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分析
2020-03-11骆春燕
摘 要:内部控制,是单位日常运用目标和资源科学规制相互结合的手段。为此,本文以事业单位为例,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其次通过控制目标、控制方式等方面,研究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助推事业单位改革未来新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改革,是当前其工作实施的主要分支,它具有促进性、层次性、以及时代性等特征。而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事业单位改革活动的重点部分,自然也应结合企业改革的指导理论,目标清晰、科学的推进改进工作。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实现经营目标,确保内部资产结构完整,依据会计信息资料,实行的系列性保障企业可以正常经营的措施,它包括企业自我调整、约束管理、规划分析、综合评价与控制四个部分[1]。
事业单位,作为以国家为基础的社会基层性服务部门,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从内部控制层面入手,寻求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基层服务质量的方法,一方面体现为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做好具体工作的改革安排;一方面体现为从企业结构运作的趋向入手,做好未来开发趋向的研讨与解读。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
(一)内部控制视角清晰
内部控制的目的,实际就是为了节约单位运作成本,但同时又要实现前期设定目标,将投入降到最低,将收益控制到最高。但由于事业单位主要以服务社会为主,其盈利性特征相对较低,借助这一理论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安排时期,首先是要清楚内部控制视角的定位[2]。一方面,内部控制应符合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将服务性理念放在第一地位。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压缩,不等同于单位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开源节流”,而是以合理的视角,进行主次性分配。
比如,某地区事业单位进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列工作安排期间,工作人员将系列活动安排归纳为:(1)内部控制活动安排期间,先结合该事业单位日常便民文化传播的作用,注重企业中所有与当地文化传播服务方面相连的内容,均要确保各项内容的有序调节,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变革,完全是对原有服务项目的优化,而不会对其产生负面干扰问题。(2)单位依据五年来单位地区服务情况,科学进行多重管理因素分析后,形成主次分明的产业体系,并相应开创一个体系形态完善,创建实践活动多元的开发结构。从产业未来经营和运作体系全面化发展的状态之下,有序进行事业单位服务领域上的工作安排,适应了当代社会的整体建设需求。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期间,有清晰、明了的目标作为向导,不仅解决了事业单位转型时期的具体实践趋向,还为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未来开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趋向保障。
(二)内部控制方法得当
内部控制方法得当,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工作得以长效性推进的要点。其一,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分析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据现有的实践模型,直接进行框架套用,而是要科学进行生产条件的合理安排,进行内部控制要点的科学分析。其二,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手段的运用,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时代化调节的主要体现。
比如,某地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活动实施期间,为适应当前开发需求,该事业单位将本次内部控制改革系列要点归纳为:(1)从事业单位当前产业开发和运作发展的状态之下,依据事业单位阶段性会计账目统计资料,分析前期制定的工作实施目标完成情况。(2)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活动实施过程中,按照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对内部控制工作所带来的资源,进行了实践要素方面的协调化安排。(3)该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系列活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利用电算化技术,对单位每日、每月、每年的数据进行精准性输出,另一方面也通过在线跟踪分析法,相应实行内部控制系列活动方面的相应安排。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在于结合产业经营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有序的进行多重管理系列活动的合理实施,不仅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更为如何引导内部控制的转型带来了发展动力。
(三)内部控制机制优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工作开展中的阻碍,也着重体现为单位内部体制方面的问题。首先,彻底打破传统的事业单位体系化服务框架,开创相对合理,且实践方法灵活的新型内部控制机制。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在于做好阶段性工作规划,以长远性实践思路为向导,进行事业单位工作内容层面的归类调节。
比如,某地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改革过程中,为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该单位将本次内部控制机制的优化要点归纳为:(1)新时期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安排时,保留了原有宏观掌控的实践趋向,还按照人员、单位工作目标、以及资金结构、工作范围等内容,对应进行财政预算、资金账目应用去向、以及设定目标程度等方面的详细分析。(2)为了确保该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实践价值得以展示出来,管理人员确定了年度、季度内部控制目标,每一个步骤中的资金调节,都要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对应调整。(3)事业单位内部还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管机制。它不仅要对单位中每一笔资金账目进行监督,还要对内部控制各个环节步骤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针对实践中问题,给予有效解决方案的成效。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实施,体现为以事业单位实际需求为基础,形成与其相互匹配的内部控制结构。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对原来体系中所有因素都排斥,而是取其精华的保留后,再融合事业单位当前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进行内部控制要素的调节与控制。
(四)内部控制人员能力提升
事业单位新时期进行内部控制活动探究期间,人作为发挥事业单位社会性的重要实践者,自然也要在新的活动改革阶段,做好内部控制人员能力层面的调节与研究,这样方可实现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效率,彰显单位内部控制价值的目标。
比如,某地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创新优化过程中,为了改变原有工作状态散漫、统计信息失真率高等问题,管理者深入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相关要求》等文件,从内部控制人员视角上,分析内部控制优化推进方法:(1)事业单位进行各项工作安排前期,先集中对财务部门、单位工作服务管理部门,实行事业单位工作实践基本情况的全面性培训,从而保障所有内部控制实践参与人员,都能够以专业视角,对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进行妥善化安排。(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各项活动实施期间,需要定期组织工作的人员进行反思总结,反思内容包括财务账目信息记录、日常资金运作管理等方面,在日常工作安排和调节期间,形成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应用服务体系,实现社会生产系列工作的科学性安排。
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人员的视角出发,一方面是通过专业理论引导,构建良性內部控制分析体系;另一方面是通过内部人员工作反思法,寻求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能力循序渐进开发的手段。
结论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分析,是国内社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内部控制视角清晰、内部控制方法得当、内部控制机制优化、内部控制人员能力提升等方面,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方法。因此,文章研究结果,为事业单位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国梁.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8):59-60.
[2]于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讯,2020(26):42-43.
作者简介:
骆春燕,1988.10.06,女,籍贯:安徽芜湖,职称和学历:中级会计职称,本科,研究方向或专业:会计。
(核工业二二一退休人员管理局合肥管理处 安徽 合肥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