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有个“国货售品所”

2020-10-20张刃

工会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洋货救国百货

◆文/张刃

在天津市中心商圈的和平路上,有一家中华百货售品所,由于经营颇有特色,在消费者中闻名遐迩,上世纪80年代还是天津五大百货商场之一。它的前身是天津国货售品所,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从天津国货售品所到中华百货售品所,爱国商人宋则久苦心经营了近20年,最终还是被迫不得不销售各种进口“洋货”,也只好痛心地把“天津国货售品所”改称“中华百货售品所”。“国货”与“百货”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民族商业发展的艰难处境和辛酸历程。

天津国货售品所的创办人宋则久,天津人,1867年出生于小商人家庭,青年时代在绸布店学徒,为人忠诚,精明强干。32岁时应聘天津著名的敦庆隆绸缎店经理,显示出经营企业的才华,并跻身于天津工商界,成为头面人物。

宋则久经商后,眼见洋货充斥市场,挤压国货,深感国弱民贫,立志实业救国,振兴中华。1905年,他与友人合资创办了天津造胰公司、北洋火柴公司等企业。(天津解放后,这两个企业经过合营、改组、扩建,成为天津轻工业重要企业,足证宋则久创业之有远见)造胰公司开业后产销两旺,经济效益倍增,工厂规模扩大,资本连续扩充,到辛亥革命前,已在天津民族工业中位居第三。宋则久还认为,为了振兴实业,开辟利源,努力打开国货销路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于是,他在1912年发起创办了直隶国货维持会,并出任会长。

1913年,官办的直隶工艺总局天津工业售品所,因国货资源不足,业务萧条,决定招商转让。宋则久出于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心愿,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敦庆隆绸缎店经理职务,独自投资两万元承兑接办,自任总经理。他一面在天津与友人兴建了十几家小型工厂,扶植家庭手工业,生产日用小百货;一面派人到苏、闽、粤、豫、鲁等省采购,亦工亦商,以商为主,业务有了明显好转。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宋则久带领工业售品所全体职工积极参加,与学生同时行动,罢课罢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更重要的是,宋则久结识了在天津领导学生运动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交往中深受青年学生先进思想的影响。天津成立各界联合会、工商界救国十人团、国民大会、抵制日货委员会,宋则久都积极参加,并当选出任重要职务。他到处演讲,宣传反帝救国,促进游行示威、焚毁日货活动的高涨,引起了日本政府的不满和北洋政府的惶恐,他们内外勾结,对宋则久施加压力,宋则久不畏强权,声称:“结社自由载于约法”,“卖国货我甘心情愿”,“谁也无权限制我个人的行动。”

1922年3月,日本“租借”我国旅大25年期满,宋则久宣布售品所停业一天,带领员工参加游行示威。在反帝爱国的热潮中,天津工业售品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营业面积和职工人数都翻了一番,经营的商品已不仅限于天津的出产,国内各省的产品占半数以上。

为进一步明确宗旨,发展业务,1923年,宋则久将天津工业售品所改名为天津国货售品所,专门经营国货,拒绝“洋货”,并在门前竖起四面大旗:“国货大改良,货高价不昂,人人用国货,中国不会亡。”1924年,又接受义务顾问邓颖超、刘清扬的建议,首次招考录用了10名女店员,开创了国内商业企业招聘女职工的风气之先。

天津国货售品所这个新招牌一经挂出,立即轰动天津,很快顾客盈门。那时,中国贫弱,洋货充斥市场,连铅笔、橡皮、墨水、针绳、纸张都是进口货。天津国货售品所开业之后,当然受到人民的欢迎,连学生们买文具都到国货售品所去。

宋则久经营天津国货售品所,事必躬亲。他要求职工们做到的事,自己必先做到。售品所的所训是“爱人、惜物、忠事、耐久”,宋则久教育职工“干事要靠长功夫,只有你的全部精神贯注到工作中去,工作才能见效。”又说:“卖货场就是戏台,你一上台就要服装整洁,精神贯注,态度和蔼地招待顾客。”国货售品所在天津出现后,的确使人耳目一新——店堂整洁、明亮,营业员一律着制服、佩徽章、礼貌待客。国货售品所的业务发展很快,每年均有一万多元的盈利。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售品所还拨出专款汇至上海,支援工人罢工运动。

然而,连年军阀混战,交通阻滞,货源萎缩,国货售品所的经营也必然受到极大影响。1926年,占领天津的奉系军阀李景林借口宋则久为“赤化要犯”,查封了国货售品所,勒索四万元始予启封,使之元气大伤,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才见好转。先后在北平、济南、太原、西安开设分所,在上海、青岛、徐州、郑州、蚌埠、归绥(呼和浩特)等地设分庄办理批发和采购,职工最多时达300多人,一时蜚声全国。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平津动荡不安,天津国货售品所的业务受到极大威胁,不得不于1935年在天津法国租界开设了分所,以备必要时转移业务,寻求租界保护。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了天津,各路国货货源或断绝或减少,加之日本不准“抵制洋货”,天津国货售品所不得不开始经营一些进口“洋货”,以维持业务。1939年,因名不副实,又被迫将名称中的“国”字改为“百”字,全名为天津百货售品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美国货又涌进中国市场,再加内战复起,业务依然没有转机。1947年,该所增设了国外贸易部,做些进出口生意,以维持生存。由于经营的范围不限于国内,经营的商品又不全是国货,故于1947年又将名称中的“天津”两字改为“中华”,全名为中华百货售品所。

宋则久举办的“国货展览会”

实业救国、工业救国、商业救国,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都是幻想,宋则久的一番心血付诸东流,从此避居北平香山,1956年病逝,享年88岁。

猜你喜欢

洋货救国百货
集装箱“秒变”百货集市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主板上市,利群百货发展新转折
别追捧洋货了,国内有这些好配饰
洋货的前世今生
法国春天百货Printemps 150年庆典
晚清“洋货流行”与消费风气演变
百货们的囧事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