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刘秋宏:速滑金花的冬奥情
2020-03-11李雄峰
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播出的每一期《我与奥运》节目,都会有不同的嘉宾,他们都会给观众讲述不同的故事。然而,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冬奥情结,冰雪情缘。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是刘秋宏的故事——
刘秋宏,前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主力队员,16年的短道速滑生涯,拥有20个世界冠军的光环,虽然两次与冬奥会奖牌擦肩而过,但是,离开赛场的她,仍然割舍不下这份冰雪情。如今,她教书育人,努力用自己所学向更多的学子们传播冰雪知识。
恩师选中好苗子
刘秋宏说自己与滑冰结缘其实特别简单。“学校有一个小冰场,冰鞋就放在那里。放学之后,喜欢滑冰的同学就可以穿上冰鞋,免费滑。”刘秋宏回忆道,“那时的冰鞋不像现在的冰鞋那么先进,那么好。当时的冰鞋比较软。我第一次穿上冰鞋的时候,特别开心,而且,第一次上冰,我就可以站立在冰上,并且可以以很好地控制它。”刘秋宏并不知道,她第一次上冰开心玩耍的状态,被守在冰场边选苗子的体育老师看到了。体育老师觉得这个小姑娘的条件非常不错,“脚脖子还挺硬,适合练滑冰”。就这样,刘秋宏正式走上了冰场,也从此逐步走上了更高的人生舞台。
刘秋宏说:“每个运动员在运动生涯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教练,也会遇到不同的恩人。教练,就算是我们生命当中的恩人。”中国短道速滑名将王濛、杨扬以及刘秋宏,都是中国滑冰界泰山级人物孟庆余教练的高徒。对于孟指导给予自己的帮助与传教,刘秋宏印象很深,她说:“我从他身上其实可以看到那種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是一个为人特别谦卑,特别低调,还特别朴素的一个人,他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给我印象特别深刻。”
个人利益要化小国家利益要化大
2006年,刘秋宏进入国家队。不过,国家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的,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那时候,李琰教练会在场边观看队员们的比赛,她对刘秋宏的印象十分深刻——因为刘秋宏每比一场赛都会流眼泪,都会哭。“我滑不好的时候,就特别爱跟自己生气。因为那时候年纪小,也不是特别成熟,好胜心特别强,不想输只想赢。”刘秋宏说,“我当时的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教练单独为我‘开小灶加练一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指导我的技术动作。有时,我就想:他们这是为什么啊?我觉得教练特别看重我们年轻运动员的培养,所以,给我们年轻队员好多机会,为此,我非常感谢李琰教练。”
一个运动在地方队和在国家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刘秋宏也不例外。她说:“国家队在体能训练方面,要比地方队强度高很多,运动量也非常的大,因此,必须克服身体上还有心理上的困难,学会战胜自己。因为,作为年轻的运动员,在国家队,很多地方要向老运动员学习,但是同时,要努力地超越老运动员。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队是一个充满集体荣誉感的地方——在地方队,你代表的是个人,但是到国家队之后,你代表的是国家,就不再是个人了,团队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进入国家队后,我知道个人利益要化小,国家利益要化大,这才是最重要的。”
战胜心魔
2010年2月12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日前火速赶到温哥华的女队主力选手刘秋宏,最终因为恢复速度无法达到奥运参赛标准,放弃参赛,小将赵楠楠将代替她出战。每次提到这件事,刘秋宏都会心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刘秋宏已经接受了,并且她现在认为,“更应该感谢2010年这次经历,它丰富了自己很多人生的阅历”。
距离温哥华冬奥会比赛开始前半个月,刘秋宏在训练中受伤了。她平静地回忆道:“短道速滑是速度项目,女运动员需要男运动员来领滑。那是当天的最后一组,身体感觉有点累了,在追滑到弯道的时候,意外摔倒了。当时挡在冰场上,一瞬间觉得可能无法参加冬奥会了,心里觉得好冰凉啊!我2006年进入国家队,目标就是冬奥会……”
然而,错过了温哥华冬奥会的刘秋宏不想遗憾地离开,她又开始站在冰场上挑战自己了。她说:“最初特别难,自己会害怕——每次滑到那个点的时候,就会想起曾经摔倒的瞬间。可是,我必须克服它。第一次不敢滑的时候,自己躲在眼镜后面想落泪。后来,就跟着男队员身后滑,慢慢地速度可以提起来了。如果说我还想继续参加比赛,不想放弃的话,那我只能选择全力以赴,去战胜这个心魔。”最终,刘秋宏战胜了自己,又站到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赛场上。
一名旗手的自豪感
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刘秋宏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高举五星红旗进入到闭幕式现场。对此,刘秋宏充满感激地说:“自己觉得非常幸运,两届冬奥会,自己的这种坚持,得到了领导、教练、队友们的肯定,这种肯定对于我以及其他的老运动员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中国代表团在人文精神方面一个重要的进步。”
刘秋宏坦言,手擎国旗走进闭幕式会场的时候,那一刻,她觉得跟站在领奖台上是一样的。“很激动,会想起很多场面,但我觉得身为中国人,举着自己国家的国旗,这种自豪感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的。”
如今,离开竞技场的刘秋宏,并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冰雪事业。退役之后的她,现在是首都体育学院的教师,向大学生们传授冰雪知识。她说:“学生其实也很可爱,他们上课的时候,也是非常认真,非常珍惜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也喜欢跟他们深入交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北京2022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冰雪项目,我觉得这是所有冰雪人的骄傲。”
本报记者李雄峰根据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我与奥运》栏目提供资料编辑整理(该节目每周日21:55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