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近性更新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改造
——以木渎古镇为例

2020-03-11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渐进性风貌文脉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一、引言

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现在的规划正在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随着近年来国际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社区”属性,更加强调由静态的遗产保护转向动态的文化传承,从改善民生的单一目标扩展到提升活力、振兴经济并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目标[1]。在老城的旧城改造中,如何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推倒重建”式的更新既劳民伤财又破坏了老城区原本的韵味与历史的文脉,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对历史地段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本文探讨的是“整治、渐进性更新、再生”。

“历史街区”是指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历史街区作为历史古城肌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掘历史街区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潜在价值对于延续历史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等都具有极大意义。

“渐进式更新”指的是一系列主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分时序有先后进行的城市更新,相对于成片重建改造模式,它反对将地块进行彻底清除后再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建设,更加注重城市和建筑空间之间的有机性、文化性、地域性的保护。

二、基地区位及地段信息

(一)地理区位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东距苏州市区12公里,距吴县市新区10.8公里,距离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西距光福机场8公里,西北距无锡市50公里,北至张家港码头70公里。紧靠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为吴县市西南部各乡镇和风景区之交通枢纽。地处长三角洲腹地,苏、锡、常经济开发区和上海经济区大都市圈内。

木渎古镇位于环太湖风景区带的中心位置,眦临太湖,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木渎依山而筑,依水而居,其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更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典雅额园林环境,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好去处。

(二)地段信息

木渎古镇可上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吴王兴建馆娃宫、增筑姑苏台,常年集中大批的劳力、物力,并会聚了许多能工巧匠在此。不少人家在山塘两岸定居,形成了最早的居民聚居点,并逐渐发展成为集镇。

山塘街聚集了大量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有严家花园、明月寺、沈寿故居、古松园、永安桥等,还有乾隆六下江南时登岸游玩的御码头、怡泉亭及虹饮山房。街巷内园林众多,历史名胜丰富。西街现状有严家老宅,郑宅等传统大宅院及民国著名建筑“馀里楼”,具有雅致的宅院气息。中市街有著名的“石家饭店”,且南侧历史上为城隍庙,是木渎民俗集中体现的地段。下沙塘河两侧的河岸,以当地居民的传统居住为主。南街内有传统街巷、吉利桥、廊桥等,具有历史艺术氛围。

图1 严家花园

图2 沈寿故居

三、渐进性更新思路与策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所形成的的相对稳定的因素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历史、物质空间及生活方式等传承的轨迹,显现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多层内在价值,在进行历史街区的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价值进行相应的传承,采用“置换”、“转译”与“再生整治”对历史街区进行渐进性的更新。

(一)采用置换的渐进性更新

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在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老街巷念念不忘。但是,老街区的功能与环境已经跟不上了现在的时代,人员也开始了大量的流失。老的街区开始限制了城市与人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老旧街区的改造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老旧的城区大部分位于城市的中央,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以及强大的经济潜力,而且很多的历史街区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且不适合现在人们对居住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对地块进行功能的置换可以让历史街区重新焕发活力。而且功能置换只是将街区原有的使用功能进行了变换,保留了原有历史街区的文脉,保留了人们对于街区的记忆与认同感。对于保护完整的历史性街区,采用置换的渐进性更新能在更为完整的保留历史街区的完整性的同时释放街区的经济与文化潜力。

(二)采用转译的渐进性更新

在历史街区的建筑和景观的表达上,要表现出其地域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当地气候、文化特征、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各个方面,我们在进行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中,对于那些与历史街区不符合的部分应当进行重建与改造。基于当地的地域性特点,将其特色转译为建筑的形式。对于部分被破坏或与历史文化不协调的历史街区,采用转译的渐进性更新能更好的维护历史街区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三)采用再生整治的渐进性更新

再生,指的是在创伤后进行的修复,在历史的过程中,很多历史街区都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特征与格局,甚至留下来的仅仅是城墙以及一些少量的建筑,对这些缺失严重的历史街区,我们在对其进行修复的时候,应该尊重其原有的肌理及文脉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再生整治。根据其原有的格局,基于历史信息等对其进行还原,结合现代的功能需求建设新的街区。对于缺失严重但需要进行修复的历史街区,采用再生整治的渐进性更新能更好的修复其原本的面貌。

四、木渎古镇的更新模式的探索

在进行木渎古镇的规划时,首先应保留反映古镇历史风貌与特色的一切真实历史信息,对文物建筑“应保尽保”,对含有历史元素的传统风貌建筑保留其具有价值的特色要素,以留存木渎古镇最完整真实的历史信息,更好的传承展示其悠久及独特的历史。对于与古镇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以传统特色历史元素替换不和谐的元素,如材质、色彩、样式等;部分无法替换建筑要素方式改变风貌或是位于特殊地段的建筑,以新建传统风貌建筑或开辟开敞空间的方式更替。新建建筑应汲取木渎传统元素,以符合古镇风貌。

利用保留的古镇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植入与该建筑相适应的业态功能。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建筑的合理利用,既可以延续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可以展示建筑风貌及古镇风情,吸引更多的人体验了解。对于部分更新建筑,应当创造出与其周边建筑相协调的新建筑及空间,建筑风貌及业态均应与其周边协调,且符合街道整体功能设置,以加强街道功能区分,形成典型的功能空间。

(一)基于功能替换的历史街区更新-西街、山塘街、下沙塘两岸街市的更新

在西街的规划上充分利用西街留存的重要历史建筑、院落以及“河街”的环境氛围,重点设置集高端会务、酒会、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企业会所建筑,还可设置传统院内的私人博览,体现西街之雅,西街的原有建筑形式大部分为严家老宅,郑宅等各类老宅建筑,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采用功能置换的渐进性更新策略,将居住功能进行了置换将老宅和馀里楼等文物建筑作为会所提供酒会、住宿等综合服务。

山塘街的业态规划应充分利用其名胜园林资源,形成历史风貌为主,为游客提供名胜观光与特色旅游纪念品购物的空间风貌环境。山塘街的历史文物建筑保存较为完善,但是功能与现代需求不符,应采用功能置换进行渐进性更新,以“只修不建,修旧如故”原则,延续山塘街历史风貌,为游客提供真实完整的历史观光信息。

下沙塘河两侧河街,以当地居民的传统居住为主。其现有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采用了进行功能置换的渐进性更新。规划利用下沙塘两侧沿街“原生态”的建筑及历史环境氛围通过设置以民居客栈为主、辅以适量沿河休闲茶饮的业态布局,使下沙塘街成为背包客们进行深度旅游、人文探访的场所;通过建筑及空间的整治:形成旅游采风及人文寻访的绝佳地段。

(二)基于历史文化转译基础上的历史街区更新-中市街的更新

中市街是木渎民俗的集中体现的地段,规划应以传统老字号为主,提供红茶、唐点心、乔酒、石饭、费麻饼等各类传统小吃的民俗食品;更新城隍庙地块,提供举行城隍庙会“三节会”的活动空间,凸显其民俗特色。通过餐饮、购物、庙会活动等展示其民俗与四季食俗,通过建筑风貌与空间整治,使游客充分了解木渎古镇的民俗。中市街已有部分的建筑与历史街区的风貌不相符合,我们应在对历史的转译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建筑进行改造与修复。对已经改变了历史风貌的建筑立面进行复原,建筑内部允许改变。建筑改善的重点是恢复其传统建筑与院落的布局,在细部做法上采用木渎地区的典型做法及样式材质等,修复沿街连续廊棚,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与半公共空间。

(三)基于再生整治上的历史街区更新-南街的更新

南街内有传统街巷、吉利桥、廊桥等,具有历史艺术氛围,但很多地块已经缺失了原有的氛围。我们在对其进行修复的时候,应该尊重其原有的肌理及文脉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再生整治。规划应利用南街重要的历史建筑、传统院落以及“原味”的历史环境氛围,整治其他风貌不协调建筑,在项目业态上重点设置艺文沙龙、设计与创意工作室、画廊、概念茶饮、手工DIY等“清、雅、静”的艺术业态,通过对文物建筑的修缮,延续其良好风貌,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对其缺失的建筑进行再生。

五、结语

木渎古镇是能代表苏州地区的特色历史街区地段,其拥有比较稳定的社会生态和社会网络,地段中的建筑和街巷的肌理保存比较完善,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但是其中的地段的价值再之前没能够得到足够的认识和保护,它的传统风貌和人居环境已经开始破败甚至面临了推到重建的风险,[3]-[5]但是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如果采用传统的大规模的拆除,推到重建式的更新,会对历史街区产生无法恢复的破坏,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损害,也伤害了当地居民对历史街区的记忆与认同感,我们应该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上尽量保存当地的文脉和居民对街道的认同感,同时也要做到功能与现代的适宜性,这样才是对历史街区正确的更新形式。

本文以微更新的视角对木渎古镇历史街区的改造进行了充分的解读,以替换、转译、再生整治视角下的微更新进行了相关的策划,充分挖掘了地段的潜在的价值,提出了相关的保护的策略和方案,对于保护完整程度不同的历史街区,提出了不同的保护的方案,上下联动,通过街区自身的生长与文脉的解读进行地段的更新,微更新是有机更新理论的进一步的延续和深化,对于城市现阶段面临的难题,怎么在以人民为基础的发展思想上继续进行城市的发展和历史街区的改造是我们现在要面临的挑战。

猜你喜欢

渐进性风貌文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包裹的一切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职教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渐进性分析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