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郝建秀小组”跨越60多年的精神传承

2020-03-11姜玲口述姜群姿整理

工会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组员青岛纺织

◆文/姜玲口述 姜群姿整理

口述人姜玲:

郝建秀小组第九任组长,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青岛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享有“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的美誉。其中纺织行业最出名的就是郝建秀小组,是青岛的一张城市名片,是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1990年,我怀着对纺织业的美好向往,选择到了青岛国棉六厂工作,正是这个选择让我与郝建秀小组结下不解的缘分。

1990年,我进入了国棉六厂,并在进厂的第二年春季操作比武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正值郝建秀小组要吸纳一名新员工,我凭着这一股韧劲和优秀的操作技术,成为当时145个人中唯一被选进郝建秀小组的成员。

进入郝建秀小组后,我的师傅于秋梅及时找我谈心,并带我去郝建秀小组文化展厅给我讲小组的发展史和老前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故事,当看到郝建秀同志代表全国人民向毛主席敬酒等照片,看到小组一代代组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看到挂满墙壁的奖状、奖章等荣誉时,我无比震撼、被深深地感动了,从那时起,我决定要在这个团队好好干,并且一定要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2007年,经职工民主选举与技术比赛,我当选为郝建秀小组第九任组长。面对领导和职工的信任,我选择了传承和担当,直到现在仍保持着我单项操作18秒的记录。郝建秀小组是全国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是一个行业的代表,在担任组长期间,我几乎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一直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希望将郝建秀工作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质量过硬 技术创新

1952年“五一”前夕,当年郝建秀所在的小组在增产节约运动和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命名为“郝建秀小组”,并被国家纺织工业部授予“永远发挥火车头的作用”的锦旗。

“郝建秀小组”的火车头精神引领中国纺织60余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设备更新了一批又一批,组长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始终不变的是“工匠精神”。

1980年代,青岛纺织业有了质的飞跃,郝建秀工作法进行了更新和创造,在郝建秀工作法“五看”(即进车挡全面看、接头换纱周围看、进车挡分段看、出车挡回头看、跨车挡侧面看)的基础上又总结了“上下两看”的方法(上看氨纶丝是否在刺牙、导轮内,下看氨纶是否外漏、缺芯、缺棉),加了“两看”之后,对纺织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考验挡车工对郝建秀工作法是否深入的理解。

1990年代设备又进行了更新。当年我进厂的时候,产品只有两种纯棉纱和涤沦纱布。我当组长后,平均每个月试纺的新品种就达四百种以上。当时,在细纱车间流行这样一句话:生产有困难找郝建秀小组,研发有困难找郝建秀小组。以前郝建秀小组汇报工作都是突出高产高质。1990年代之后,通过研发新品种,除了追求高产高质,我们还能感受到参与新品种的研发、试纺与推广的自豪感。

在配合研发新品种的时候,郝建秀小组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试纺。试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作为第一手资料,要及时反馈给技术部,等新品种研发成功以后,再向全公司进行推广。因为试纺全部是小批量、多品种,所以我们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改车特别频繁,有时候一天下来,我们班组品种要改到10种以上,一个月下来总共400多个品种。

新品种的研发,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以前纺一个品种时,从第一台车到最后一台车都是一个品种,我们可以保证质量上没有问题。后来基本上一台车一个品种,无论是挡车工还是落纱工都需要做到精力高度集中。哪怕拿错一个木管,做错一个步骤,都可能造成重大生产事故,导致客户索赔。尽管工作压力特别大,但是成就感也特别强。特别是到2012年时,厂里引进了先进的JWF1520型细纱机,自动落纱、无级变速,这对我和小组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向小组成员发起号召:“我们不仅要做试纺的尖兵,更要做新技术的领跑者”,主动请缨到长车区域。小组组员在技术人员安装设备的时候就参与进来,利用业余时间向技术人员请教新设备的机械性能、工艺设定,对设备说明书仔细认真地研究,一步步熟悉设备操作技能,通过对纺纱锭速曲线的研究和优化,缩短大小纱的提速时间来提高产量,平均锭速由原来的14000转提升到16000转,最高者更是突破17600转,使产量得到极大提升。

小组简朴节约的品质也一直得到传承。为节省用工成本和设备成本,郝建秀小组组长及组员会利用下班时间、休息时间将破损纱包修补完善,对工具进行清洁处理。我们这届班组,根据设备、品种不同,特别制作清洁工具,在全国纺织行业中,青岛的清洁工具做到了别具一格。大部分清洁工具是用竹签或者下脚料,由组员做成针对不同设备、机械和产品的清洁工具。这种简朴节约的品德也成为郝建秀小组重要的精神传承。

精神传承 力量凝聚

我刚进厂的时候,郝建秀小组的成员是30多人,最多的时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组里面有40多个人,分为两个落纱组。随着纺织业的变化,设备的调整更新以及品种研发的要求,小组成员从2000年开始固定为18人。

郝建秀小组组员没有因为个人原因离开团队。但是小组内部要创新,人员也要更新,公司会对郝建秀小组的组员进行提拔,调离团队。所以当时在公司形成这样一种规律,无论是公司还是车间,在选拔人才、选拔管理干部时,会把郝建秀小组作为第一考虑对象。进了郝建秀小组,最大的幸运就是不论技术还是管理,只要感兴趣,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这个方向发展。

纺织厂主要是女纺工,后来用工越来越困难的时候,我们对用工选人也进行了创新。从2008年开始,我在我们公司进行的第一个创新就是招收男纺工。郝建秀工作法对纺工操作技术和整体要求很高。女纺工最大的特点是她们的手比较纤细,在接头的过程中能按照郝建秀工作法完成一个整的接头工作。但是男纺工的手指比较粗,在接头工作当中会有一些困难。我们根据男纺工手指粗的特点,对郝建秀工作法进行了创新调整。男纺工体力比较好,在落纱环节、退包、机械原理上比女纺工做的好,我们开始侧重培养多面手的男纺工。2007年招收了第一批男纺工,我带了两个徒弟,根据两人的性格、体型做了对比分析、培训、调整,从结果上看是非常成功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男纺工进厂第二年的技术操作比武中,两个男纺工获得一、二名。

上世纪90年代,纺织工厂已经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招工非常困难,纺织厂从1992年开始招收了第一批青岛周边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当时,小组带徒工作就由我来做,有时候我一个人带7个徒弟,不仅要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还要参与到他们的生活当中。特别是2007年后,基本上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走访上。外来务工人员远离家乡来到青岛,需要更多的关心。我们所有人参与了“一对一”帮扶,利用业余时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过年过节把他们请到自己家里,一起度过节假日。中秋节的时候,还会带他们到处看看,带她们旅游。

我们的付出不仅得到小组组员的认可,更得到组员家人的认可,所以我们把人文关怀作为整个小组管理的重要方法,让郝建秀小组的全体组员都能感受到来自小组团队的温暖。到了后期,郝建秀小组70%的员工是外来务工人员,但我们的员工留存率是最高的。正是这些管理方法,使得郝建秀小组从成立到现在都保持着出勤率百分之百。

60余年,郝建秀小组一直在传承着小组精神,发挥火车头作用。虽然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始终在坚守。我们第一任组长一心扑在工作上,因为流产大出血导致后来不能生育。第二任组长当妈妈后,为了工作、走访,不能照顾孩子,只好把孩子放在家里,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不让孩子乱跑,就用床单将孩子绑在床边。再后来,为了走访任务,将孩子放在幼儿园,经常忘记接孩子回家。第三任小组组长为了郝建秀小组做出很大努力,虽然身体不好,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第四任组长政治任务比较多,所以基本上没有个人时间,除了上班就是上课,还要出去讲课、学习,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第五任组长仇老师身怀六甲,依然坚持参加全国的操作技术大赛。第七任组长程波,多才多艺,好多企业向她抛来“橄榄枝”,但她不为所动,依然留在了郝建秀小组等等。所有的组长、组员,还有我的师傅于秋梅,她们为了这个集体这个团队付出了很多,她们的事迹让我颇为触动。到我接任组长之后,也是传承了她们的奉献精神,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家庭放在后面。

时代在变 责任不减

2016年,随着纺织业调整转型的深入,青岛市区国有棉纺织企业全面关停,产业整体转移到了山东枣庄。作为全国的行业火车头,郝建秀小组也积极做出转型。基于集团创品牌的研发部和市场部均随总部设在纺织谷的实际,将郝建秀小组部分成员归于研发中心和纺织博物馆,作为郝建秀小组在市区的团队,其工作是以研发、市场和打造工匠精神为主,充分发挥郝建秀小组在新产品研发、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和做大做强市场中的品牌效应。同时,借助纺织谷、青岛纺织博物馆的地位优势和雄厚的培训实力,发挥好其在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和打造纺织工匠、传承百年纺织文化队伍中的排头兵作用;依托集团枣庄生产基地的优势,在枣庄纤维科技公司建立新的郝建秀小组,作为小组的生产团队,其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是以生产为主,继续担当试纺新品种、生产多组分差别化产品的重任,继续发扬光大郝建秀工作法。

作为衣食住行中重要的衣,青岛郝建秀小组承担起了青岛纺织纤维科技馆的任务,开发了青少年研学项目,告诉孩子们纤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衣服如何从棉花变成成衣。我们给孩子们讲解纤维科技知识以及青岛纺织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讲解让他们能从这个火车头的精神传承当中获得收益。

2019年12月30号,郝建秀小组再次登上国字号颁奖台,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班组“新中国70年十大经典班组”荣誉称号。郝建秀小组从1952年建立到现在,先后向企业和各级组织输送干部和管理人才40人,已经获得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达到187项,20多人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其中3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6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人获得全国纺织劳动模范。

猜你喜欢

组员青岛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小组落幕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
还是不错的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