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神话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0-03-11王红霞
王红霞
【编者按】神话是小学生喜爱的题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统编教材还在四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了一个神话单元。基于统编教材的选文特色和编排思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文本,引导学生在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深入探索和理解神话,落实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本专辑的文章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策略,希望读者开卷有益!
大概念(bigideas),亦称大观念、核心观念、核心概念等,是上位概念的重要形式。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徽认为“大概念的生成是‘具体→抽象→具体的循环过程,这其实也就是高通路迁移的路径”。
大概念视角下的教学从教授专家结论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科素养为特征的专家思维为主。因而,以学科大概念来统整和组织的单元教学较之以往碎片化、零散化的教学具有更强的联结性、结构性、迁移性。现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阐述大概念视角下的神话单元整组教学的确立与实施。
一、基于大概念的单元目标设计
从语文学科本位的角度出发,神话单元的大概念可以从以下路径提炼。
1. 课标要求。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神话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其中,语文要素可以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中找到相应归属。分析可知,本单元语文要素来自学段目标关于“概括”“品鉴”“表达”能力的要求,分别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 文体特征。
神话表现的是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理解,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集体艺术创作。本单元篇章页上“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正是对“神话”这一概念极好的注释。统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之所以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明,都是因为有着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3. 学情考察。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基本信息的提取、筛选、整合等已有相关的学习和训练。神话故事往往叙述清楚,结构完整,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提高概括能力的好载体。学习的难点是,如何自主地提取信息,并加以筛选、整合,完成对主要内容的概括。
多方考量,我们可以提炼出本单元的相关大概念应包括:①神话是先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的探求和解释;②把握主要内容有助于理解、传承神话故事;③神奇的想象让神话更生动。当我们以大概念教学视角来观照单元目标,便有了更宏观的视野来统摄知能目标,使得教学视野更开阔,更具有迁移性,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自主性和持续性。
二、基于大概念的评价设计
基于大概念的评价指向的是大概念的掌握情况,强调的是引入任务的真实性。所谓任务的真实性,指要符合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并充分考虑引导学生通过评价进行学习。这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设计三种基于单元大概念的真实性任务,并将其完成情况作为整组教学的主要评价形式。任务一:阅读中外神话故事。评价细则:①每天至少閱读三个神话故事;②能在神奇处圈画标注;③神奇的部分反复读;④与同伴交流并推荐精彩的神话故事;⑤制作“神话英雄”签。任务二:讲一个你感兴趣的神话故事。评价细则:①仪态大方、声音响亮;②讲述完整、清楚;③表情生动、语气富有变化;④能加入一定的动作;⑤讲述时有自己的适当创新。任务三:我与XX过一天。评价细则:①故事人物有“神奇的力量”;②故事结构完整:起因、经过、结果;③是“一天”中发生的故事;④故事是与“我”有关的;⑤与同学交流,根据建议修改。
以上评价设计以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为依据,贯穿单元学习全过程,评价细则由师生共同商定。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路径更清晰,对于学习过程的把控更具有自主权,因而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为积极。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调整教学节奏和过程,引导学生真正掌握神话单元的大概念。
三、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基本问题”。基本问题是与大概念相匹配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若干紧密关联的枝干问题的支持下,引发学生持续思考,深度学习,强化认知结构。教学中,应立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将语文要素的习得和掌握,即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方法、策略,融入人文主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大概念”,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我们设计以下三个基本问题(议题)展开学习。
1. 神话人物。
与以往一课一课的单篇教学不同的是,我们可以打通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壁垒,建构一个相对更大的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建构更为阔大的学习网络。这个基本问题的学习任务是通读四篇课文:课文中的神话人物分别有怎样的壮举?他们之间有共同点么?阅读时可利用相关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以上学习任务重点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梳理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避免了教学环节的反复,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从梳理情节的学习和迁移中能建立一定的把握主要内容的策略,提升概括能力。而“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更是扩大学生视野,从神话创作的源头来思考这些神话人物所具有的为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我”的精神。
2. 神话的神奇。
仅靠单篇的阅读很难深入体会神话的神奇,而一篇加一篇的学习并不一定呈现等于2的结果。在整合教学中,我们依旧以基本问题为导向,指向大概念推进学习的进程。这个基本问题的学习任务是:细读四篇课文,你认为神话的神奇表现在哪里?例举三处你认为最值得交流的地方,运用相关符号进行圈画标注。
神话的魅力在于瑰丽无比的想象,是想象让神话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感受神话的神奇,不仅是对神话这一文体特征的感知,更是回归人类思维的原初状态,理解先民对自然对生命奥秘的探求。在找寻神奇表现的过程中,引发学生交流神奇之处,读出神奇之感,体会神奇之妙,这样学生对于神话文体的鉴赏力能得到积累和提升。
3. 神话的异同。
本单元的选文主题相同,都为神话故事,但在文体、国别上仍有不同。《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是经过作家精心加工后的现代文学作品。此外,“阅读链接”中还有“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快乐读书吧”里编排了“炎帝尝百草”的神话。基于这样的单元选文编排,我们可围绕“神话的同与异”展开学程。这个基本问题的学习任务是:①比较阅读《精卫填海》和《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发现了什么?②比较阅读《普罗米修斯》和《燧人钻木取火》,发现了什么?③你所读过的神话故事中,哪些人物与课文中的人物很相似?可提供《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删改后的文言版本作为学习支架。
比较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通过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比较,学生可以得出神话的神奇是经过人们一代一代的丰富而形成的,神话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中外同一主题的神话比较,学生再次感受想象神奇的同时,对不同民族的神话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从读过的神话故事中,学生找寻与课文中神话人物相似的形象,进一步建立起神话创作的范式,对神话中的“英雄创世”的主题有所探讨,并为自己的故事做好准备。
综上,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设计提供了更为宽松、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在看似松散实则紧实的学习任务中进行并完成意义建构,为真实而学,为生活而学,成为会学习的学习者。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