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促进“稳就业”“保就业”

2020-03-11宜冰

工会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底线党中央

□宜冰

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最大的民生,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全面强化稳就业保就业举措的明确要求。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首次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方针,这与201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内涵相通、一脉相承。由“稳”到“保”,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全力促进做好应对疫情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投资、消费、出口均受到波及,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劳动力流动受阻,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企业开工复工时间普遍推迟,劳动者返岗就业延迟,招聘用工总量下降。东部地区招工难,中西部地区劳动者外出就业难,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用工需求不足。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提高政策精准性。

“六稳”就业为首;“六保”首要的仍是保居民就业。“稳”是大局,“保”是底线。面对中美经贸摩擦风波,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六稳”;针对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党中央运筹帷幄,提出了“六保”。“六保”目标进一步细化和突出了问题,精准靶向施策。两组目标共同构成的政策框架,涵盖“内”和“外”、“宏观”和“微观”等多个维度,是我国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基本遵循和关键抓手。“稳”和“保”是统一互补的。“稳”和“保”都把就业放在第一位,因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从“六稳”到“六保”,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底线思维,兜住底线、守好基本盘,因为,稳就业保就业就是稳经济保经济、稳就业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稳民心;只有稳就业保就业才能稳收入保收入,稳消费保消费,稳经济保经济增长。“六保”更贴近人民群众生活,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这其中,“六保”是针对当前新形势提出的、更接近底线的要求,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基本保证。强调抓“六保”、促“六稳”,就是要强化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真正做到长期“稳得住”“保得实”,因此在外部环境迅速变化的情况下,一定要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经济工作的第一位,长期保持我国就业的基本稳定。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级工会应该着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六稳”和“六保”的总要求,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着力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督促企业保就业稳就业,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积极主动献计出力,与企业和衷共济、共同应对困难;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劳动者就业服务保障机制;努力加强信息服务,畅通企业复工服务通道,促进农民工尽快有序返岗就业;广泛开展线上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积极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底线党中央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