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义”价值观的例外
——基于李普塞特“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思想的研究
2020-03-11俞凤
俞 凤
内容提要 | 美国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李普塞特长期关注“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这个问题。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即认为美国反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独特的选举制度和开放的政治结构、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层以及政党与工会之间的分离是造成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重要原因。针对“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这一话题,虽然李普塞特的解答角度和研究方法是对桑巴特“价值替代”说的完善与发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者有较大的启发意义,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对美国的社会主义者而言,“美国例外论”代表着一个具体的问题,即在工业国家中,为什么只有美国没有产生影响重大的社会主义运动或工党?①Richard Flacks, Making History: The RadicalTradition i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104-105.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西摩·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也长期关注这个问题。受到父亲的影响,李普塞特从小就对社会主义产生兴趣,并在高中时加入了托洛茨基派的“青年社会主义同盟”(Young People’s Socialist League)。然而,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的曲折发展使他感到疑惑。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李普塞特一直试图去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未能产生重大影响。从1950 年出版的《农业社会主义》(Agrarian Socialism)到2000 年的《这里没有发生: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李普塞特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美国例外论”。需要说明的是,李普塞特的“美国例外”思想虽是从对“美国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问题的探索中逐步得出的,却也被他用来解释美国在其他方面与西欧国家、加拿大甚至是日本等民主政体相区别的原因。而本文主要针对的是李普塞特的“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简称“美国例外论”)。笔者将分析他这一思想的形成,指出李普塞特认为美国没有产生工人政党或没有影响重大的社会主义运动,原因在于其独特的政治体制、社会分层、文化传统以及工会与社会主义政党的分离。笔者将进一步指出李普塞特“美国例外论”的核心观点在于“美国主义”价值观的例外,并对此进行评价。
一、李普塞特“美国例外论”的形成:从经济因素的考察转向价值因素的探讨
李普塞特出生于一个俄国工人移民家庭,从小就对社会主义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一直疑惑于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问题,并在多部学术著作和文章中都涉及到“美国例外论”。其中,《农业社会主义》一书试图从经济因素和社会组织的角度入手,分析加拿大社会民主党在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①加拿大的“产粮之篮”,南部与美国的蒙太拿州和北达科他州接壤。取得成功的因素,从而找出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原因。但是,李普塞特的尝试失败了。在写作过程中,他越发感觉到萨斯喀彻温与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在经济和政治情况上极为相似,②Seymour Martin Lipset, Agrarian Socialism: The Cooperative Commonwealth Federation in Saskatchewan (Updated edition), New York: Doubleday and Company, Inc., 1968, p.xiii.这就使他无法用纯粹的经济因素来解释美国与加拿大社会主义运动情况相反的现象。此后,李普塞特对美国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究开始从对经济因素的考察转向了对制度、价值因素等方面的思考。因此,在他的《工业社会的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in Industrial Society)一书中,李普塞特考察了社会流动性与工业化的关系。他指出美国之所以区别于当代的其他工业社会,并非由于它在职业和社会地位方面的流动更多。其独特之处在于将这种高度的流动性与美国平等主义的传统相结合,从而使美国人不仅仅认可甚至夸大这种流动性。③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Reinhard Bendix, Social Mobility in Industrial Socie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59.这本书更多的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论述社会流动的原因和结果,可以看出李普塞特的观察角度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虽然他并未在这本书中解答关于美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例外于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问题,但是他的结论也从侧面否定了认为美国社会阶层流动性高造成其社会主义运动衰微的观点。
在《分裂的大陆:美国与加拿大的价值和机制》(Continental Divide: the Value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与《美国例外论:一把双刃剑》(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 Double-edged Sword)中,李普塞特都曾专门用一章来阐述美国和加拿大在社会阶层、工会以及社会主义政党的区别,并特别强调价值和组织原则的重要性。最后,在他与加里·马克斯(Gary Marks)合著的《这里没有发生: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中,李普塞特和马克斯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美国与其他社会进行比较,同时还在美国社会内部从个人层面、城市层面以及州的层面进行比较分析,逐一检验关于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解释中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排除了包括美国的联邦制、男性普选权的较早获得、社会主义政党的灵活性、政府对社会主义的迫害等影响因素。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李普塞特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美国的价值观、政治结构、工人阶级的分化以及政党与工会的分离,这4 个因素是社会主义者在美国失败的关键。”④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64.
二、李普塞特“美国例外论”的基本内容: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综合
李普塞特的“美国例外论”旨在回答为什么在美国没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政党。这个问题的回答集中在他的《这里没有发生: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一书中。他指出,导致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关键因素在于美国的选举制度不利于第三党的发展壮大,工人阶级的分化不利于统一的阶级意识的形成,美国主义(Americanism)的意识形态在本质上就反对社会主义以及美国社会主义政党的策略造就其与工会的分裂。
(一)政治结构层面
“美国政治系统中的多数选举制、赢者通吃的总统制以及两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的灵活性”①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64.是从制度层面解释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关键。正是这些制度上的因素使得美国难以形成一个强大的第三党,不管是工党还是社会党或其他任何政党。
首先,在国会的选举中,美国采取的是多数制选举。只有当某个党派在选区中获得的选票多于其他任何政党时,该党派才可以得到所有的选举人票,并将选票转化为国会中的席位。这种制度比较有利于两党制。因为如果选民支持小党或新党,他的选票很有可能将被浪费掉,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两大主要党派中“较好”的那个。所以,即使是在美国社会党的总统候选人获得的选票达到历史上的高峰时,国会中也很少有社会主义者的席位。
其次,选举人团制度和赢者通吃的总统制也不利于第三党的形成。在工业化的民主国家中,只有美国将选举人团和简单多数选举制度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选举人一般会把选票投给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因为获胜的一方将在4年的时间里垄断行政权,而且内阁是由总统自己任命,并不需要对国会负责。因此,美国的总统选举通常是基于两大政党的两位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每个政党都十分关心本党候选人的获胜情况。这就使得第三党通过与其他政党合作减少竞争的可能性变得很低。
另外,美国两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的灵活性促使它们通过提名支持劳工的候选人来吸引工人,从而分散工人对第三党的支持,这一点也十分不利于第三党的壮大。在1924 年的总统选举中,美国劳工联合会(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选择支持独立的第三党,其原因在于“共和党提名的候选人不能被工人所接受……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也不能被工人所接受”。②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69.在这一年的选举中,仓促建立的进步党竟获得了16.6%的选票,仅比民主党少12.2 个百分点。这使得民主党和共和党意识到工人的选票对选举的重要性。因此,在1928 年的选举中,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改变了策略,选择容易得到工会支持的人作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鉴于美国劳联似乎更倾向于民主党候选人阿尔弗雷德(因为相对于共和党的候选人胡佛而言,阿尔弗雷德对劳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社会党因此视他为主要竞争对手,集中火力对付他。如此一来,反而使得胡佛在总统竞选中获胜。
(二)社会结构层面
李普塞特指出,从独立战争起,美国的工人阶级在民族、种族和宗教方面就比其他的讲英语的移民社会更加多样化。这些因素对美国工人阶级政治认同的影响要比“工人阶级”这个身份认同的影响更大。因此,建立劳工党对于美国左派而言显得更关键,却也更困难。③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65.
首先,美国移民的多样性不利于统一的阶级意识和工人政党的形成。从1911 年到1915 年,在加拿大、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移民中,超过75%来自大不列颠;去往阿根廷的移民则主要来自南欧,特别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但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移民占据主导地位。④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128.不同地区移民的来美时间、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英语熟练程度的不同使得他们分化为老移民和新移民,并在劳工市场上相互竞争。老移民多来自大不列颠和北欧地区,技术娴熟,同时精通英语,能更好地融入美国生活;而新移民则多来自亚洲或南欧等地区,通常缺乏技术经验,而且由于不精通英语,也难以融入当地的生活。由于缺乏技术的新移民增多,使得老移民和美国本土居民逐渐成为工人阶级中的上层,导致工人阶级的进一步分化。熟练的工人组成美国劳工联合会,在政策上相对排他;不熟练的工人则组成美国产业工人联合会,导致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双重工会现象,不利于一个统一的工人政党的形成。
其次,种族歧视也是工人阶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白人工人经常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条件而将黑人工人排斥在工作领域之外。这种对黑人的长期歧视促使黑人逐渐沦为一个孤立于白人和工会的下层阶级,结果,他们也相应地被排斥在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议程之外。黑人工人是社会上受到剥削最为严重同时也最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他们本该是工人阶级中最具革命性的群体,最应该争取到革命队伍之中,然而他们却反而远离了工人阶级的政治焦点。
此外,白人工人之间也存在着阶级分化,这点在南北战争之前集中于美国本土的清教徒与爱尔兰天主教移民之间。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曾有过一次反对天主教的浪潮,它使信仰清教的工人阶级和当时主要是南欧天主教的工人阶级之间产生了分化。而这种种族—宗教的亚文化使他们分别团结在支持清教教义的共和党和接受文化多样性的民主党的周围,更加巩固了两党制。
鉴于民族、种族和宗教的异质性,美国的工人阶级中出现了十分复杂的分化现象。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民族、种族和宗教因素的影响还是相互重叠的。虽然美国也有以阶级为基础的抗议活动和斗争,但“对于组织和政治活动的基础而言,工作中形成的阶级意识的重要性低于民族性的作用”。①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131.
(三)文化层面
在李普塞特看来,美国文化中的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重要原因。②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66.亚力克西·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指出,美国的个人主义与欧洲对“组织关系”的强调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美国独特的地方。此外,美国的独立战争极大地强化了个人主义和反国家主义的倾向,而《独立宣言》《权利法案》和《联邦条款》又进一步确立了这两种价值观。美国人民更倾向于依靠自己来保护自身权利,强调个人反对国家权力的权利。美国宪法强化了人们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个人权益的思想,《权利法案》更是增强了美国人通过法律反对政府及他人的倾向。受到个人主义和反国家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美国人对国家的权力持怀疑态度。在美国人民眼中,“社会主义强调的是国家主义、产品的社会所有以及通过税收产生的平等”,③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66.这些与美国文化中的主导因素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工人阶级并不认可社会主义。虽然在20世纪30 年代的危机时期,人们对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化煤矿和铁路的方案表示支持,但一旦危机结束,经济复苏,美国社会又重新开始强调个人主义和反国家主义,最终迫使民主党放弃新政中更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因素。④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67.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反国家主义在美国的工会运动中特别能够得以体现。不管是较为温和的美国劳工联合会还是比较激进的产业工会联合会(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都奉行工团主义,只不过后者更带有无政府主义的性质。这两个工会组织都将国家当成敌人,认为如果产业归国家所有,那么工人和工会在抵抗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将会比反对私有企业时所遇到的阻力更大。因为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国家主义或集权主义,许多工会成员在选举过程中更偏向选择亲劳工的民主党而非社会主义政党。
(四)政党策略层面
虽然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存在着不利于第三党壮大的因素,但这些不能完全解释美国的社会主义者为何没能像欧洲的社会主义者那样跨越政治体制的藩篱,跻身主要政党的行列。因此,李普塞特认为美国社会主义者在应对美国的政治体制、文化和工人阶级时所采取的策略不当造成了与工会相分离,这也是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者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克服美国选举制度给他们设置的门槛。他们可以通过将精力集中在自己影响力特别强大的选区或者与和意识形态相近的政党签订选举协议,避免在共同的选区进行角逐。这样,他们至少可以获得某些选区的选举人票,从而在国会中获得席位。然而,美国的社会主义者固守自己的观念,拒绝同资产阶级政党进行合作,因此总是难以克服多数制投票带来的困难。
此外,美国的社会主义政党面临着极为不利的制度条件和文化因素,这使得社会主义政党与工会之间的分裂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而言更是个巨大的灾难。从全国的层面来看,美国社会党从19 世纪末开始到20 世纪30 年代一直与美国劳工联合会互相敌视,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人党的想法只能成为泡影。《世界史纲》的作者赫伯特·乔治·韦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指出,与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相比,美国的社会主义者更加倾向于革命的社会主义,总体而言,他们在精神上是无政府主义的。①H. G. Wells, Social Forces in England and America, New York: Harper & Bros., 1914, pp. 345-346.美国社会主义者坚守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太愿意改变自己的革命立场,转而与资产阶级政党进行合作,或支持资产阶级政党的候选人。他们希望通过政治或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而工会的诉求仅仅是以劳资谈判、罢工为手段争取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社会主义政党为工人提供的是思想和理想,而工会却希望能够得到切实的利益,供需不相吻合。美国的社会主义政党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方针和政策,又因自身力量的弱小,无法为工会提供切实的利益,因此工会和美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始终相互独立,甚至相互敌视。这种分裂状态直接导致了美国社会主义政党规模的弱小和工人阶级意识的弱化,对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李普塞特“美国例外论”的核心:“美国主义”价值观的例外
李普塞特在指出,单独从政治层面、社会层面或者文化层面都不能充分地解释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的衰微。②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83.“ 美国的社会体制是解释社会主义失败的起点”,③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65.但同时应该考虑到美国社会党人和工人阶级所处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主义者的应对策略问题。他强调4 个因素共同导致了社会主义在美国的失败,但是并未指明4 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一旦深入分析每个要素,就会发现,所谓的政治体制、社会阶层和政党策略在根本上都将汇集到文化因素的层面,即美国主义的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李普塞特的“美国例外论”事实上是根植于“美国主义”的例外论。
(一)“美国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什么是“美国主义”?美国主义就是美国的意识形态。①李普塞特曾在他的多部著作中对这个概念进行相关的阐述。从文本上来看,李普塞特的美国主义(Americanism)和美国的意识形态(American Ideology)在许多时候是通用的,同时他在《美国例外论:一把双刃剑》中还用美国信条(American Creed)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它可以概括为反国家主义(自由主义)、自由市场、个人主义、平民主义和平等主义。②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30.李普塞特认为,美国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美国身份的标志。他曾多次引用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的话,“我们的国家没有意识形态,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意识形态”,③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9.指出美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或自由主义一样,都是一种意识形态。对于美国人民而言,“成为美国人实际上是一种宗教的,也就是意识形态的行为”。④Seymour Martin Lipset,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 Double-Edged Sword, 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1996, p. 19.成为美国人,就是要承认美国主义的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承诺,拒绝美国价值观的人都不能算作是美国人。因此,美国主义是美国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应该说,对美国主义价值观的关注一直贯穿于李普塞特“美国例外论”的相关著作之中。在《第一个新国家》(The First Nation)一书中,李普塞特指出美国社会存在一种基本的民族价值,这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形成并在美国宪法中得以保留的价值取向,成为美国历史的意识形态框架。⑤Seymour Martin Lipset, The First New Nation: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York:Basic Books, 1963, p. 147.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作深入的比较之后,他更加意识到,这两个国家看起来相似,在基本的组织原则上却有很大程度的区别。“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社会历来有着更加明显的阶级划分,也更具精英主义、法治主义、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⑥Seymour Martin Lipset, Continental Divide: The Value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New York:Routledge, 1990, p. 8.相比起来,美国更加推崇个人主义、反国家主义和平民主义。他指出,这种产生于独立战争时期的基本民族价值和区别于加拿大的根本组织原则就是所谓的“美国主义”。接下来,笔者将逐一分析造成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政治、社会以及政党与工会分离等因素与“美国主义”的价值观有着怎样的联系。
(二)“美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美国的失败
根据李普塞特的理论,美国的政治制度是造成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原因之一,但这种政治制度的形成又可以追溯到美国社会的自由主义和反国家主义的传统,⑦Seymour Martin Lipset, Continental Divide: The Value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New York:Routledge, 1990, p. 20.所以美国特殊的政治体制源自于“美国主义”的传统。他指出,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不愿意看到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他们不信任强大统一的政府。对集权国家的反对与不信任使得美国选择的是司法、行政、立法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制度。在这种分权制度下,美国总统才能够拥有长达4 年的行政垄断权。此外,美国传统中的自由主义影响着两大主要政党,即使是共和党也有明显的自由主义色彩。美国是一个自由主义的社会,其本质是反对国家主义的。美国的社会主义活动家莫里斯·希尔奎特(Morris Hillquit)也指出:“美国的共和党相当于欧洲的自由党,美国的民主党相当于欧洲的左派政党。”①Seymour Martin Lipset, Continental Divide: The Value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New York:Routledge, 1990, p. 31.正因为两大政党都有着自由主义的色彩,这使得它们在意识形态上比较灵活,在行动上更加务实。为了在选举中赢得工人阶级和工会的支持,它们很乐意抛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在竞选纲领中提出对劳工有利的政策,或者提名在工人群体中颇受欢迎的人选作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美国工人阶层的异质性弱化了工人的阶级意识,削弱了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的影响力。这点可以追溯到美国社会的平等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美国的平等主义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平等和机会平等,而不是成果的平等。②Seymour Martin Lipset,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Reaffirmed, in Byron E. Shafer (ed.), Is America Different? A New Look at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12.由于美国不存在强调等级的封建传统,这个国家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经济和地位上的提升,也就促使更多的移民前往这个“希望的国度”。随着移民的增多,美国的工人阶级在种族和宗教上的分化越加严重,从而影响了统一的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此外,李普塞特也曾从美国主义的角度解释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分化问题。他指出,美国社会从一开始就分为两个部分:白人和黑人。其中,主导白人意识形态的就是美国主义中的平等主义。他们要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和机遇的平等,强调跨越阶层的尊重和个人努力的作用。黑人奴隶产生于旧的封建制度,他们的意识形态不同于白人的平等主义,而是倾向于向政府寻求帮助,保护自己的利益。他认为,白人之所以反对政府通过立法的手段保护黑人群体的利益,部分原因在于平等主义的价值传统使他们强调个人竞争,反对国家的干预。③Seymour Martin Lipset,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 Double-Edged Sword, 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1996, p. 143.美国社会主义政党与工会的分裂事实上也“根植于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④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68.美国文化中的反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传统导致了美国工人运动中工团主义的盛行。比起国家集体主义,美国的激进主义者更同情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和工团主义。正是社会主义中那种集体主义或国家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使得美国人对社会主义持否定的看法。⑤Seymour Martin Lipset, Continental Divide: The Value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New York:Routledge, 1990, p. 27.
在《这里没有发生: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一书中,李普塞特并未特别指出文化因素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影响,甚至是4个因素中着墨最少的部分。但不管是美国独特的政治结构,还是分化的社会阶层,以及工人运动中政党与工会分裂的现象,我们都可以从他的字里行间追溯到美国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从上文的分析也不难看出,李普塞特认为美国主义影响着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是造成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重要因素。他赞同里昂·萨姆森(Leon Samson)的说法,认为美国主义价值观当中的平等主义和自由市场“对美国人民产生一种柏拉图式的吸引,是美国人民对民主、自由、机会等观念的认同,美国人对美国主义的拥护与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感情一样,觉得美国主义对他有利,能够为他提供工作,保证他得到幸福。因此,美国主义替代了社会主义在美国的地位”。①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30.所以,我们大概可以作出这样的一个判断:李普塞特认为,美国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个人主义和反国家主义给工人政党在美国的形成创造了制度上的阻碍;平等主义和自由主义吸引更多的移民前往美国,造成美国工人阶级的分层;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又促使美国的工人阶级更倾向于选择工团主义而非社会主义;平等主义和自由市场为美国人提供一个充满希望的乌托邦,从而代替了社会主义。美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中既有反对社会主义的要素,又有与社会主义相似从而能够替代它的成分。从根本来说,李普塞特的“美国例外论”是立足于“美国主义”价值的例外论。
四、对李普塞特“美国例外论”的评价
李普塞特关于“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的观点在提出之时就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反响,并启发了其他学者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索。我国学者在解释美国社会主义运动“难成气候”的原因时,也受到他的影响,认为美国工人阶级结构复杂、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盛行等因素限制了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的发展。②丁淑杰:《美国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1 期。当然,批评的声音也不少。有些学者认为李普塞特的“美国例外论”所描述的不过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直线发展时期的模式;③徐珣:《民主的社会基础:李普塞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论文,2009 年,第28 页。斯温·H. 斯坦姆(Sven H. Steinmo)则指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和国家的不同地区,占主导地位的是不同的价值。”④Jesús Velasco G. and Seymour Martin Lipset: Life and Work,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29.历史学家拉姆塞·库克(Ramsay Cook)批评李普塞特的“例外论”无法帮助人们理解社会为什么会发生改变以及如何发生改变。⑤H. V. Nelles, Review on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 Double-Edged Sword,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02,1997, pp. 749-757.在此,笔者想针对李普塞特的“例外论”提一些看法。
(一)李普塞特对“美国例外论”的解答角度和研究方法值得借鉴,他的理论在逻辑上比较自洽,对该领域的研究者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李普塞特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一直没有放弃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探究。他认为,在考察“美国例外论”的时候不能不涉及到比较的研究。于是,他不仅将美国与欧洲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进行比较,同时还从美国社会内部进行多层次的比较,从个人、城市以及各州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原因。他总结了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解答,运用大量数据进行逐一验证。他指出,那些认为美国男性公民较早获得普选权、美国缺乏封建传统、社会主义政党的宗派主义、美国政府的镇压等因素都不足以解释美国社会主义的失败,并在排除了经不起推敲的观点之后,得出他认为最令人信服的解答。而在这些答案背后,又贯穿着李普塞特对美国问题的核心理解——美国主义价值观,即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平民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李普塞特认为:“在社会中影响决策的价值观是十分稳定的,这种稳定性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通常可以延续几个时代。”⑥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 W.Norton and Company, 2000, p. 265.因此,他创造性地以美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基石,建立起他的“美国例外论”。如果我们仅从李普塞特提出的4 个要素来考察社会主义者在美国的失败,很容易质疑它们的解释力,因为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社会分层以及政党的策略等方面都可以人为地进行改变。只有在考虑到李普塞特所给答案背后的逻辑,这些要素才能够具备更强的解释力。对李普塞特而言,美国主义的价值观不仅仅可以解答社会主义者在美国失败的原因,也可以用于解答为什么与欧洲的民主政体相比,美国的福利制度最落后、犯罪率最高、贫富差距最大等问题。①Seymour Martin Lipset,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 Double-Edged Sword, 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1996.
(二)李普塞特的“美国例外论”是对桑巴特“价值替代说”的完善与发展
针对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的问题,德国学者维尔纳·桑巴特(Werner Sombart)曾于1906 年提出“物质替代”和“价值替代”两种看法。“物质替代”指的是美国工人的生活水平较欧洲工人更高,失去了革命的动力,即“烤牛肉与苹果派”理论,而“价值替代”是指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美国工人比欧洲工人更加追求竞争中的公平。②[德]维尔纳·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赖海榕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年。不过,桑巴特在《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一书中更侧重于分析“物质替代”的说法,而对“价值替代”没有进一步展开。“价值替代说”得到不少美国学者的认可,李普塞特就是沿着这个角度进行进一步探索的。但是,李普塞特并非先入为主地认为美国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美国社会的独特性。在1950 年的《农业社会主义》中,李普塞特从唯物主义理论出发,试图通过考察经济结构对美国社会独特性的影响来解答桑巴特的问题,只是在这种尝试失败之后,他才逐渐走向对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及文化因素方面的考察。因此,李普塞特以“美国主义”价值观为基石的例外论是在经过多方面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并进一步发展了桑巴特的“价值替代说”。
(三)李普塞特根植于“美国主义”的例外论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以文化价值为基础的美国例外论,解释力受到质疑。学者们对文化价值对制度的影响是否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仍持保留意见,因此,有学者批评李普塞特“例外论”所解释的不过是美国社会一个直线发展时期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分层也在发生变化,如此一来,李普塞特的解释似乎就难以站得住脚。而且,同一种价值理念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和含义也各不相同。以“个人主义”为例,“美国社会早期的个人主义强调的是政治上的个人主义,是建立在强硬的政府等于专制主义、国家越强个人就越弱这一信念上的”;③[美]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88 年,第193 页。而到了18 世纪后期,个人主义则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的理想的基础之上的。虽然人们害怕政府的干预会压制工业活动,但这个时期的个人主义并非完全反对国家干预或支持绝对的自由市场,相反,有时候人们会强烈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来保护关税。当政府把大片土地送给铁路当局作为建设新铁路路线的奖励时,也没有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如此看来,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并不总像李普塞特所认为的那样“反国家主义”。此外,李普塞特的本意是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来解答“为什么社会主义者在美国失败了”的问题。然而,在涉及到文化因素的时候,他却无法用量化的方式说明美国在哪种程度上比其它国家的文化更具有个人主义、反国家主义、平等主义或强调自由市场的倾向。这是他的理论与方法上的一个矛盾,同时也削弱了该理论的解释力。
其二,即使人们承认文化价值对机制的影响力是持续的,并且这种文化价值的含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改变,李普塞特对“美国主义”的界定也存在问题。李普塞特把“美国主义”定义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平民主义和自由市场。但是“共和主义”、“集体主义”和“反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也曾经深植于美国的历史之中,李普塞特为何没能将这些纳入美国主义的范围也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美国政论家约翰·尼古拉斯(John Nichols)认为,社会主义也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建国理念之一。在美国的历史上,切实存在过社会主义传统,这些可以从沃尔特·惠特曼、托马斯·潘恩和亚伯拉罕·林肯身上得以体现。他们的思想都对美国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他们的思想成分中也带有社会主义的因素。①[美]约翰·尼古拉斯:《美国社会主义传统》,陈慧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美国学者对美国主义或美国的价值观有着不同的认识,李普塞特似乎应该更加明确地说明为什么这五种主义可以代表美国主义的价值观,才能使他的解释更具说服力。
其三,李普塞特对“社会主义”的界定比较狭隘,这使他的结论——即“美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互相对立——过于片面。李普塞特没有特别界定过什么是社会主义,从他的行文来看,社会主义似乎等同于苏联式的国家主义、集权主义以及追求结果平等的平等主义。正因如此,社会主义才和“美国主义”中强调个体自由的个人主义、反对强大国家的自由主义以及强调机会平等的平等主义格格不入,也因此被美国人民所排斥。然而,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广泛而多样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不等同于苏联模式的集权主义。社会主义强调公平与自由,并非要求个性的消失而只重视共性。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要消除人的异化,从而最终实现人作为人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关注人的自由与个性,从这点来说,社会主义并非与美国主义的精神格格不入,反而是相通的。
任何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都会受到其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制约,因而李普塞特的例外论存在着种种局限也是一种必然。笔者在上文中指出李普塞特“美国例外论”的局限性并非全盘否定他的研究结果。应该说,李普塞特的“美国例外论”为人们理解社会主义在美国发展曲折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而且,他所提出的一些影响因素不无道理。到目前为止,关于“美国社会主义例外”的问题仍然没有一个定论。通过深入剖析李普塞特的“美国例外论”,不仅可以让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借鉴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也可以从他理论的局限性中,找到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从而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或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找到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