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人物描写艺术

2020-03-11桑杰草

牡丹 2020年2期
关键词:武安司马迁史记

桑杰草

司马迁所著《史记》堪称一部巨作,其中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名篇,“七十列传”中塑造的历史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其中,《魏其武安侯列传》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在典型环境和情节冲突中将人物刻画得生动饱满,活灵活现,本文由此展现《史记》优秀的人物描写艺术探讨。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鸿篇巨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据全书的大部分篇幅,它们以历代帝王、诸侯勋贵、重要人物为中心来记录历史。“七十列传”记录了上至大臣下至有名之士的自传,所记录的每一位代表人物都形象生动、性格迥异,从他们的姓名、籍贯、出身开始无不详尽地书写了他们的人生,精心构思、巧妙描绘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事迹,突出了人物性格。《魏其武安侯列传》是列传中少有的三人合传,其中出场的人物多达十几位,着重刻画了窦婴、田蚡和灌夫三位历史人物。汉初时,窦婴和田蚡相继为外戚大臣,掌握权势,威赫一时,灌夫是勇冠三军的将军,他们之间的争权斗势是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的典型事件。文章围绕他们三大主要人物,通过详细描写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点人物,反映了复杂而残酷的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司马迁曾经切身经历,体验过官场上的残酷斗争,所以写得入木三分,他把旧戚和新贵之间的针锋相对写得惊心动魄、畅快淋漓,体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强烈批判。

一、典型事件中诞生形象

《魏其武安侯列传》是列传中少有的三人合传,作者主要塑造了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和将军灌夫三位历史人物形象。对他们性格的刻画,司马迁是通过三个典型事件完成的,即魏其设宴、灌夫骂座和东朝廷辩。

窦婴是窦太后的堂侄,依靠太后的权势而封为吴国国相,继而任詹事一职,当时吴楚七国叛乱之际,汉景帝拜他为大将军,七国兵破后因战功被封为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这时窦婴的势力最为鼎盛。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胞弟,因为王太后的裙带关系,便受到皇上的宠信,当上丞相以后,更是目中无人,骄横跋扈,许多郡守和诸侯王更加依附于他,权势盛极一时。灌夫与他们二人不同,他不是外戚,出身低下,吴、楚叛乱时,凭借自己的勇猛和过硬的能力而名闻天下,他为人正直并且傲视贵族,后来与失势的魏其侯相交甚好。

第一个典型事件是魏其侯窦婴设宴接待武安侯田蚡。此时的窦婴已然失意,田蚡正为得宠,贵为丞相。灌夫在拜访丞相时,田蚡表示次日要去拜访窦婴,窦婴与夫人诚心诚意地准备,沽酒买肉、打扫房屋、布置帷帐,准备好酒宴等待田蚡的来访,田蚡却是假心假意地敷衍,假装醉酒而忘事。宴席一散,接着而来的则是田蚡派籍福索求窦婴在城南的田产,在此次的事件中无不体现了窦婴的隐忍与田蚡的虚伪。

第二个典型事件是灌夫宴上骂座。田蚡娶燕王的女儿,窦婴跑去祝贺,而且把灌夫也强拉去,不想竟出了大乱。灌夫因不满敬酒时宾客们对窦婴的不敬,卫尉被敬酒时也不起身而当众讽刺了卫尉,又与田蚡发生争执而破口大骂,致使自己被拘禁。窦婴和田蚡打过多年交道,即使明白田蚡为人,但还是要奉承讨好,原因在于他的階级和本性所致,攀附权贵是必然的。而他已然失去靠山,攀不上田蚡这样炙手可热的新贵。窦婴为人正直清白,后来却被田蚡揭发他和灌夫图谋不轨。这完全是子虚乌有,是田蚡的片面之词,并无任何真凭实据,然而窦婴最后却被处死了,史记中体现了司马迁对他的深切同情。

第三个典型事件是东朝廷辩,田蚡先下手为强,极力诽谤窦婴与灌夫招引豪杰壮士诋毁朝廷,挑拨离间,并最终置窦婴于死地。此时,田蚡的阴险狠毒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司马迁通过这一系列典型事件的描写,使一个个丰满真实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矛盾冲突中体现性格

司马迁通过叙述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现并发展人物丰富的性格。在《魏其武安侯列传》中,三个典型事件主要反映了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间的矛盾。窦婴、田蚡、灌夫三人的性格特点在这两对矛盾冲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魏其侯和武安侯的矛盾源于以他们为代表的两大贵族对于权势利益的争夺。最初,窦婴得势之时,田蚡未贵,田蚡“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这对于田蚡来说,怎能心甘?一旦被授予丞相之位后,武安侯田蚡便“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另外,在丞相卫绾因病去职后,需要商议设丞相,但限于田蚡的资历尚浅,只得听劝让贤于窦婴,他内心又怎会真诚退让?在窦太后过世之后,田蚡终于时来运转当上了丞相,而窦婴因窦太后死后失势,朝中地位没落。武安侯以势压人,派人去向魏其侯索求城南的田地,引发了魏其侯的怨恨,没有给武安侯田地,武安侯由此也怀恨在心,矛盾开始激化。

而武安侯与灌夫之间的冲突起因是灌夫与魏其侯交好,武安侯将他对魏其侯的怨恨迁移到灌夫身上。灌夫醉酒骂座,如果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或许能免一死,更不可能落得满门抄斩的地步。武安侯之所以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绝非一时之念,除掉魏其侯、灌夫的想法大概蓄谋已久。朝中廷辩之时,武安诬陷魏其侯、灌夫有僭越之心,招集豪杰壮士企图不轨,这种诽谤的言辞分明欲置他们于死地,矛盾冲突正面交锋。廷辩未有结果,武安侯便使出种种卑鄙手段终于如愿以偿,令魏其侯失势,灌夫失去性命。

文中存在诸多矛盾纠葛,由于窦婴与田蚡代表的是旧势和新贵两个敌对外戚,他们二人的矛盾便是主要矛盾,灌夫与窦婴交好,田蚡和灌夫的矛盾即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着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文章也正是通过武安侯和灌夫的表面矛盾带出了武安侯与魏其侯之间的深层矛盾斗争,充分暴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横暴和势利,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细节描写中显现特色

鲁迅曾经说过:“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皆肖。”富有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在重大事件的叙事中就像血肉之于骨骼,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而且使整个事件更加生动、富有美感。司马迁在塑造窦婴、田蚡和灌夫的形象时,精选事件、精琢细节,语言简练而刻画生动传神,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方位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如写到“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作者用几个字将田蚡的丑恶嘴脸刻画出来。再比如灌夫向武安侯敬酒,武安侯坐着并说道不能喝满杯,灌夫讥讽道:“将军贵人也,属之!”一个“贵”字便透漏出灌夫对田蚡的鄙夷和对背后的权贵势力的讽刺。魏其侯设宴招待武安侯,武安侯却戏弄窦婴。灌夫前去邀请赴宴,武安却以醉酒为由,“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徐行”这样的细节描写,透过字眼,以语言的精炼和准确将田蚡的傲慢和小人得志的心态逼真地凸现出来。

四、反衬对比中凸显人物

鲁迅在提到人物的塑造时曾说:“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和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即无以显出这一面之优,所谓‘相反而实相成者,就是這。”在司马迁笔下,对窦婴、田蚡、灌夫三人的塑造就广泛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全篇有许多事件和人物都反衬了窦婴的品性,窦婴作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虽有很多毛病和弱点,但他也有比较好的一面,汉景帝曾赐给他“金千斤”,他“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灌夫也是如此,他“不喜文学,好任侠”,“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田蚡却“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极为骄奢,反衬出窦婴和灌夫视钱财为外物和好喜侠士的品格。

窦婴的诸等职务都是因病自免,可见并不把官位看得要紧,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对皇帝并不逆来顺受,有时也敢冲撞,比如传梁王事、废栗太子事。特别是挺身救灌夫,他不怕失去爵位,不怕杀身之祸,很有豪侠义气。在东朝廷辩,他又敢当着武帝和诸大臣的面,揭田蚡的短,敢于和他面对面地斗,甚至在狱中,他还以绝食进行过抗议。相比之下,武安侯田蚡则是重财惜官,在东廷朝辩未果之时,都是王太后出面向皇上进言以保其弟。窦婴和灌夫都因军功卓著而受到封赏,而田蚡却无尺寸之功,作者写道:“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这是说他恰恰赶上了王太后临朝汉武帝还没有掌握实权的好机会,他只不过是一个牵着王太后的裙带爬上了丞相高位的幸运儿。在这些反衬对比中,三人的形象有了全视角的诠释,性格也更加鲜明丰满。

五、结语

读书,尤其是读史书,往往令人们看到人性的弱点,甚至于会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以史为鉴。《魏其武安侯列传》通过对人物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成功地凸显出了魏其侯窦婴的喜善疾恶、仗义无私,武安侯田蚡的虚伪狡诈、心狠手辣,将军灌夫的英勇刚直、鲁莽冲动,向人们展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恩怨纷争、权势相斗,和当时那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畸形关系,批判了封建专制的黑暗、丑恶。此篇亦是《史记》中人物描写艺术和叙事技巧最成熟的篇章之一,由此也可以管窥《史记》的叙事艺术之奥奇。司马迁笔下塑造的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最终使《史记》成为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主线的传记文学,赢得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名。

(北方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武安司马迁史记
雍武安等书画作品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辽史·地理志》“武安州”条释疑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