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民族音乐学视角下对闽南民俗信仰文化的探究
2020-03-11王珊艺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中的音乐文化与不同的文化相互交织,对人们的生活与礼俗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民族音乐学在不断发展中,学者们逐渐拓展农村或异域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外的视野。田野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乡村,城市音乐文化走入学者的视野中。本文基于此研究背景下,从城市音乐视角对民俗文化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民俗信仰文化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民族音乐学与城市音乐缘起
相较于民族音乐学发展初期中所带有的“欧洲中心论”,在经历对其的一系列辩证思考后,民族音乐学确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音乐及音乐中的文化,并提出了要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差异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城市音乐走入西方民族音乐学学者的视野中。早期西方学者往往从城市或城市某一特定的音乐文化进行探究,为城市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础。城市音乐的民族音乐研究有利于建立文化多元的观念,有利于当代人客观认识并把握现代社会商品经济背景下的城市音乐文化特征。
城市音乐文化就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的地域,在社会、经济范围内,人们将精神、思想和感情物化为声音载体,通过这个载体的教化、审美、商业功能,来实现对人类文明继承和发展的一个文化现象。由此可知,城市音乐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涉及到了移民亚文化音乐、流行音乐、城市传统音乐、城市古典音乐等多种音乐体裁和题材,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的“世界音乐”,涉及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跨文化、跨区域的城市音乐的产生、发展、融合、传播等诸多复杂问题。但城市音乐的民族音乐学的最终研究目的仍然是音乐文化本身,对城市音乐文化的认识最终发展成“多元文化”并存的思想价值观念。
目前已知的文献中,对于城市音乐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音乐定义的阐释与拓展,具体内容上则是对流行音乐的基础性解释,城市音乐的研究仍停留在流行音乐的研究上,专项性的文论尚处于缺乏阶段。城市作为一个复合型文化聚集地,其音乐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流行音乐,也不仅仅只有流行音乐才具有研究的价值,城市多样性的音乐文化都应被发现、研究。
二、闽南民俗信仰文化研究现状与意义
妈祖文化作为闽南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在今天不仅成为城市生活的缩影,也是城市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城市音乐的角度对闽南民俗信仰活动进行探讨与研究,不仅是对城市生活的了解与发现,也是对越来越趋向融合发展的城市文化进程的研究。
目前,妈祖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关于妈祖史料的考证(主要是对妈祖的家世、诞生地点、时间、生平事迹、升化时间、历代对于妈祖的褒奖等方面进行考证,辨析真伪);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主要从不同角度对妈祖信仰的功能进行剖析与探讨);妈祖信仰与政治、文化、经济的关系;妈祖地理传播方面的研究;妈祖宗教属性的研究;妈祖信仰仪式音声及其艺术门类的研究。其中妈祖信仰研究涉及到狭义的音乐与艺术的研究,较于其他领域来说并不多见,从地域上说,学者对妈祖音乐的研究,集中在莆田妈祖庙的大量研究上,而对于地区性妈祖音乐特色的研究寥寥无几。妈祖信仰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信仰,各地区的特色对于丰富妈祖文化、音乐色彩具有重要意义。
惠安县,作为闽南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地区,其民俗信仰活动不仅见证了历史的进程,更贯穿了现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以天后宫妈祖庙秋祭祭典仪式最为盛大。天后宫妈祖祭典仪式集合全县32个村落,由各村落信众合力举办,场面盛大,仪式隆重,是惠安县内盛大的庆典。该仪式耗时一个多月,分为献香、巡乡、祭典三大步骤。在各项步骤中,信众自发组成的腰鼓队和广场舞队,邀请天师道士、高甲戏团,共同参与庆祝这场盛大的庆典。这不仅仅是信众对于民俗文化的高度认同,也是现代社会中对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体现。
惠安县作为一个历史久远,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文化价值的研究非常值得探讨。目前,对惠安县的研究较为集中在对其地理、城市建设、石雕艺术、惠女文化的研究上,对于惠安县宗教民俗文化的研究较少。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多样的城市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值得人们深入探讨。
三、闽南民俗音乐文化的思考
民俗文化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具有巨大潜力与价值的存在。闽南民俗文化是闽南地区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文化因子之一。闽南民俗文化是闽南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傳承、发展的民间文化事象,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闽南地理环境造就了闽南渔业的发展。而海上环境难以预料,在科学技术尚未完备的时期,宗教信仰文化在闽南具有崇高的地位。在闽南,除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最具特色的民间信仰就是信奉妈祖信仰。从自然环境来看,闽南地处福建南部沿海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闽南一带多雷电、暴雨,更有台风等自然灾害。在科技力量尚未强大的古代,闽南人面对严重的大自然,自然也就形成了敬畏自然、崇尚鬼神的民俗文化。
祭礼仪式自诞生起,就与歌舞、音乐有着深厚的联系。可以说,在闽南,人的一生,从诞生、成年、婚假、丧葬的任何一个时期,都离不开民俗音乐文化。闽南乡土习俗、民间习俗孕育而生的闽南音乐文化深深烙印在闽南人的生命中。
闽南习俗文化作为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内容丰富而深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闽南民俗音乐文化作为闽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贯穿闽南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
对于城市民族音乐学学者而言,在田野实践中客观描述所研究的对象是首要的,其次才是对艺术价值探究与个人见解。正如洛秦教授在《昆剧,中国古典戏剧及其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的复兴》中提到,人类学的进步告诉世人,经济程度、人的思维与举措存在不同,只有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首先要去理解,而不是草率地作出判定。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音乐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把握当前文化现象,客观描述现存的活动,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者研究信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社会快速发展,民俗信仰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越来越趋向融合。科技的发展对于传统音乐文化来说有利有弊。此外,如何在继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发展民俗文化的内涵,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厦门大学)
作者简介:王珊艺(1994-),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