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探究
2020-03-11张荟唐利平
张荟 唐利平
摘 要:“互联网+”时代要求翻译人才具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能力。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对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要求的角度,基于知网检索的 “互联网+”时代下翻译人才信息技术培养”相关文献,分析了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究了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现了“互联网+”时代下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法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互联网+”;翻译;信息技术能力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翻译信息能力的高低成为翻译人才能否更好地参与“互联网+翻译”创新模式的关键 [1],《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也明确提出,信息时代翻译专业教学应在传授翻译知识、培训翻译技巧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并进行翻译实践的能力[2 ]。在新时代背景下,译者需要具备双语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等。
一、“互联网+”时代下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目前,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显示,相关文章很多,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在研究范围以及有关翻译教学的研究数量和研究质量都在逐步扩大、增加和提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大部分学者侧重于借助互联网对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冲击,对传统翻译教学的理念、原则、方式和应用进行反思并且提出建议。蔡伟关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软件、教学视频、微课、慕课等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的创新和使用,对现代外语教学大有裨益[3]。秦美娟与何高大强调了“互联网+”时代下翻译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包括获取能力、评价能力、处理能力、管理能力、交流能力、整合能力这六大能力,以及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建议,包括移动式教学平台、合作式培养模式、实训式考核机制[4]。尉涵关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材料简单所导致的教学不足,并且提出教学材料与相关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5]。侯淑声认识到现在翻译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现状,提出新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包括创设情境,导入任务,完成任务,反馈与评估等帮助学生培养英语翻译的综合能力[6]。陆晓就目前高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建议[7]。
其中,有部分学者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对翻译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以及教育的主客体进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张微就结合培养现状,提出教材内容的信息滞后、练习实例和活动陈旧刻板,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真实商务信息的更新速度,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应社会需求。同时指出在互联网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扮演多重角色,增加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教师与学生是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和进步[8]。
其二,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互联网+翻译”与某一专业领域相结合教学方式,并且侧重实践活动,促进培养专业人才。专门用途英语则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满足国内外各行业领域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而设的。其中,刘跃良强调在“一带一路”和医药背景,提出将互联网、“一带一路”与医药翻译相结合的模式,从多方面综合提高医药英语翻译素养和水平的教学启示。
二、“互联网+”时代翻译人员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不足
在已有的研究中,“互联网+”时代下,对翻译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在不断应新的要求做出新的调整,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首先,大多数研究往往只关注互联网时代下的具体要求和翻译为解决当前问题的实际需求,而翻译人员信息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学的改革,也只是对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探讨,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其次,已有的实证研究往往有许多的重复之处,且很少涉及到学生对于现行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可接受性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教学,缺乏普适性的指导意义。再者,大多数研究都注重实践性研究,没有形成认可度较为广泛的研究理论,并未从广泛的实践中得出一般理论,对于大众没有整体的指导意义。最后,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中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国内外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开课对比,无伦是在课时,师资,软件教授种类,还是语料库的建立,国内都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对今后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建议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互联网时代下,作为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能力,在高校推广中并不顺畅,无论是師资建设,还是设备引进,亦或是学生的主动性上,都不尽人意,笔者就以这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理论研究
师资力量短缺是制约翻译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可以聘请专业人士来校上课,学生可以获取市场最新资源,了解市场动态;其二,各高校可以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学生可以网上查漏补缺;其三,小组模式教学,授课老师可以把上课人员分成不同小组,在给与课题,小组间就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优,激励学习。
(2)技术及时更新换代,加强设备升级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翻译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翻译软件以及翻译语料库也在不断增多,各高校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特殊性,提高相应的投入。
(3)强调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并鼓励交流合作
针对许多大学生自觉性较差,课上积极性不足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其一,将课堂模式从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及时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其二,积极实施实训式考核机制,提升学生翻译信息能力。
结束语: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国际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互联网+”翻译成为翻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翻译人才要适应这种趋势,就必然要提高信息技术能力。而高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应该顺应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适时调整培养方案,方可为当前翻译行业未来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笔者认为,译员应该承认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并且将其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洪泉. 科技翻译助推器——翻译工具[J].中国科技翻译, 20159(01): 25-26.
[2] 仲伟合.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 2011(03): 20-24.
[3] 蔡伟.“互联网 +”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04-09.
[4] 秦美娟,何高大.“互联网+”时代高校翻译人才信息能力培养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4):63-66.
[5] 尉涵.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 [J]. 高 等教育,2016(6):88.
[6] 侯淑声. “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传播力研究, 2017:180-181.
[7] 陆晓.“互联网+”环境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析[J].海外英语,2016(4):72-73.
[8] 张微.“互联网 +”时代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探索[J]. 黑龙江教育,2017(11):7-8.
作者简介:
张荟(1996-),女,汉,四川遂宁,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唐利平(1972-),女,汉,重庆梁平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认知,外语教学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