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证“国考”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2020-03-11张哲

ViVi美眉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国考教学改革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我国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与为中小学输送教师类人才的地方,就要顺应时代发展,加快步伐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并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从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出发,对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师在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教师教育课程是以教师自身对课程的理解、深入研究以及专业素养为基础,并通过课堂教学上对课程的设置为根本,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等各方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形式。就课程教学内容来看,通常还是将一些较为经典的古代诗文词赋内容放在了重要位置,而对于一些现代化的知识则是一带而过。尤其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迅速的环境下,更是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解惑,也要时刻关注相关领域的知识,并融会贯通,科学性的教授知识。从课堂教学手段来看,目前仍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有些教师对一些现代教学工具不能熟练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并导致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

(二)师范生进行见习观摩的现状

见习观摩是教育见习的基本形式,主要是通过见习带队教师带领师范生深入到教育教学课程的现场,并运用自己在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对一线教师教学场景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境的处理方式的学习,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的支撑进行见习课程的教学。但是,目前仍有很多院校在思想上存在着对见习观摩不重视、指导不全面、见习评价形式单一以及忽视见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问题。甚至出现学生进行见习时,教师由于制定的教学见习计划缺乏完整性,开始随意安排学生的见习地点与时间,从而导致教育见习效率低、学生积极性差等问题。另外,还有部分院校的学生在被动见习式的过程中,要么是因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导致无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见习意见,要么就是学校并未给学生见习预留出交流讨论的时间,使得学生在见习中收效甚微。

(三)師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间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的安排还处于薄弱环节。具体内容为:第一,学生教育实习时间较短。现下,我国部分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时间方面进行了改革,大量增加了教育实习的学分与时间设置,但相对来说,实习时间仍然较为短促,有些院校实习时间仅仅为7-8周的。第二,缺乏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百万扩招之下,虽然解决了师范院校招生难的问题,但也给院校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师范生在毕业实习时因缺乏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导致学生不想参加教育实习甚至放弃教育实习工作。第三,教育实践形式单一。大多数高校在教育实践形式上都是采用“统一实习”与“分散实习”的形式。统一实习是指由学校联系教育实习单位,再由指导教师带队,组织一起到中小学进行实习。但由于集中实习工作时间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以及春招等各项招聘工作冲突,导致学生在参与实习时无法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认真教育实习过程中来。而对于那些分散实习的学生而言,由于领导教师管辖,导致学生参与教育实习工作时弄虚作假,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技能相对欠缺。[1]

(一)课程目标设置模糊

当前,随着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改革与发展,使得许多师范院校开始着手于本校师生的发展。尽管有部分院校已经开始设计与教师资格证考试范围相关的校本课程,但是,在进行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仍然存在很大问题。比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能力等为目标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含糊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究竟怎样去做,没有进行详细的考虑与探究。而这种含糊的培养目标也让教师在日常教学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使得教师教学与促进学生发展都存在很大问题,以至于无法定位怎么去进行学生差异性的教学。

(二)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现下,很多高校在进行课程评价与教师教学评价时,要么是针对教师的课程学习结果入手,进行单一的评价,从而忽略教师在日常教学时的前期准备以及中期的课程调整;要么就是以教师的总结进行评价,忽视诊断性与形成性评价要么就是以结果和标准为体系,忽视过程与差异性进行评价。而这样的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利于教师发展的,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内心受到打击,同时也让教师失去了认真教学的耐心与信心,并使学生在主体发展上缺位。

(三)教师教育课程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以往,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是由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并参加毕业实习后集体认定发放的。但近年来,由于在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下,使得大部分想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无论是不是师范生都必须要参加“国考”。师范生与非师范生都需要通过参加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而这也成为了师范院校进行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根本。但是,就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一方面,仍然有很多院校不以为然,认为不进行课程改革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也是能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却不曾想,成绩出来后,一大批学生《综合素质》这一门存在巨大问题。这也提示了我们:要想让学校能够得到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进行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校开发课程的能力有限,导致学校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与进修,或者招聘一些有经验的人才,为调整学校的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进度做好准备。[2]

(一)明确教师的培养目标

“进行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就需要高校、政府、中小学相互合作,建立培养教师新机制,主要从师德师风、专业技能、教学技能等方面入手。”这句话不仅为高校间对教师的培养目标提供了的定位方向,也适应了当前教师资格证“国考”,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为实现教师的职前、入职、职后的纵向培养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入职前,对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培训,包括法律法规的学习、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学习以及与学生如何沟通交流的学习等等。从而为培养教师职业能力综合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课程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教师教育课程管理机制,需要立足于实践教学,将课程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如此,才能保证体制改革的有效进行。具体做法有:第一,编订校本教材,还学生充足的话语权。一方面,要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当前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背景,编订校本教材,以适应当下教师资格证的“国考”。第二,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需要深入实践,通过调查问卷、教师代表发言等方式,了解当前教师与学生对教育教学的一些意见与建议,并将意见整合后设置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第三,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标准,设置课程管理体系。师范院校可以学习兄弟院校或者发达国家优秀做法,并根据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资格证所考查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差异化与多样化,设定符合本校发展实际的课程管理体系。

(三)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实际上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不可分离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变动,其他方面都要随之而改变。因此,对于教师教育课程要用多种评价方式来看待。比如:在考试评价中,教师是以学生的期末成绩、平时课堂表现以及参与实践课程的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与考核的。所以,对于教师的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评价方式,我们也可以向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做法比较好的高校进行学习。比如:在期末对教师的评价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评价,也要注重对教师学期内完成的课程计划、参与的教学改革以及完成的课题项目等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如此,才能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促进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从而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霍爱新,沈玉龙.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化学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26).

[2]吴海燕.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9).

作者简介:

张哲(1983-01),男,汉族,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舞蹈

猜你喜欢

国考教学改革
教师资格证国考对中等师范学校职业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印度“国考”被批太重视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