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2020-03-11穆娥娥
穆娥娥
在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许多历史教师发现传统历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选择了从自身的教学方法着手进行改进,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采用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关于“情境”的说法,国内外的学者众说纷纭。国外学者杜威最早提出了关于“情境”的观点,他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的经验情境。另外,国内优秀学者李吉林的观点被高度认可,他认为,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进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基于理论的支撑,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上越来越受欢迎。
一、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运用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自己结合自身的历史素养创设历史情境,从而进行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更重要的是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清晰、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加快捷和高效、对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更加有利。
(一)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表象深入到内里,从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深入自主地学习。近几年教育部对高中历史教材也进行了重新编订,增加了一些新的历史概念,这部分内容对于教师讲课来说也是比较棘手的。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为例,出现了新的历史概念,如“人民资本主义”“福利政策”等。历史教师面对新概念,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让学生理解“人民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概念时,通常会引入为学生所熟知的、与日常生活相接近的“股票市场”这一情境,通过向学生提问:股民买卖股票的依据是什么、购买股票和将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股票市场有风险等,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让学生对“人民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再如教师在让学生理解“福利政策”这一历史概念时,可以导入西方国家的相关材料。根据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该福利政策对未来中国福利政策的设立有哪些方面的借鉴和影响,中国能否直接照抄照搬这种模式,这种高福利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展开思考,帮助他们对“福利政策”这一历史概念理解得更加彻底。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家王雄曾经提出培养与发展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的过程表现为,了解知识、质疑、解答、问题、分析与归纳、讨论、练习、反思并确定新的预习方法和内容,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探究。
现代社会历史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探究历史发展动因、培养良好品德和完善人格的总体要求,可见中学生历史学习的更高境界是升华内在修养,即将学到的历史知识提炼升华,直到内化为自身内在的历史素养,而不是对历史知识的表层认识,这是相当肤浅的。另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构建要贯穿于自身的思维过程中,从心理学研究方面来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在表象阶段逐渐领悟、体验和积累才能够过渡到理解阶段。情境教学法这一教学手段被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它不仅向学生传授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也相应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情感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情感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第一,它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第二,情感也会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信念,之后再指导学生的实践。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历史情境总是会与情感教育有一定的必然联系。第一,历史情境自身就含有某种情感,境虽无声,但却有情。比如提到长城,人们心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自豪崇敬之感。第二,历史学科本就是文科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大多数时候,文科教育重在培养人的思想和精神,而思想和精神的教育最终也会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情感方面。由上可知,情境教学法的使用是对学生情感方面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其可以使学生上课时提高注意力,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其次,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的课上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和深入;最后,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有利于正确“三观”的培养。
二、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在思考一些问题,是否设置的情境越多越好,情境的选择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走出来等。教师解决了这些问题,有利于历史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重难点上设置历史情境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共同目标是,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容易理解,由此选用了情境教学法。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要遵循一定的准则,不宜冗杂。教师应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使这些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变成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仅掌握深层次的历史重难点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一种新的、有用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
如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中,以民国时期荣氏家族的发展为例,教师让学生从中概括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荣氏家族的发展如下:1900年10月荣氏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办了振兴纱厂,之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增设了纺织厂、面粉厂;1912年由于当时社会大力倡导实业,荣氏产业得到扩充;1915年在“二十一条”提出以后,荣氏迅速占领市场;1922年到1924年,荣氏由盈余转为亏损;1932年荣氏掌控下的面粉和纺纱占全国同行民族资本比重分别是30.7%、29.4%,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1937年荣氏工厂遭洗劫,且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荣氏集团辉煌不复往昔。
历史教师通过以上荣氏产业发展历史来设置情境,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具体来说,根据上述历史材料,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概括出荣氏企业在民国时期的大致发展趋势,并总结出影响其发展趋势的历史因素。然后,教师对该历史内容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提升以解决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即通过荣氏产业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理解学习整个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而理解教材內容的重难点内容。历史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对重难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新方法和新思维。
(二)历史情境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大多数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历史,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创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情境。亲身经历会使印象比较深刻,学习历史也是一样。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可以全面了解该历史,从而得出自己对该历史的见解。如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提问:在生活中,一般人生病了会怎么办,再引出希腊人在生病了会怎么办。希腊人向神祈祷病痛的远离,祈求健康,通过这样的历史事实,引出本课的历史知识学习:求神灵的庇佑在古希腊无处不在。在雅典城邦,一年之中就有144天是用来供奉神的,神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神灵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从教师的教学经验上来看,一般思想史的教学难度大于经济史和政治史。所以教师在讲思想史的部分时,要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触到的、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起来不费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正确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与脱离情景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并结合具体的历史,巧妙地创建一定的历史情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去理解历史。如在《审判苏格拉底》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引出古代的雅典神大人小的观念,而苏格拉底在这一情境下,提出在神、人与其它生物之间,人是最重要的。通过这一情景,教师让学生理解当时人们认为苏格拉底有罪这一论断产生的原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其中提到的有罪论斷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脱离该情境,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神与人的关系应该怎样定义,从而去深入探究苏格拉底真正的思想内涵。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历史教师将情境教学法发展成为教学的普遍手段,这一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发展。对教师来说,其可以改变刻板、保守的教学模式,给自己充电,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设计,选择适宜的、有效的情境进行历史教学,获得教学的乐趣。对学生来说,其有效改善了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由浅入深、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的学习成长。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既增添了课堂的趣味,又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与新课标要求相契合,是当代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
教学手段。
(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