫作美的情感?不妨举几个浅近的例子:在风和日暖的春天,眼前尽是娇红嫩绿,你对着这灿烂浓郁的世界,心旷神怡,忘怀一切;在黄昏的时候,你躺在海边的崖石上,看金色的落晖,看微波的荡漾,领略晚兴,清心悦目;松涛、竹韵、虫声、鸟语及一切自然变化,都会变成赏心悦目的对象。这就是美的情感。当我们愁苦无聊时,哼几曲歌,吟几首诗,满腹牢骚就会烟消云散;当我们整日为俗事烦苦,偶然偷闲欣赏下艺术作品,就会觉得格外愉快;当我们看过一回戏,或读过一部小说后,就会觉得曾经的紧张是一件快事。这是美感的作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之,这都因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陶冶而使人的情感变成美的情感。
人的情感需要解放,艺术美就能够解放情感。而解放情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良剂,我们常说“精神要有所寄托”,艺术便是寄托精神最好的处所。
有许多人总嫌生活枯燥、烦闷无聊,其很大原因就在于被困在现实世界而脱离想象的世界。所谓想象的世界即是艺术的世界,故无论何人,要充实自己的人生,就应该有艺术的修养以解放其眼界。苏东坡说“人之忧乐在乎游于物之内,或游于物之外”。所谓游于物之外,就是能离开现实世界而进入想象世界。眼界解放,人便觉快乐。
许多人以为艺术是艺术家所专有的,与一般人没什么关系,这便是没有了解艺术。现代人热衷于物质而忽略心灵的修养,在教育方面更不曾深切注意到这样的教育——美感教育。长此以往,人类将沉湎于罪恶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既然人类尊称自己为“万物之灵”,就更应注意心灵的修养。心灵的修养固然是多方面的,而以艺术的功效为尤大。因为艺术可以安慰我们的情感,启发我们的心性,洗涤我们的胸襟;可以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人情物理深广与正确的认识。所以,真正有艺术修养的人,他的感情一定比较真挚、感觉一定比较敏锐、观察一定比较深刻、想象一定比较丰富。他能见到广大的世界,并能吸引他人进入这世界里观赏一切。
《春意》陈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