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电影《红海行动》的艺术表现
2020-03-11刘安静
摘要:纵观所有的影视类文学,都不约而同地依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的基本原则创作和拍摄。马克思主义在文艺理论方面给出了许多指导与帮助,尽管经历了这么久,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旧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展现出它的适用性。本文以《红海行动》为例浅析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叙事策略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原则的坚持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下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对《红海行动》展开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叙事策略;现实主义创作;《红海行动》
影片《红海行动》高度赞扬了中国海军特种突击队在遇到困难甚至生命危险时不畏艰险和甘于奉献自己生命的伟大精神。整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谨遵马克思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理论的基本设计原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文学是人学”这个观点,《红海行动》这部电影很好地表现出了中国军人的风貌。也遵从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即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道主义精神。
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叙事策略的运用
早在很久以前,苏联就确认了要发展社会主义,它的原则和方针就是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以群众为中心。这就要求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与拍摄作品时,要遵从党的领导方针和政策,在塑造英雄人物时要树立积极正能量的人物,在塑造普通大众时,要对他们富有同情心。艺术需要教育大众,为大众树立榜样。
1.1 快节奏使战争电影更加真实
在《红海行动》的叙事中,采用了快节奏的叙事模式。这部电影讲了三个战争故事。影片开头10分钟的片段讲述了中国海军在索马里外海拯救人质以及击败敌人的故事,首个片段节奏紧凑,清晰的故事线让人看了清楚明朗,片段使用了快节奏剪辑,让人看了有热血沸腾的感觉。虽然只是短短10分钟的剧情,但对英雄人物的刻画却十分清晰。与西方喜欢刻画单个英雄人物不同的是,我国在创造英雄形象时往往会对群体英雄进行表现,这样会更加真实。在《红海行动》中,每个蛟龙突击队员的性格、专长和技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机枪手佟莉是蛟龙特种部队里唯一的女生,但是她身手敏捷,反应迅速,有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大将风范。作为一个团队,蛟龙特种部队互相支持,一起工作,队长杨锐就好像大家的家长,对于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他选择自己扛,这也是十分符合马克思主义中英雄人物要有积极的正能量,给予其他人信仰和支持的塑造方向。
1.2 对于弱小的保护体现了人文关怀
电影中在描述普通人时,给予了其充分的同情以及保护。故事背景是伊维亚遭遇政变,中国海军接到指示去伊维亚撤离我国侨民130人,在撤离我国侨民时却遇到了袭击,于是特种部队蛟龙队接到任务去营救被困人员。在整个营救过程中,中国军人始终以侨民的安全为第一位,这也体现了党的宗旨——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在解救被困侨民时,敌方威胁民众驾驶汽车炸弹开向防守线,手段十分恶毒与残忍,而在蛟龙队击倒了引爆炸弹的人时,第一时间想的却是解救被利用的人肉炸弹,即使他并不是我国侨民,但是蛟龙队还是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他,这也是十分符合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对普通人抱有同情和怜悯的思想感情。解救完被困桥梁的人员后,蛟龙队又被通知营救人质邓梅。
2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原则的坚持
2.1 尊重历史
在制作的电影涉及历史题材的情况下,创作者一定要遵从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还是英雄个人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历史唯物主义必须贯穿于认识过程中并通过电影的反映变成现实性的东西。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等同于各个学科的特定方法,而是为它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和一般的方法论原理。为此,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历史观是研究工作的指南。唯物史观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方法论,应用于文艺学研究,可以克服或防止反映论的简单化和庸俗化。
《红海行动》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1],在改编的过程中,创作者也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原则,尽量保持事件原貌,使电影看起来和真实几乎一致。现代战争电影为了更加深刻地表现对于战争的反思,其美学风格不可避免地从现实主义走向戏剧化的表达。而对暴力美学进行纪实化处理,依靠完善的工业美学进行真实战争描写的《红海行动》,则可以被认为是在另一种途径上对现实主义的召回。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看,《红海行动》的现实主义创作是成功的,它改编自真实事件,反映真实行动,美学风格真实,甚至采用了真实的纪录影像。影片成功地将影片的故事空间与真实空间缝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现代战场。
2.2 超越暴力美学的艺术表现力
社会实践的观点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具有统治和驾驭生产活动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是将实践观点引入艺术创作的特殊领域,从其与物质生产的区别和联系上进行历史性和具体的推论。德国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的生产进行了论述,精神活动也被称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的精神“生产”,这种精神生产便会给原来的故事增添许多艺术表现力。
整部影片让观众看起来感觉很“燃”很热血,让人看了不禁为自己的祖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感到自豪,但是真实战场上却是战火连连,让人看了很害怕。所以,影片做了一个超越暴力美学的拍摄方式。暴力美学诞生于香港,强调表现暴力的形式美,弱化现实意义,一系列紧张而充满活力的动作场面被快速剪辑,由有節奏的枪战、有着西方表现力的爆炸和适当的镜头创造。与擅长暴力美学的导演吴宇森不同,镜头的真实和观众观感的真实性更加让林超贤在意,所以他的电影风格更偏向于现实主义。
在《红海行动》这部电影中,导演将也暴力美学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运用了美学的元素让受伤人员肿大的脸部、被炸死的满身是血的大众这类战争场面显得不那么血腥和恐怖,这样的拍摄手法也会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影片由海盗战斗开始,采用快速、紧张的剪辑方式,使人带来了十分震撼的冲击力。《红海行动》对剪辑的运用十分精彩,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方法,将中国军人行动迅速、善于观察和英勇善战表现了出来,塑造了良好的中国军人形象。
在大多数发生枪战的镜头中,《红海行动》设置了许多爆炸的炸点,因此形成了许多烟雾和多层次的画面效果,加上子弹在空中穿行,再配上枪击声,形成了很强的节奏感。在拍摄枪击场面时,近景与远景的声音交错,让人感受到了画面的真实感与美感。而在对爆炸场景进行拍摄时,又拍摄得十分唯美,同时不会给血腥的场面特写。通过近景和远景的拍摄和切换以及冷暖色调的对比将爆炸戏的形式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对爆炸场面的精妙运用,使得暴力场面除了引人注目、令人兴奋外,还多了一丝美感。当佟莉被火箭攻击时,电影采用了声画结合的方式,在画面中配上二胡的声音,缓缓运动的镜头配上悲凉且悠扬的二胡音色,共同营造了感伤情绪,表现出队长的绝望、悲伤,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英雄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下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3.1 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
在对典型人物的描绘中,创作者应该突出人物个性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文学史上很早就被提出来了,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则对现实主义进行了新的发展[2]。恩格斯在批评敏·考茨基的《旧与新》时指出了另一种情况,作者不要过分热衷于自己的主人公,不要把他们描写得完美无缺。
在《红海行动》中,蛟龙队的八人组每个人的性格塑造都截然不同却并不十分完美,这样的塑造更加贴近现实主义,毕竟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影片《红海行动》着重塑造了八位蛟龙队队员,队长杨锐成熟稳重,总能在适当的时候给出正确的命令,然后带领全队走向胜利;副队长兼爆破手徐宏临在面对排爆这种危险工作时表现出的从容令人佩服,他遇事不慌,做事有条理;狙击手顾顺枪法精准;观察员李懂配合很好;机枪手“石头”张天德有着小孩子气;女机枪手佟莉虽然是女生但是身手敏捷;还有通信兵庄羽、医疗兵陆琛,他们互相合作完成了许多困难的任务。影片开头在营教完市区人质后,蛟龙二队便离开了,所以后面电影讲述的重点便在蛟龙一队。在典型人物的角色塑造上,影片对每一位队员的塑造都不相同,也没有着重塑造某一位个人英雄,这就是中国主流电影和西方电影的区别。在影片的最后,杨锐找准机会勇猛突击劫持了敌方首领,李懂果断狙击给予应援,佟莉精准地击落直升机从而获得了胜利。最后的胜利是整个蛟龙队的胜利而不是其中任何一个人的胜利,胜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种群像式的英雄人物的构建方式更符合现实,也更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3.2 集体群像光辉下的人性光芒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为正确把握文艺的人性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真实”,就是因为诗歌可以放弃历史的碎片化、个案化呈现,将事件的联系、全貌、逻辑以及对事件的认知更立体地呈现出来。
群像中的战争电影更像现实生活中的真相,也更能反映战争的真实场景。在红海行动中,与电影界其他英雄人物相比,传统的“蛟龙号”队员和英雄的主题也有所不同。塑造角色时,每个角色都是不同的。队长杨锐思考非常缜密,会下达准确有用的命令;引爆手徐宏没有惊慌失措,有序拆除了炸弹;狙击手顾顺枪法高超,作战时心理素质极好;机枪手佟莉是队里唯一的女生,但是她身手敏捷,反应迅速,丝毫不输于队里任何一个男生……作为一个团队,他们互相支持合作。当蛟龙队8人对抗敌人150人时,这时的作战只可巧取,不得硬攻,队长杨锐提出想要让佟莉与人质互换从而救出人质时,徐宏却坚持留下佟莉,因为没有佟莉的重机枪配合很难完成作战,所以队长最终留下了佟莉,这也展现出了蛟龙队里每个人的职能不同,大家都在各自擅长的地方战斗。在面临敌方枪法也十分准的狙击手时,顾顺负责瞄准敌方,李懂负责吸引火力与勘察地形。顾顺的勘察能力加上李懂这一神枪手,很完美地配合完成了任务。当然,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他们每个人,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是那么完美。杨锐身为队长,就像大家的家长,会将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自己扛;石头会调皮地说吃了糖就不疼了,其实是需要靠吃糖来让自己放松。这些小细节都体现了人性的光芒和中国军人的英勇,也体现出当代马克思文艺观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3.3 疑窦丛生的典型环境的塑造
典型环境的塑造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红海行动》就很好地使用了悬念的设置和场景的建构,既保证了悬念紧凑,又将战斗场景表现得十分具有张力,保证了人们在观影的同时既能感受到故事的冲突性也能展现出场景的真实性。在拍摄伊维亚的战地时,因遭受炮弹的轰击而被打得破碎的烂尾楼、被炸弹炸毁的巴士、在荒漠被伏击时沙漠的漫天黄土都使影片的现实主义和真实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蛟龙队员爬上制高点的楼房,以及队员在楼里营救人质时的环境和画面布置得十分真实,就像真的战斗一样。还有一些典型环境的塑造,如激战一定会有的占据点,枪炮打起来时漫天飞舞的尘沙都将影片表现得更加现实。例如,在顾顺和对方狙击手对战的那个场景中,一个土山上漫天飞舞的黄沙,队长使用烟幕弹时喷洒出的像云一样的特效,都为本片添加了许多优势。
4 结语
《红海行动》这部主流电影大片是成功的,这说明了只要选取恰当的艺术表达方式,遵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作原则,主旋律电影仍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影片能够在以合家欢电影为主的春节档获得成功,表明了中国电影市场开始细分,观眾的审美在逐渐提高,以往IP(知识产权)、明星、流量主导的电影市场将被质量高且口碑好的电影代替。这要求未来的电影人在制作上要更加精益求精,从面与观众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整个电影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蔓溯.浅谈《红海行动》中的意识形态批评[J].参花(上),2018(11):137.
[2] 吴晶琦.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坚守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01):145-149.
作者简介:刘安静(199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影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