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贴设计中图形语言的叙事性形式表现

2020-03-11王梅苏晓洁

牡丹 2020年2期
关键词:叙事性表现形式客体

王梅 苏晓洁

招贴艺术并不属于应用性艺术的范畴,但却有着实际的展示、交流作用,具有媒介的特质,当招贴本身承担起信息交流媒介作用时,其用以表现事物和情感的图形自然而然就被人为赋予了一种叙事功能。本文从招贴中图形语言的表现形式、引发的心理机制与图像的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其叙事性的表现手法。

我国的招贴艺术起源于19世纪初,多被用于商业广告和政治宣传。现今,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的影响,招贴无论从用途还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招贴不管有再多的表现形式和使用领域,其最本质的特点都没有改变——叙事性。设计者通过图形来表现情感、表达诉求,不需任何文字语言传达给受众,这一过程中,招贴成为了沟通双方的桥梁。

一、图形语言的表现形式

图形语言立足于叙事性的特点,为传达信息而设定造型方式,也是审美信息的重要来源。每一个独立的图形元素都承担了各自不同的语义,通过一种秩序关系,構成整套图像语言系统。

形式美学是诠释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基础,招贴作为一种平面艺术,是通过图形在媒介上呈现的一种二维视觉形式。就这一层面而言,人们将图形语言的表现形式分为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表层是指人们所看到的图像的界限,是基于感性的外显的理解;深层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秩序关系,图形与图形,图形与文字间形成的一种律动、一种节奏、一种呼应关系,是建立在理性层次的一种逻辑规则。这种分类方法其实类似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而二者的共通性即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对情感的表述,二者运用不同的元素营造一个氛围,让观者感受、让读者体会,这就是其叙事性的表现。

在图形语言所表现的叙事性特点中,其表层和深层表现形式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表层视觉形式凭借感性而来,眼睛所见即是所感,透过点、线、面、肌理等外像型元素感知内容,在认识层面表现出较为稳定和统一的形式。这些元素在语言学中等同于源语言的概念,强调形式即观念。然而,杂乱无章的源语言的堆砌是毫无美感可言的,想要将事情叙述清楚,需要逻辑的条理,这就涉及深层形式的介入。单个形式元素是没有明确语义的,表层元素是深层结构的物质基础,况且图形元素在没有形成一个关系群之前更不具备任何特定含义,它们是图像完成意义表达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说表层形式因素只有在深层形式关系的语义之下才能体现明确意义,而深层形式关系只有借助表层形式来达到表意的目的。

二、图形语言所引发的心理机制

源自于图形这种没有固定意义的形式语言所传递的特殊性,在人们得益于其叙事功能直观性的同时,不得不考虑不同受众理解的差异性,这也是人们需要研究的内容——对于所引发心理机制的研究。

图形语言在完成叙事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依赖于表象形式上的内容和逻辑,在展现作品时,引发审美受众心理感官的变化,也对图像语义解读具有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对于这一层面的关注直接影响着表层形式关系的建构。招贴画面中看似零落的图形间其实存在着强烈的秩序感和规则的条理性。这种有序的组织形式对图像整体的叙事性表达起到重要作用。任何有机体在当下所表达的涵义都须倚赖它周围的环境,其稳定关系的表达必须对照自身结构建立之初,对即将面对的变化形成的规律进行预判。简而言之,有机体想要得到稳定和安全就要遵循秩序。

形成视觉显著点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方式。视觉显著点的力量源于延续与间断,二者数量上的悬殊对比将形成有力的视觉和心理重心。对于视觉显著点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定势,视觉认知的稳定性和对事物感知的持续性,促使心里产生事物以某种秩序延续不断的假设,失去这种特质,人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为了提高效率,人的感官系统会自动屏蔽规律性变化而检测非规律性的刺激,产生注意力。强烈的视觉显著点能够引起心理机制的起伏,在产生巧妙心理变化的同时说明图像所传达的叙事功能,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这种心理变化效果除了是对图像表现形式的惊艳,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甚至麻木的事物与现象的神经,提高感知的敏感性。这种感知的重生是影响审美与行为进步的重要途径。

能够引发心理效应的方式还可以依赖图形的召唤结构。在这里笔者主要谈论来自于人主观的能动建构这一层面。当图像所表现的表层形式与人们以往形成的感知经验产生偏差时,主观能动性会促使人们在各个图形中去寻找关系,然后建立一种心理秩序,进而向着设计师所期望的形象努力去填补意义,最后建立起审美体验。创作中留取一定的空白,甚至有意制造一定缺憾,来形成更大的刺激力。这种极具感染力的空缺,可以在省略的部分形成一种对比。这种对比自然产生一种张力,这会促进观者产生好奇心而在其身上形成一种创造力。这需要两方共同的努力来完成,不仅要求图形具有召唤力,还需要审美主体具有主动架构的欣赏能力。图像的意义构建和审美感知形成于一个复杂过程,既有心理认知又有视觉感受,画面中的空缺部分所带来的潜在性和不确定性与文学作品中的未定点所具有的意义存在相似性。图形语言的形式结构通过建立不同秩序能唤起和打破既有经验,得到新的体验。

三、图形语言的意识与形式表现

我们将图像语言意识的客体分为三个类型,即图像事物、图像客体和图像主题。三个客体形成一套完备的图像意识体系,图像事物是客观的物理基础,有了这个前提才能够表现后面的图像客体和主题。这种划分方式帮助人们排除图像构成与意义这些层面因素,单纯地考量三者间的关系,从而更直接、更客观的去解释图像。这与符号学范畴的分层方式有相通性,符号学中将设计的客体分为质料性、形态性和构成性三层,分别指设计对象所具有的物理存在相度、语义相度和功能相度。回到图像意识形态的问题,质料性是最基础的——图像作为一个客体存在所必须满足的基本属性,包括承载图形的材质、表现图形的肌理等;形态性是实现图像化,将基本属性转化为具有语义的图像语言的结果;构成性是基于形态性的基础上将图像再组合,达到语义和语用的一致性后得到的具有叙事功能的图像,是一个人为赋予内涵的过程。

谈论图像客体与符号学的设计客体有其必要性。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审美受众对招贴图形语言意识的感知。图像事物呈现出的是直观的质料性特征,借助材料来展现自身特点;图像客体展示的是形态性,展现了更深一层次的形式美;各个图像客体点通过近似、呼应和对比产生一个关系面,与图像主题相关联,面对主题的表现来自于心理机制的影响,是人为赋予的一种意向性的语构关系。透过三方面的或者说这三个步骤,招贴成为沟通设计者与受众的桥梁,以图形语言完成叙事,诉说设计师想要表达的现象或情感。招贴中图形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在图像设计过程中图像的形式语言会经历不同的变换,图像形式中的各种层级关系、图像意识和审美观念都会作用于图像,各层级关系之间会互相影响,任一级的变换都会影响到图像整体的意义表达和对图像的审美感受。

图像意识每个人都有,且每个人都不同,但无论差别在哪,也不管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图像语言意识的客体表现都不变,这三种稳定的表现形式却激发出了活跃的、多元的感知和感受性,带动了对材料美到形式美再到形象美的审美进阶过程,这些因素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架构起了人的图像意识感知过程,并影响着图像的叙事成果和意义表达。

(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王梅(1968-),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公共艺术造型设计。

猜你喜欢

叙事性表现形式客体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