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忆《长恨歌》叙事学简析

2020-03-11余洁

牡丹 2020年2期
关键词:王琦瑶长恨歌王安忆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描述了弄堂里的女儿王琦瑶悲剧的一生,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文本中情节的复现、叙述的伏笔来解读《长恨歌》,以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王安忆《长恨歌》简介

当代文学作家王安忆,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也是一位创作风格不断突破的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她用心至深、倾力创作的一部作品,在她的创作道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长恨歌》描写了王琦瑶从豆蔻年华到命丧黄泉的人生历程,书写了女性的现实与欲望、梦想与幻灭,以及上海这座大都市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发展变迁。

二、《长恨歌》的叙事学简析

纵观王安忆的《长恨歌》,文本按照时间顺序,以一种线性结构来谋篇布局,10个核心事件,构成一个序列:闺阁女儿见世面、沪上淑媛初长成、上海小姐扬名远、成了公寓金丝雀、身归邬桥心向沪、围炉夜话平安里、昔人皆乘黄鹤去、供养女儿奔前程、梅开二度畸恋情、碧落黄泉终遗恨,故事的叙述由这些事件有条不紊地串在一起。

《长恨歌》的主线脉络清晰简单,围绕着王琦瑶叙述着三个时代的故事,然而30万字的文本中却没有辅线,王安忆既把众多人物串联,又让故事精彩展开。王安忆曾提到了很多作家创作小说结构的范例,其中详细谈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她在创作《长恨歌》时实践着类似的创作方式。

(一)复现

复现让王琦瑶三个时代的故事内核相似的情节在作品中反复上演,又让其他陆续出场的人物自然地融入到叙述中,使整个文本结构严密,故事跌宕起伏。

王琦瑶的每一段恋情,都可以概括为王琦瑶追逐着爱情,希望通过某个男人获得富足的生活,但都遭到遗弃,追求幸福未果,留下孤苦的自己。相似的情节一直在文本中上演。王安忆在叙述这几段相似的情节时,着墨最多的是男性经受重重的压力,王琦瑶享受短暂的富足生活这一环节。王安忆十分耐心地叙述了四位男性在面对王琦瑶感情时的无可奈何。

硝烟弥漫中掌握着军政大权的李主任,把王琦瑶当作金丝雀圈养在爱丽丝公寓,上海迎来解放,李主任匆匆离开,最后死于空难,让王琦瑶光鲜亮丽的生活戛然而止;邬桥的阿二是个青葱少年,大上海来的王琦瑶让他感到新鲜,单恋“女神”的暧昧情愫在少年的心中如荒原上的野草肆意滋长;康明逊受到家庭的阻挠只能与王琦瑶展开地下恋情,即使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男方也只能逃之夭夭,并想找“替罪羊”为自己善后;女儿薇薇与王琦瑶没有很深的母女情,俩人总是吵架,薇薇嫁人后就去了美国,晚年寂寞的王琦瑶,结识了新时代的年轻人老克腊,老克腊怀念旧时代,爱屋及乌,抓住了旧时代尾巴的王琦瑶,两人开始了忘年畸恋,但最终老克腊选择了逃离。这四段感情不是担着风险,就是担着舆论,难以长久。笔者认为,四段感情的失败与其说是现实造成的悲剧,不如说是“真爱”的缺席。用叙事学来分析,就是男人女人作为追求爱的主体都存在,但感情中的“真爱”缺席,即客体的缺失。

首先,女人和爱情对于李主任来说,文本中有提到,李主任虽然也爱女人,“但爱不是李主任的人生大业”,女人是李主任用于消遣的物品,权势才是他的毕生追求。王琦瑶对李主任的感情是,“她这一辈子,要说做夫妻,就是和李主任了,不是明媒正娶,也不是天长地久,但到底是有恩又有义的”。王琦瑶自己一辈子也没有明白这样一个问题,恩、义与爱情是不对等的,而且与其说王琦瑶爱着李主任,不如说王琦瑶爱的是李主任的权势,因为权势把她从弄堂深处拉出来,让她过上憧憬的生活。

其次,在邬桥王琦瑶与阿二展开的一段暧昧不明的关系里,阿二看到的王琦瑶是,“邬桥有多么明白,她就有多么莫测;邬桥是个通达,她就是个云遮雾罩。阿二这样的年纪,宁可要个谜,也不要真理的”。在阿二的心中,王琦瑶代表的是一种城市的繁华,阿二对王琦瑶产生的是那种如梦如幻的爱恋。其實他爱的不是王琦瑶,爱的是王琦瑶身上的城市气息。阿二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像邬桥这个“真理”一样,一眼望到头,死水般沉寂,他期待的是多彩的未来,无数的可能性。而“王琦瑶只把阿二的心当成少年之爱来领会……”在王琦瑶还是少女的时候,她就为了追求富足的生活,放弃了真爱程先生;现在成为少妇的王琦瑶,内心仍旧牵挂着上海。心怀繁华梦的王琦瑶会选择一个乡下的少年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阿二在王琦瑶看来,只是她在邬桥平静俭仆生活的调味品,是用来打发乡下无聊枯燥的时间的,这段爱恋对王琦瑶而言只是一种消遣。

再次,文本中描写最多的一段感情,也是对王琦瑶这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个男人,王琦瑶对康明逊怦然心动,两人惺惺相惜地爱恋。康明逊得知王琦瑶是“上海小姐”后,“王琦瑶的历史便出现在了眼前。这历史真是有说不尽的奇情哀艳”,瞬间他从平安里这个恬静的女人身上感受到了旧上海的情怀,他依稀看到了旧上海的辉煌建筑、绚烂灯光,听到了旧上海当当的电车声。王琦瑶是上个时代的遗物,把他的心盘活了。然而“康明逊知道,王琦瑶再美丽,再迎合他的旧情,再抬回他遗落的心,到头来,终究是个泡影”。在王琦瑶家中沙龙式的相聚、搓麻将、围炉夜话中,康明逊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可以看到这个世家子弟有浪漫主义情怀、有教养、有绅士风度。王琦瑶可以在艰难中,在一饭一茶中活出精致,一针一线中拾起生活,任时代变迁、岁月流逝,都能淡定从容,她性格中这份上海弄堂文化的底色让康明逊着迷,虽然知道有诸多的阻碍,但就是舍不得放下。这场时空错位的爱恋拉开了序幕,这段恋情源于爱的非真实性,这样的恋情一旦遭遇压力,自然即刻让位于现实。

最后,王琦瑶与老克腊的忘年畸恋。老克腊说“有时他走在马路上,恍惚间就好像回到了过去,女人都穿洋装旗袍,男人则西装礼帽,电车当当当地响……”最终,老克腊要离开,王琦瑶为了维系老克腊与她的恋爱关系,做出最大努力。王琦瑶捧出那个装着金条的雕花木盒,想以物质利益交换青春情爱。自始至终这段忘年畸恋中,老克腊再是崇尚40年前,但心终究是一颗现代心,王琦瑶再风情万种,终归是美人迟暮,激情过后,一切都不合时宜。老克腊走近王琦瑶,是因为他没有赶上那如锦如绣的繁华高潮,却触摸到了王琦瑶这个时代的缩影。王琦瑶接纳老克腊,是因为在寂寞的晚年,浮华的梦与青春气息的诱惑,给她的晚年生活带来了生机。

四段感情都在不同的困境中结束,王琦瑶的男人们全都离他而去,叫她的一生坎坷不断。在王琦瑶的生命里,似乎男人是动态的,她是静态的,她一直在追逐爱情,一直在追求富足的生活,却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泡影,一次又一次地回归到形单影只、遍体鳞伤的原点。王琦瑶的爱情跳不出怪圈,都是短暂的明媚之后就是凄风苦雨,在宿命般的轮回。

(二)伏笔

整个文本中密布着伏笔和预示。伏笔让情节缜密,像织渔网一样把文本的前前后后都连了起来,使文本有血有肉。

第一,在作品的开端,王琦瑶去片场看到了一幕“死去的女人”的戏,当时她觉得“那情形并非阴惨可怖,反而是起腻的熟”,第一次看见为什么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直到文本最后,王琦瑶死于他杀,她的大脑里浮现出一个画面,“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首尾相扣的伏笔,使文本前后呼应,构成一个整体,也使王安忆宿命论在文本中得到集中体现。

第二,王琦瑶荣获“上海小姐”桂冠,站在舞台中央,她不是激动和喜悦,而是心中无限感慨“这是最后的出场,所有的争取都到了头,希望也到了头,所有所有的用心和努力,都到了终了”。她的人生,上海小姐是人生巅峰,是她最后一次辉煌登场,之后就犹如落花般没落了。她站在万人中央的所思所想,印证了她之后的人生。

第三,爱丽丝公寓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时,一片花团锦簇,文中详细描述了浴缸旁的脚垫、沙发上的蒲团、床上的帐幔、桌子的桌围等都是千针万线绣满了花;衣柜是雕花的,墙纸是洒花的,花瓶里插着花,喝的是茉莉花茶,香水用的是紫罗兰花香味的,胭脂是玫瑰做的,指甲油是凤仙花的红,衣服散发的是雏菊的清香,到处都是花的影子、花的气息。接着笔锋一转,“这等的娇艳只有爱丽丝公寓才有,这等的风情也只有爱丽丝公寓才有,这是把娇艳风情做到了头,女人也做到了头”。这一句点睛之笔为后文埋下伏笔,即便是众花簇拥,终逃不过凋敝衰落的结局。

第四,在邬桥外婆家,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外婆知道王琦瑶忘不了大上海的繁华,也知道她只是来邬桥避乱、散心,王琦瑶代表着城市文明,外婆代表着乡村文化,城市文明脱胎于乡村文化,在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面前,蜕变需要经过血与泪的洗礼,发展需要经历水与火的淬炼,是一场艰难前进的过程,所以外婆在心中预见了孙女的未来,“她知道这孩子难了,此时此刻还不是最难,以后是一步难似一步”。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的确证明了这一点,王琦瑶以后的人生真的是一步难似一步。外婆也知道,疗伤结束,王琦瑶终将会重回上海,面对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城市化终将到来,“王琦瑶”暂回邬桥,是一种浓浓的“乡愁”排解,是快速发展的城市文明对乡村文化的些许留恋,而不是回归。

第五,王琦瑶为什么会死于非命,这个导火索在文章第一部分就提到过。李主任在离开时,给过王琦瑶一个西班牙雕花的桃花心木盒,并把木盒的钥匙按在她的手心里。这个盒子一直存在,但被看得严严实实,读者无从知晓里面装的是什么。饥荒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王琦瑶的生活捉襟见肘,她拿出了木盒,这时盒子再次回归到叙事中,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文本叙述到这里,读者才知道原来木盒子里面装的是金条,但王琦瑶也仅仅只是打开了一下,就又关上了,没有动里面的东西,她要把金条用在最艰难的时候,她觉得漫漫人生路,此时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弄堂里的女儿总能在琐碎中觅得淡然,磨难中滋生顽强。十年“文革”结束,虽然中华大地百废待兴,一片欣欣向荣,但王琦瑶仅仅只是一位打针护士,要想过回旧日的安逸与舒坦,没有更多的技能谈何容易,木盒子又一次介入到敘述中,而这一次王琦瑶不光开启了它,还拿出了里面的金条。但从此以后,潘多拉的魔盒被开启,随之而来的是灾难和死亡,王琦瑶人生的更大的悲剧自此拉开了序幕。40年前,盒子给了她生的保障,让她在艰难的时候有活下去的坚韧;40年后,盒子让她与死亡同行,因为金钱、欲望遭遇他杀,反差巨大,构成了一个绝妙的情节反讽。

三、结语

小说是艺术品,经典的小说作品更是如此.小说表层的阅读,通常只能获得故事的梗概,获得的内心体悟、对作品深刻地理解非常有限。而叙事学强调文本细读、精读,从文本出发,运用理论分析,使研究性阅读和审美性阅读达到契合。人们结合叙事学等理论去解读小说,看到的小说特性就会变多,对小说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余洁(1987—),女,傈僳族,云南迪庆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王琦瑶长恨歌王安忆
中秋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此恨绵绵无绝期
沪上淑媛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说不尽的王安忆
兰峪水,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