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企业内部研发与合作创新交互效应研究
——财务松弛和信息技术的调节作用

2020-03-11涛,于雪,崔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注意力管理者效应

汪 涛,于 雪,崔 楠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对新技术的寻求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CHESBROUGH[1]认为创新过程中过于关注内部投入会导致企业损失来自外部组织的机会,随着竞争增加、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及研发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应更多地依靠外部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合作研发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知识获取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纯内部研发的局限性[2]。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同时采用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两种创新模式,期望实现两者的协同效应。但是合作研发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知识溢出、交易成本高及分散管理层有限的注意力等,因此也可能与内部研发形成对企业资源的竞争。

对企业内部研发和外部知识获取交互作用的研究存在替代和互补两种结论。部分研究发现两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互补性,即涉入一项活动能够提高另外一项活动的边际收益。CASSIMAN和VEUGELERS[3]通过研究企业是否采用两种知识获取方式实证检验了内部研发和外部知识获取对创新绩效的互补效应,并发现内部研发的基础累计对于两者互补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樊霞等[4]使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产学研合作与企业的内部研发的互补作用,并且企业的研发投入密度越大,互补程度越高。但研究时采用内部研发或外部获取的离散二元变量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信息,两种投入的程度不同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研究发现内部研发和外部知识获取具有替代关系,JIRJAH和KRAFT[5]在研究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如何实现对知识溢出的利用从而达到渐进性或突破性创新时,发现两者对于提高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替代性。WATKIN和PAFF[6]通过对税收政策引致的内外研发投入变化的自然实验分析也发现,不论是小企业还是一般企业,两者都具有替代效应。

内部研发和外部知识获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交互效应研究没有获得一致结论,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未充分考虑情境变量的影响[7]。部分研究从知识吸收能力角度出发对两者交互关系的情境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企业间知识资源的差异性为企业提供了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机会,从外界获取技术知识既可以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又能够促进自身的技术知识储备,但是只有企业具有足够的基础研发能力[8]、吸收能力[9-10]或技术能力[11]时,才能够充分地利用学习机会,与内部研发形成互补,而在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研发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体现出替代性。

然而,ROBERTSON等[12]指出,尽管吸收能力是企业进行知识挖掘的重要能力,但它并不能成为企业实现知识获取和利用的充分基础,对不同来源知识的分析和整合可能超出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之前的研究忽视或低估了知识配置中的管理挑战和认知成本。注意力基础观认为管理者注意力是企业最重要且稀缺的资源之一,管理者只能关注有限的问题[13]。与外部组织合作需要建立和维持与不同组织的关系,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来了解这些组织的制度、惯例和规则等。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通常缺乏完善的制度、结构和规则[14],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尤其是与外部组织的合作,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合作研发要实现与内部研发的协同作用更依赖于管理注意力的投入。在发现替代效应的文献中,LAURSEN和SALTER[2]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研究外部知识探索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不论是外部知识探索的深度还是广度都与内部研发呈替代效应,并认为原因可能为“非自主发明综合征”和由于内外部都产生知识而需要额外的管理注意力分配,但是并没有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管理者对研发项目的注意力投入,从而对研发项目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影响。

本研究在注意力基础理论框架下探讨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的协同或替代效应,并基于情境注意力原则挖掘财务松弛资源和企业信息技术能力两个情境变量的调节作用,是对内外研发交互效应研究的补充。在对吸收能力进行控制之后,发现企业的内部研发与合作创新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而财务松弛和信息技术能够对两者的替代效应产生调节作用。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注意力基础观认为企业的管理层注意力是组织内的重要资源。注意力的定义为“组织决策者将时间和努力分配于关注、编码、解释和聚焦问题和答案的过程”[13]。注意力是创新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创新过程中的不同方面是企业一直面对的挑战。合作创新有利于帮助企业从外部获得新知识和资源,但外部知识的识别、吸收和利用需要企业分配大量认知资源来实现,可能导致对注意力的竞争,因而对企业的影响也有不利的一面。本研究首先基于注意力基础观对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研发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1.1 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的交互效应

首先,决策者将资源分配到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上。对同时采用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两种创新投入的企业来说,创新活动一般具有更高的重要性,管理者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创新项目。对创新活动的关注能够促使企业更快地识别外部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迅速转移到内部加以利用[15]。注意力投入还会引导企业将其他资源投向创新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其次,同时采用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可能会减少研发活动达到一定绩效需要的管理注意。具备较宽知识基础的企业可以迅速应对市场需求发生的变化,更快地识别新问题和调整新产品的研发方向[16]。合作创新使企业能够从不同的组织获取知识、资源和能力,为内部研发提供新的知识来源,从而提升内部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并且从外部获取的丰富知识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17]。同时,为利用这些外部知识,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认知资源和组织惯例来识别合作者、转移和内化知识。内部研发投入能够通过增加企业知识储备和知识多样性来提高学习能力,并帮助企业理解其他相关知识。具有高内部研发强度的企业会更有实力挖掘由外部合作者提供的技术机会。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 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在提高创新绩效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注意力基础观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注意力资源的稀缺性,组织中的不同问题会争夺有限的注意力,所以决策者应将精力、努力和专注力集中于小部分问题,以达到可持续的战略业绩[13]。由于受到工作负载和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总量的限制,管理者要处理的信息量通常超过他们的能力,当组织要承担新项目时,就会被迫减少在原有项目上的注意力,管理者监管和支持每个项目的难度也会增加。决策者注意力的分配对企业的决策和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管理两种不同创新模式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失去在核心能力上的控制,损失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从而减弱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2]。

与合作企业在体系和决策等方面的差异需要管理者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协调和管理研发合作关系[18]。外部合作研发投入的成本包括机会主义行为成本,合作中存在泄漏敏感知识从而损害竞争优势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还包括交易成本,即在建立和维护合作关系中的搜索、谈判、合同和执行等过程的成本[19]。有限的注意力不仅可能使研发合作难以实现对绩效的预期贡献,还可能分散本应集中于内部研发的注意力。由于不能得到足够的管理者注意力,并且进一步可能影响其他相关资源和能力的投入,同时采用合作创新和内部研发创新可能会得到不太成功的结果。并且,如果企业将较多的注意力投入外部合作,“非本企业发明”症状的存在还可能会使企业内部技术员工产生抵制心理,即企业内的项目组认为他们拥有领域内的独特专业知识,从而拒绝外来知识损害他们的绩效[2]。因此,内外研发的资源需求可能会形成注意力的竞争,导致对创新绩效的贡献相互冲突而不是互补。

H1b 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在提高创新绩效方面存在替代效应。

1.2 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调节因素

OCASIO[13]指出,管理者关注什么问题及解决的方式取决于他们所处的情境,即情境注意力原理,情境促成特定的注意力分配选择,驱动组织行为和结果,而管理者发现自己处在什么特定情境是由组织资源等因素决定。本研究基于该原理探讨企业财务松弛和信息技术能力如何影响管理者对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的注意力分配,从而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一方面,财务松弛可以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冲突,是企业抵御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储备[20],充足的财务松弛使管理者更多地投入到研发等长期目标,降低研发项目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高的信息分配效率能够降低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管理注意力,缓解目标冲突,在与外部组织合作创新和内部协调中降低注意力消耗。两者分别影响了管理者对创新项目的注意力分配量和效率,从而对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协同作用的发挥产生调节效应。

1.2.1 财务松弛 企业资源可以支持企业完成多样的任务目标,在众多的企业资源中,松弛资源描述了潜在的可随时配置于不同组织目标的资源,使管理者更可能去选择实施不同的目标和任务[21]。松弛资源的作用之一是使管理者更关注探索性活动,并且将注意力集中于创新活动所产生的优势,从而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22]。不同松弛资源的一个根本区别是管理者拥有的对这些资源进行配置的自由裁量权[23]。在公司制订战略和流程的过程中,财务松弛随时可以用于其他用途,形成对短期经济目标的缓冲,使管理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远期目标[24]。对远期目标的关注使管理者对技术机遇有更高的敏感性、更好的准备、更快的开发和配置创新知识。在企业财务松弛短缺的情况下,管理者有限的注意力转向短期经济目标,降低研发项目在企业中的战略重要性,加重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的竞争,从而更多体现为对创新绩效贡献方面的替代效应。

充足的财务松弛资源使管理层能够比较容易地将其在不同用途之间转换,灵活配置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的资源分配,为战略决策提供较大支配空间,促进战略创新的实施。而当企业财务松弛短缺时,组织灵活性和创新战略实施受到限制,管理者可能会因为关注短期经济目标而削减整体或部分创新项目的研发支出,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的竞争更加激烈。

H2 财务松弛能够减弱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替代效应。

1.2.2 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够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研发合作及内部信息传输提供保障[25]。OCASIO[13]指出,企业的每项活动都涉及一定的程序和沟通,使管理者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一定的问题和答案。企业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意味着具备高效的沟通渠道及快速获取、分析和提炼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投资是构建创新知识网络的一项关键投入,信息技术能力代表了企业获取和配置信息技术相关资源创造价值以及提升其他资源的价值的能力[26]。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助于建立外部关系和促进沟通,为管理者有效传递信息、提高问题处理效率提供支持,使管理者能够用有限的注意力处理更多的问题。因此,当管理者投入一定的注意力于创新项目时,具备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管理注意力资源促进内部和外部协调发展,减少研发项目之间的冲突,实现更高的创新绩效。

随着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外部合作研发项目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传递有价值的知识,同时内部认知资源也能以更高的效率来识别和内化这些知识。相比于低信息技术能力企业,具备较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实现组织内和组织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企业以较低的注意力消耗达到更高的创新绩效水平,体现更强的互补效应。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 信息技术能力能够增强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互补效应。

2 数据和变量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1692家中国制造企业的企业调研(http://www.enterprisesurveys.org)。世界银行的企业调研样本收集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并且其数据是通过有经验的研究员进行系统的调研采集,使用标准调研方法来最小化测量误差,在调研过程中通过严格的指示,避免对问项产生误解,因此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中国企业调研数据包括了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获得的分布于全国25个城市的企业样本,调查内容包含了企业的基本信息和创新投入等本研究所需的关键信息。去除关键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和调节变量)有缺失值的样本,剩余1469家样本企业数据,其他控制变量的缺失值以样本均值代替。为检验样本的代表性,参考LUO和BU[27]使用的方式,对最终样本和删除样本的主要企业属性(员工数量和企业总销售额)进行均值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两部分样本的员工数量均值分别为280.48和337.92,双边t检验的p值为0.54;总销售额的均值为23900万和19400万,双边t检验的p值为0.70,因此样本没有显著偏差。

2.2 变量测量

2.2.1 因变量 创新绩效的测量使用人均产出度量方法[27],用企业过去3年(2009—2011年)引入的新产品在2011年所带来的收入除以全日制员工数量,得到新产品产生的人均销售额,再对其进行对数化处理,以避免峰值和偏态问题。企业员工规模相对稳定,使用人均产出有更高的可比性。

2.2.2 自变量 本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内部研发与合作研发强度。研发强度的度量用研发投入除以企业规模[28],与因变量测量方法一致,以员工数量作为企业规模的代理变量。在世界银行调研中,企业报告了过去3年平均每年在内部研发支出上的投入总额,以及过去3年平均每年与其他企业共同合作研发的投入总额。内部研发强度由过去3年年均内部研发投入除以员工数量,取自然对数得到;外部合作研发强度由合作研发投入除以员工数量,取自然对数得到。

2.2.3 调节变量 财务松弛的理想度量方式是对企业财务资源的直接测量,然而在世界银行的调查中并不具备这样的数据,因此沿用BIRHANU等[29]的度量方式,使用受财务限制程度作为代理变量。管理者判断“财务在多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当前的运营”,将选项进行反向编码得到财务松弛程度。信息技术能力与自变量测量方法一致,以过去3年平均每年在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方面的人均投入的自然对数度量。另外,使用“信息技术利用”反映“信息技术在提升产品或服务创新方面的应用程度”,由一个5分题项度量。信息技术能力代表了企业的整体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代表了更加具体的与创新绩效相关的部分。

2.2.4 控制变量 ①企业的吸收能力。研发投入密度是企业吸收能力的常用代理变量,通常以研发投入总额占销售额的比例来度量[11]。由于本研究核心解释变量为内部研发与合作研发强度,为避免变量间可能的高相关性,在研发投入总额中剔除了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两项投入,以企业过去3年的其他研发活动支出总额与销售总额的比例作为企业研发投入密度的度量。企业的吸收能力对其人力资本也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理解和参与程度,是提升企业吸收能力的重要环节[30],因此在对吸收能力的控制中加入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培训。②企业还报告了是否从大学和研发机构等外部知识源直接获得研发成果,或者推出市场上已有产品的新版本,两者都是获得创新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分别加入是否采用这两种方式的虚拟变量进行控制。③加入企业规模和年龄两个企业特征变量,并且考虑不同行业可能存在的系统性技术机会差异,使用行业虚拟变量作为行业层面的控制。样本中有12类制造行业,包括食品、纺织、服装、化学、塑料和橡胶、非金属矿产品、基础金属、金属制品、机械装备、电子、汽车和其他,因此加入了前11个行业的虚拟变量进行控制,将其他类别作为参照。

具体的变量定义及符号表示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Tab.1 Definition of the variables

3 实证检验和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基本描述统计结果和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变量间的整体相关系数较低。另外,进行方差膨胀检验以评估可能存在的变量间多重共线,所有方差膨胀因子都远小于10,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矩阵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matrix of the variables

根据企业是否参与内部研发或合作研发的策略可将样本企业分为4类:同时从事2种类型创新活动的企业(127家);仅从事内部研发的企业(442家);仅从事合作创新的企业(25家)以及2类研发活动都没有参与的企业(875家)。为对内部研发和与合作研发的交互效应有一个直观的判断,首先对4类企业对数化之前的研发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单位:万元/人),结果如表3所示。与CASSIMAN和VALENTINI[31]对企业购买和出售知识的交互关系研究的数据统计结果类似,同时进行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的企业平均创新绩效最高,然而其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投入总强度的均值也不成比例地增高。相比于仅从事内部研发的企业,同时从事2类研发方式的企业人均创新产品收入增加43.5%,而其人均总投入增加58.9%。参考CASSIMAN和VALENTINI[31]的研究结果,直观来看,内部研发与合作研发并不能体现互补效应。接下来的部分通过实证检验进一步探讨两者的交互关系。

表3 不同研发策略企业的创新绩效和研发投入比较Tab.3 A comparison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R&D input for firmswith differentR&D strategies

3.2 回归检验结果

所有样本中,822家企业没有创新产品和服务收入,因此因变量的数据为横截数据,使用Tobit模型进行估计。基本检验结果如表4中模型1~模型4所示,采用了分层回归模式,模型1只包括了控制变量,模型2包括了除交互项之外的其他变量,模型3加入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的交互项,模型4加入财务松弛和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利用)的调节作用。根据模型4的结果,两者的交互作用显示为替代效应(-0.214,S.E.=0.100),财务松弛的调节作用与预期一致,能够减弱两者的替代效应(0.029,S.E.=0.017),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利用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回归分析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解释变量的外生性,然而研究中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内生性问题。首先,企业的创新决策本身并非随机过程,企业可能根据自身的某些条件做出决策,从而产生样本自选择。其次,企业一些不可观察到的影响因素会导致由遗漏变量产生的内生性。例如,企业的创新定位可能促使其产生较高的研发投入等,而这些因素也同时对企业当前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31]。这类遗漏变量进入误差项,会导致误差项与核心解释变量相关,从而使估计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和控制。

表4 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合作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交互影响的Tobit回归分析Tab.4 Tobit regression for the interactive effectof internalR&D and external cooperative R&D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续 表

3.3 内生性检验

首先,为解决样本自选择问题,采用HECKMAN模型对企业是否创新进行控制[32]。第一阶段将样本中的企业分为参与创新和不创新两类(样本量分别为885和584),用Probit选择估计并得到逆米尔斯比率(IMR),再将IMR作为控制加入第二阶段。参考TAVASSOLI[33]的研究,采用企业是否进口、出口或同时进出口3个虚拟变量作为第一阶段企业是否创新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保证检验的效果,增加企业竞争压力作为第一阶段变量,已有研究表明竞争压力能够影响企业的研发动机[34]。

其次,为对内生性进行控制,依据WOOLDRIDGE[35]研究中的程序(Procedure 18.1),使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来处理内生性问题。第一阶段使用Probit模型对企业进行内部研发或外部合作研发的选择进行拟合,第二阶段将Probit模型得到的拟合概率作为工具变量对模型进行估计。为对企业决策进行估计,需要找到影响企业选择但不影响当期创新绩效的工具变量。以行业均值作为企业层面变量的工具变量,行业均值能够代表行业特有的影响内生企业变量的因素[36],企业行为受所处行业环境的影响,而行业平均投入一般不会对个体绩效产生影响。LEV和SOUGIANNIS[37]指出,行业研发作为工具变量有理论和实践基础,行业研发水平不受企业特有因素影响,因此与原始回归残差的相关性有限,同时,本研究也有较强的理由相信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的相关性是较高的。首先,以企业是否进行内部研发(Din)或外部合作研发(Dex)两个虚拟变量作为因变量,分别以企业所在行业的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强度均值(工具变量z)及原回归方程中的其他变量(x)作为解释变量进行Probit回归,即P(Din=1|x,z)=G(x,z,β);P(Dex=1|x,z)=G(x,z,γ),β和γ分别为两个回归的系数,得到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研发决策的概率拟合值Gin

*和Gex*。本文得到的拟合值与实际投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内部研发0.449、外部合作研发0.476。然后,以拟合值作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投入的工具变量进行Tobit模型估计。

结果如表4中模型5~模型6所示,模型5未加入调节效应,在模型6中加入了财务松弛和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利用的调节作用。两个模型中,Heckman检验的IMR都具有显著效应,说明确实存在样本自选择问题,对非随机样本控制之后的估计值更为可靠。Wald统计量检验工具变量的外生性也都在90%的置信区间显著,因此认为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研发投入存在内生性。模型5的结果显示,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投入的交互效应仍然是显著的替代效应(-0.323,S.E.=0.151),验证了H1b。加入调节效应后,根据模型6,两者的直接交互不再显著。财务松弛的三阶交互项呈现正效应(0.087,S.E.=0.036),而信息技术利用的三阶交互项呈现负效应(-0.094,S.E.=0.029),信息技术能力仍然没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的财务松弛使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呈现出互补效应,H2得到支持。

然而,与H3相反,虽然信息技术利用本身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732,S.E.=0.435),但却会增强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对创新绩效的替代效应。这个结果可能的解释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加强可能会带来超过组织处理能力的大量数据,管理者有限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能处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并且不可避免地在冗余信息上消耗注意力,从而导致信息处理的低效率[38]。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为应对经营环境变化,管理者通常会面对信息过载问题[39]。新兴市场国家相对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使企业管理者需要分配额外的注意力来应对不同业务中复杂的规则和程序。虽然信息技术本身有利于创新这一点与过去的研究[26]一致,但是也引起了注意力分配问题,导致内部研发与外部合作创新不能实现良好的协同,反而增强了两者的替代效应。

为进一步直观展示结果,图1~图2提供了简单斜率分析图,其中,“低”为比均值低一个标准差,“高”为比均值高一个标准差[40]。图1显示了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的替代效应,合作研发强度较低时,内部研发强度的增加对创新绩效的贡献显著增加,而合作研发强度较高时,内部研发对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略有下降,即高的合作研发强度可能抑制了内部研发投入的作用。图2(a)显示了财务松弛的调节作用,在高财务松弛水平下,合作研发强度较高时,高内部研发强度显著有相对更高的创新绩效,使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体现了互补效应;而财务松弛较低时,较高和较低合作研发强度水平下,内部研发强度对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图2(b)显示了信息技术利用的调节作用,在高技术利用水平下,高合作研发强度导致的内部研发对创新绩效边际贡献的降低显著高于低技术利用水平下的降低程度,因此高技术利用增强了两者的替代效应。

图1 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的替代效应Fig.1 Substitution effectof internalR&D and exter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图2 调节效应Fig.2 Moderative effect

3.4 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结果的稳健性,首先,分别更换了企业创新绩效和财务松弛的测量方式,检验结果如表4中模型7~模型8所示。模型7使用的因变量是以企业过去3年引入的新产品在当年(2011年)的销售量占所有产品销售量的比例作为企业创新绩效的度量。模型8中,企业的财务松弛水平以企业的负债能力作为代理变量。具备充足的负债能力有利于企业保持当前的财务柔性以备未来不时之需,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在调查中,企业回答了自身的贷款情况,如果企业完全不需要贷款记为1,有贷款或者需要贷款但因为其他原因没有获得记为0。以“是否有借贷压力”这个虚拟变量对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的交互效应进行调节效应检验。可以看出,两个模型的结果都与模型6一致,充足的财务松弛能够正向调节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的交互效应,使其体现互补性(0.011,S.E.=0.006;0.109,S.E.=0.054),而信息技术利用进一步强化两者的替代效应(-0.012,S.E.=0.005;-0.089,S.E.=0.028)。

其次,采用替代检验方法,使用控制方程(control function)[41]对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投入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其基本原理是未观察到的因素可能对自变量产生影响并与回归的误差项相关,如果在回归方程中增加一个新的变量,能够使这个新变量对因变量进行解释后误差项与自变量不再相关。其基本步骤为先对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研发投入分别进行回归,将得到的残差加入主回归模型中,结果如模型9所示,对合作研发的残差控制在90%的水平下显著。尽管对内部研发的内生性控制缺乏显著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支持主测试结论。

4 结论及启示

4.1 研究结论

随着产品和技术复杂性的增加,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成为很多企业采用的创新方式。现有文献对外部合作创新的优势具有较为一致的意见,但是对其与内部研发的交互效应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从注意力基础理论视角对两者的交互作用及其调节因素进行讨论,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控制了内生性之后得出相应结论,并检验了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企业同时采用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两种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的贡献主要体现为替代性。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创新资源和能力都较为短缺。并且,新兴市场企业通常在创新方面起步较晚,为追赶尖端技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管理注意力。注意力是组织内具有重要价值并稀缺的资源,组织内的问题对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形成竞争,管理者能够投入到创新问题的注意力非常有限。新兴市场国家通常缺乏完善的制度、结构和规则[14],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开展外部合作创新需要消耗大量的管理注意力来建立和维护组织间关系,与内部研发形成对创新注意力的竞争,减弱了彼此对创新绩效的贡献。

2)财务松弛程度对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投入的交互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创新通常与不确定性相关联,投资不能立马产生回报,需要长期的管理注意力投入。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整体发展并不完善,企业通常很难快速获得外部资金支持[20]。企业的财务松弛资源对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及财务绩效波动等短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高的财务松弛水平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绩效波动提供缓冲,使管理者能够不必过于关注短期的经济目标,保证内外研发活动的持续稳定。高的企业财务松弛水平使两者替代效应减弱,从而能够体现一定的互补作用。

3)信息技术能力在创新方面的应用具有两面性,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直接的贡献,但也会造成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之间替代效应加强。根据DONG[38]的研究,信息技术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知识和信息传递,但过高的信息技术投入会导致冗余信息对管理者注意力分散。对同时采用两类创新方式的企业而言,信息技术在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促进内外知识融合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者信息处理压力,导致在冗余信息上分散注意力。考虑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所面对的高环境不确定性挑战,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创新的过多信息加强了对管理注意力的竞争,从而强化了两者的替代效应。

4.2 管理启示

上述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创新投入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①企业同时采用内部研发和外部知识获取两种创新投入并不一定有利于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不可否认,创新绩效并不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外部合作研发投入可能会带来不同方面的利益,如为其他合作项目提供便利等,企业在选择多种研发项目投入时可能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是对追求高创新绩效的企业来说应考虑注意力有限性对不同研发方式投入替代效应的影响。②同时采用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两种创新方式的企业应尽量保持充足的财务松弛水平,以减弱两者的替代效应,使其体现协同作用。具有较高财务松弛的企业,更有能力同时采用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两种方式来共同提升创新绩效。③企业应权衡信息传递效率和信息量过多造成的管理压力,在创新项目中合理配置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冗余信息的控制,以保证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和质量。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在实证研究中,本文探讨了内部研发与外部合作创新的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交互作用及其调节因素,在进行了内生性控制和稳健性检验后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①本文采用的是对我国企业的调研数据,与发达国家企业有不同的制度环境背景,如果能与发达国家制造企业进行比较研究,会进一步加深对于两者交互作用条件的了解;②由于不具备时间序列数据,不能研究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两种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长期和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注意力管理者效应
让注意力“飞”回来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