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黍离
2020-03-11武文欣
◆文/武文欣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作品简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编定成书。《诗经》按照风、雅、颂分为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有十五国风160篇,王风指东周王畿洛阳的乐调。雅指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黍离》是王风中的首篇,全篇共三章,每章十句。第一章写诗人行至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路过故国宗庙宫室时,昔日繁华景象不再,如今只剩一片黍稷茂盛地生长着,诗人缓步迟行,心中升起一股怅惘之情。更令人难过的是,这种忧思尚不能被人理解,诗人积压在心中的忧绪无处抒发,只能大声质问悠远的苍天,究竟是何人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第二、三章的结构与第一章相同,每章仅替换两字,体现时间的流逝与诗人情感的递进。从“稷苗”到“稷穗”再到“稷实”,诗人的心情已从“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诗人的忧思在一次次的回环往复中得以加深。
虽然《诗序》中说此篇为东周大夫悲悼故国之作,但另有说法认为此篇抒写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曹植在《情诗》中写到“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其中的“黍离”即是取世事离乱、游子难归之意。无论何种理解,全篇因世事变迁带来的沧桑感以及知音难觅的怅惘之情总会让人在情感上产生些许共鸣。
艺术手法上,《黍离》运用了兴的手法,诗人触物起兴,由眼前茂盛生长的黍稷联想到昔日繁盛如今不在的故国,通过这种反差更加深了诗人的哀思。语言上,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使整首作品富有节奏感,形成了一唱三叹的曼妙效果。叠字的使用也使诗歌在吟咏时,音节舒缓悠扬,具有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