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启示
——基于贵州六盘水的研究

2020-03-11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城六盘水矿区

封 毅

(六盘水市委党校,贵州 六盘水 553024)

为了遏制战争、维护和平,中共中央在20世纪60年代作出了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对国防和工业进行由东向西的一、二、三线战略布局。近年来,为了形成对三线建设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个案研究成为一大趋势。贵州六盘水作为实施这一战略方针和战略布局的产物,作为中共中央在国防与工业建设上的一个决策案例,对其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共中央根据国际时局和工业布局决定开发建设贵州六盘水

(一)开发建设贵州六盘水的历史背景

中共中央决定把贵州六盘水作为“三线”布局中的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配套基地,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对当时国际时局变化的判断和对国内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的分析。就工业布局而言,近代之后中国的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据1952年统计,沿海各省市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70%,钢铁工业占到80%。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经济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后须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毛泽东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指出: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战备。[1]269-270就国际时局而言,那时的中国周边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局势,美国制造了“北部湾事件”,肆意扩大侵越战争,矛头直指中国;苏联在东北边境陈兵百万,挑衅并发动了珍宝岛之战。中共中央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建立独立的国防体系和工业体系的战略高度,对国防和工业建设进行由东向西的新布局新调整。为此,专门划定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六盘水作为国防建设和工业建设的重要配套基地、新的地级行政区划、煤矿开发区,承担国防工业和国家工业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能源原材料生产任务。1964年5月15日—6月17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要搞三线建设,把钢铁基地及与此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起来。[2]

(二)开发建设贵州六盘水煤炭基地的历史决策

打仗就是打钢铁。钢铁的生产运用不能没有能源。能源是工业的命脉。煤炭能源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中国共产党一向具有深厚强烈的忧患意识。1963年9月,毛泽东在审阅《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指出: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都打过我们,除了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我们应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工作。[3]194—1951964年,美国曾起草对中国核基地突然袭击予以摧毁的秘密报告提出四种手段,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讨论了这个报告,还计划要台湾当局参与。[4]是年4 月,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对此毛泽东十分重视,强调要精心研究、逐步实施[5]126。5月中旬至6月中旬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三五”计划,期间毛泽东针对战争危险,特别是存在原子弹的问题提出:没有后方不行,要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6]1768他还说,过去我们制定计划的基本方法是学习苏联的,要考虑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三五”计划要突出“一个屁股”(基础工业)和“两个拳头”(农业和国防工业),要把屁股坐稳,让两个拳头更加有力。7月,毛泽东指出:准备好了敌人可能不来,准备不好敌人就可能来 。[7]243-2448月中旬 ,李富春、 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报告提出建议: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7]133-135根据中央工作会议决定,从“三五”计划开始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的构想。邓小平此时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负责组织领导“三五”计划的拟定,他强调:三线建设要落实,铁路建设队伍要在 9 月底到达工地。国家计划委员会修改后的《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草案)》提出:加快三线建设。[8]360为贯彻中共中央的决策,邓小平将三线建设作为“三五”计划重心,多次强调。1965年5月他在接见中共中央军委作战会议全体人员时说:我们现在的钱要用到三线、兵工建设上,用到搞原子弹、导弹上,用到军事材料的储备上[9]344。1966年2月他又在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和工业交通政治工作会议上说:要从立足国防战略布局抓三线建设。不把国防战略布局搞好,心放不下。我们要接受斯大林的教训。我们现在三线的钢70 万吨还不到,三线加上二线也只有 200 多万吨,连当时苏联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各行各业都要在三线搞成一套。特别是国防工业,更要放在安全地区,更要在三线成套。[9]346从1964年下半年到70年代,在中国建设史上一场规模空前、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世界罕见的“三线建设”就开展起来了。

为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关于“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要进行“一、二、三线战略布局”的精神,煤炭部党组在1964年6月17日会议一结束的第二天,就召开扩大会议,明确煤炭工业及三线建设要在国家统一安排下积极主动进行,以满足三线建设需要,并决定由煤炭部副部长钟子云负责提出符合国情、体现总路线精神的方案;为做好煤炭工业规划,还派出两名司长随同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程子华到西南地区调研。通过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的科学勘探调查后,7月底至8月初,中共西南局在西昌召开“三线”规划会议确定建设能源资源富集的贵州六盘水煤炭基地和铁矿资源富集的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使之相配套。建设六盘水煤炭基地包括云南的宝鼎山、四川的芙蓉山等。9月初,煤炭部决定将芙蓉山矿区建设指挥部划归四川省煤管局领导,宝鼎山矿区建设指挥部的计划安排由云南省煤管局负责,日常工作由渡口指挥部统一领导,之后,六盘水煤炭基地就特指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煤炭矿区,当时叫“特区”,建设远景规划2200万吨/年,第一期规划为1000万吨/年。1965年5月,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提出“走自己的路”,创造出一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煤炭工业基地,尽快完成六枝、盘县、水城大会战,满足国家对煤炭的战略性需求。1966年6月1日至7月3日,中共西南局煤炭建设指挥部在盘县瓦厂召开六盘水地区设计现场审查会议,审查六盘水矿区总体设计方案。是年7月1日至9日,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程子华出席在盘县城关镇召开的六盘水矿区综合规划会,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意见把各部门的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统一衔接,按两个阶段和时间节点即1968年和1970年进行规划建设,初定矿区各行各业共建27个项目,总投资27.6亿元。

(三)开发建设贵州六盘水铁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决策

三线建设的实质在于国防与工业的有机布局,在于国防建设与工业建设的有机统一。建设煤炭和钢铁基地,首先是铁路交通先行。毛泽东在1965年1月谈到三线建设时提出,我们把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都搞起来了,那时打起来就不怕了。[3]2906月,在听取“三五”计划编制和三线建设情况汇报时,他明确讲到三线建设的重大原则:第一是老百姓,不能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计划要考虑这三个因素。[10]1363正是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加快推进三线建设,国家专门在贵州划定六盘水矿区作为煤炭基地进行开发,开发的首要任务是加快铁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是煤炭能源开发的前提,能源是工业建设的血液,工业是国防建设的基础。铁路先行是开发六盘水煤炭基地的首要环节。国家把六盘水矿区纳入西南铁路环线总体规划建设的重点、关键节点,并作为滇黔线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规划建设。因此当时国家在六盘水矿区首先进行大规模的、空前绝后的三线基础设施建设。

1964 年 5月27日,在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三线布局问题时,毛泽东根据钢铁这个国防建设必需的战略物资指出:应该把攀枝花和联系到攀枝花的交通、煤、电的建设搞起来[11]355。是年7月下旬,中共西南局、国家计委在四川西昌召开三线建设规划会议,史称西昌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西南铁路建设大会战问题,专门研究修建“成昆线、川黔线、滇黔线”,使其形成西南铁路环线。8月17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就三线铁路建设问题作出明确指示:“成昆路要快修”,“川黔、贵昆也要快修”。[12]两天后,8月20日,他在听取国务院工作汇报时又强调,成昆路要两头修,滇黔路也可以两头开口,还可以更多的点开工。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就铁道兵部队的使用和扩编专门给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写报告。9月初,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发出电令:调铁道兵1、5、7、8、10师、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和铁道部工程局进驻西南地区指定地点,加快展开施工。滇黔线上除1、5师在原地工管区施工外,另调7师于9月底进驻水城担任水城至树舍段工程任务。梅花山隧道工程由5月进驻的5师23团继续承担。水城至六枝的施工由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担任。[13]86-87水城至大湾即水大线,由铁道部第二工程局13、14处和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所属的六个队参与施工,全长40.66公里,1971年7月1日通车,1972年7月31日正式交付运营。

同时,国家基于盘江矿区煤质好、品种全、质量优的特点,于1965年12月决定修建一条铁路专线即2208线,作为滇黔(贵昆)线的重要支线。这年12月11日,铁道兵部队副总司令郭维城、煤炭部副部长钟子云、冶金部副部长徐驰等,在云南省宣威县铁道兵5师师部听取铁道部设计队关于盘江矿区铁路设计汇报,确定上报中央批复,同月,国家正式批准修建滇黔2208线,后来人们称为盘西线。2208线从盘县土城起至月亮田、山脚树、老屋基、红果、火铺、平关进入云南沾益、曲靖,全长136.159公里,盘县路段长67.289公里。当时,国家还规划设计从盘县亦资孔区的红果向东经普安县、郎岱县与滇黔线在安顺黄桶接轨第二条备战线,作为滇黔即贵昆铁路第二线。根据国际时局,国家当时决定先抢修云南曲靖至盘江矿区的2208线。1970年7月30日至8月1日,昆明军区司令员鲁瑞林主持召开了2208线会战指挥部昆明会议,部署2208线会战事项和时间要求。这年10月全线动工,到1972年5月基本完工,1974年8月竣工运营。[13]91-92

在加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保证贵州六盘水矿区建设工程顺利进行,从1965年开始先后修通了南下广西的盘兴线即盘县至兴义公路,两水线即盘县两头河至水城公路,水镇线即水城至云南镇雄公路,也称水煤线。同时,1965年水利电力部先后调集17、33、35、45、47、48、54等列车电站进驻六盘水,累计装机2.35万千瓦。煤炭工业部还调集河南支电大队,承担六枝至水城的输变电线路建设。上述以铁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六盘水矿区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共中央决定开发建设六盘水矿区的实践证明,三线建设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

二、历史意义:三线建设提升了贵州六盘水现代化发展水平

三线建设既是国家战略大后方建设,事实上也是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从开发建设贵州六盘水矿区看,三线建设不仅改变了当地的落后状况,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观念进步,而且为六盘水地区奠定了现代工业、农业、交通业、服务业、城镇化以及现代教育的基础。

(一)三线建设改变了六盘水无现代工业的状况,奠定了六盘水现代化工业发展基础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六盘水建成了水城钢铁公司、六枝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水城矿务局、水城发电厂、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六七一”厂、“一二五”厂(生产水泥)等一批现代大中型国有骨干企业,使六盘水这个边远、偏僻的山旮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为国家工业布局、国防建设、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作出了贡献,为贵州的产业体系建设、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六盘水现代化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 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西南、西北的工业基础。[14]三线建设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六盘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天,国务院下文宣告六盘水撤地改市,六盘水成为新中国第一座新兴工业化城市,随后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成为重要的新兴铁路枢纽和西电东输基地。

(二)三线建设改变了六盘水城镇化状况,促进了六盘水城乡一体化发展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三线建设之前,六盘水几乎谈不上城镇化,只有三座小县城。而三线建设使六盘水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首座因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而诞生的新兴工业化城市。如今的六盘水,已形成“一核两极多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欣欣向荣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已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并存、大工业与大农业并进的鲜明发展特点,凸显出城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的态势。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三线建设时期打下的基础对工农和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在60年代上半期曾说:关于工业的发展问题,要考虑如何立足现实,瞻望前途;奋斗目标怎样提? 经过四十年努力走到世界前列,再经过五年至七年的努力初步或基本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15]334三线建设开始后他指出 ,有了五年计划,还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远来说,对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消灭三个差别都有好处 。[9]346-347

(三)三线建设改变了六盘水交通闭塞状况,奠定了六盘水现代交通运输基础

三线建设规划中的西南环线——成昆、川黔、贵昆(滇黔)等重要铁路都通过六盘水,并修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2208线,2208线处于曲靖与成昆、贵昆铁路的交汇点,从曲靖向南可到昆明,由曲靖向东可到贵阳,可将盘江矿区的煤炭运往国防建设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地方。滇黔铁路是三线建设布局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与成昆、川黔、湘黔等重要铁路紧密衔接,它的建成通车不但大大改变了六盘水地区交通闭塞的状况,而且通过铁路把六盘水融入国家骨干交通网络,与全国骨干交通有机连接,特别是使六盘水从此成为国家西部地区陆路出海最便捷的一个铁路大通道,为国家生产力布局、经济发展和国防巩固都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贡献,为贵州六盘水在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之初形成中国西部地区一个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由于三线建设形成的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才使之成为连接祖国西部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太平洋开放发展的重要经济走廊和便捷的陆路出海大通道,成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枢纽、物流节点,成为国家贯穿亚太地区互联互通和经贸一体化的一个战略支点。

(四)三线建设改变了六盘水落后的教育状况,促进了六盘水现代教育发展

三线建设企业内迁进驻六盘水进行开发建设的同时,各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发展等实际情况,把大生产性与社会性、工业发展与科技利用有机统一起来,大多企业创建了各类技工学校和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各层次学校,既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就学问题,又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问题。1965年,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盘县刘官屯创办了煤田地勘公司技工学校,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在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各建了1所半工半读的商业技术学校。[16]1401970年,随着六盘水“三线”厂矿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亟需大量技术人才,在六枝又创办了六盘水煤矿机械厂技工学校;1971年,贵州省煤田地勘公司恢复了在盘县刘官屯创办的技工学校;1973年,开始筹办水城发电厂技工学校和水城钢铁厂技工学校,1975 年水城发电厂技工学校正式招收学生,水城钢铁厂技工学校1976年建成并正式招生。[16]149之后还相继创办了六枝矿务局技工学校、盘江矿务局技工学校和水城矿务局技工学校。普通教育方面,六盘水矿区在开发之初,为解决矿区子女就学问题,先后创办了不少学校,例如,六盘水矿区各厂矿企业创办的初中,1970年就占当时30所学校的50%,1975年发展到29所,占当时44 所学校的65.90%;又如,幼儿教育,1980 年六盘水共有74 所幼儿园,其中厂矿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开办的就高达 62 所,占83.78%。[17]33三线建设既奠定了六盘水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助力六盘水教育发展,先后创建了六盘水五七大学、师专、师范学院,首钢水钢职业技师学院,六盘水财商校和农校,六盘水高职院,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

(五)三线建设改变了六盘水落后的农业观念和技术,促进了六盘水先进农业技术的运用和先进农业观念的形成

正是由于三线建设,来自发达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观念和农业科学技术,改变了六盘水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和观念,形成了农业经济多元结构的大农业观念,人们用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和蔬菜生产技术发展农业。如盘江矿区,从1966年开始就建立了先进的养殖基地,发展养殖业,同时也建立了规模化蔬菜基地,组建了上百个蔬菜生产队。

三、时代启示 :为保障人民福祉始终实施强国强军战略

(一)维护和平,遏制战争,必须持续加强战略后方建设

后方建设具有基础性、长远性,“可以解决一个长远的战略性的大问题”[3]273,这是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指出的。三线建设的初衷就是建设战略大后方、备战备荒为人民,保障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贵州六盘水这个当年的三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输电基地,如今依然为国家承担着相应的能源经济安全和交通枢纽的作用。尽管三线建设战略提出实施已经56年了,西部大开发也有20年了,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但世界并不太平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战略后方经济建设,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18],以经济建设支撑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队。

(二)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国安,必须坚持富国强军战略

事实表明,要保护改革开放成果、人民幸福安康,就“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19]221。三线建设的根本经验在于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在于从经济和国防两个方面加强战略后方建设。贵州六盘水作为国家战略后方的重要煤炭能源基地、输电枢纽和铁路交通枢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为国家发展建设承担着重要功能,我们要坚持富国强军战略,用新发展理念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发展更高质量的现代产业经济、开放型经济、创新型经济,为实现富国强军战略作出新贡献。人类发展史表明,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必须是综合国力领先世界,必然包括强大的国防和军队。

(三)以经济建设支撑国防建设,以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必须建设强大的经济和国防

强大的经济和国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两大支柱。毛泽东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20]271。三线建设就是工业经济与国防两手抓的典范。就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而言,“三线”时期贵州六盘水的工业发展,在实践上已探索了能源工业与国防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子,为建设国家独立的工业体系、军工体系和国防体系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使六盘水具备了良好的能源机械工业基础。在当今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大变局时代,能源工业经济对全面加强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贵州六盘水交通网络、大数据网络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动脉血管”作用,把交通网络经济融入到“成—贵—昆”、“南—贵—昆”和“长—贵—昆”等主要干线经济带为骨架的轴带网络之中,融入到重要经济区,特别是融入到东盟自贸区、广东自贸区,构建现代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展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创新型经济,为建设强大的经济和国防作出新贡献。

(四)安而不忘危,保障人民福祉,必须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三线建设迄今已有56年了,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从总结历史经验的高度指出,把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作为重要途径,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要政治保障,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态势表明,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美国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生产军用品的企业同时也生产民用品。并且,主要国家武器装备建设也从机械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迈进,军事对抗和较量不但直接体现在军事体系,而且更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大体系。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强调,必须立足国情军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路子,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21]

猜你喜欢

水城六盘水矿区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六盘水
六盘水二题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