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云时代下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03-11江惠媚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江惠媚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一、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企业不但能够提升会计等基础工作的效率,降低财务成本,而且能够借助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深入挖掘财会信息,协助广大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决策。2016年,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推出财务机器人,将应用于我国会计核算工作,这一信息标志着会计信息化已经开始初步应用人工智能的。此后,金蝶软件亦推出了财务机器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宣布和阿里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将日益密切。因而,财务智能化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方向,将直接影响了我国广大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也将对中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智能云时代背景,对技术发展对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冲击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二、智能云时代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由于云计算技术日趋成熟,大数据技术开始在各个行业得到普及和应用,其中就包括了财会领域的应用。大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财务会计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财务智能化成为当前的潮流。财务智能化指的是把会计软件及其配套设备和信息系统嵌入当代人工智能技术中进行会计工作,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自动化,提高财务信息利用效率。
近几年来,我国开发了多种财务智能化系统和软件。2017年,不同类型的财税机器人陆续被推出,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例如,发票查验机器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票据加以识别,并标记出识别的结果,其数据直接传输到成本控制和报销系统。使用这种机器人,过去需要耗时一天的任务在短短十分钟之内就能够完成。出口退税(免税)机器人能够实现对报关单的自动下载,并将其与增值税发票进行匹配,智能化地完成出口退税申报,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纳税申报机器人则能够按照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智能化生成纳税申报表,通过网络完成纳税申报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可能产生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型企业业已把财务机器人作为财务审计工作的综合解决方案。2016年,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就已经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不但能够为个别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还能够为不同企业所组成的集团客户提供财务自动化处理工具和整体解决方案。这种综合财务智能系统的应用,标志着财务审计工作模式的重大改变。
三、智能云时代对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冲击
当前,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大多重视财务会计基本知识的掌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基层单位的财会岗位,如出纳和代理记账、报销、纳税申报、银行柜员等。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重复性强,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工作强度,但对人才在专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方面要求较低。因而,财务智能化产品能够替代人们从事此类重复性、高标准、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中职学生的就业空间将大大缩小。在财务智能化对不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所造成的冲击中,对中职院校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
(一)对财会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提高
过去,不少单位仅仅将会计工作看作是一种事后的核算,而事前的预测和辅助决策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单位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条块分割的状况,未能有效掌握其他部门的具体业务情况和现金流状况。而在智能云时代,随着财务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为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工作中使用财务智能系统的单位迫切希望能够借助新的技术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改善风险控制水平。尤其是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组织机构复杂的企业而言,其财务风险较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迫切需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渗透力。但是,借助财务智能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除了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设备之外,还需要懂会计、懂业务的会计人员的配合,这就增加了对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对财会人才的多业务处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求提高
在智能云时代,企业应当扎实推进业财融合工作,将会计系统、业务系统紧密地衔接起来,改变过去的条块分割状况。而且,企业的会计系统还要和外部的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前者主要涉及企业的会计系统与销售、库存、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的集成;而后者则涉及企业会计系统与税务管理系统、票据管理系统、出口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系统的整合。为此,会计信息化人才应当对本单位其他业务系统具备一定的认识,并对外部信息系统的连接和功能有所了解。因而,智能云时代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多业务处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三)对传统手工会计技能的要求明显降低
当前,财务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已经大大提高了系统终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例如,部分企业投入使用的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对不同类型的票据进行扫描,并借助OCR在系统后台对扫描、检查的票据图像加以信息识别和采集。在这种系统中,财会人员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已经减少了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七十,而且所耗费的中间凭证等纸质资料也大大减少。因而,和传统会计相比,智能云时代对人才在票据、凭证管理方面技能的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
(四)要求财会人才具备较强的财务谋划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智能云时代,新技术的应用将使财务会计工作更为规范化,减少了人工操作。今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将逐渐转移到效率提升方面上来,更加重视为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会计工作者应当在信息素养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掌握财务谋划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才能避免被时代所淘汰。
四、智能云时代下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为适应新的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减少信息技术应用对中职学生就业所带来的不利的影响,中职院校应当积极化解危机,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并以此为契机,创造出中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过去,中职财会专业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为了与高校之间形成差异,主要定位于基础性的会计工作,此类岗位基本上符合我国基层组织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但因为此类工作重复性较强,创造性不足,在智能云时代将逐渐被智能化的系统所取代,这些岗位的人才需求将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因而中职院校应当重新定位才培养目标。本文认为,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但要适应财务智能系统应用的要求,而且要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之间形成区别。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其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财务智能管理与应用型人才,也就是利用财务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而对于中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而言,其目标应以培养信息技术与会计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中职院校应当培养以“会计+信息技术”为导向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也就是说,中职院校不但要重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水平,而且要培养会计专业的实践能力。在基本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中职学生还要应当深入掌握有关的信息技术。除了掌握财会专业知识以外,会计信息化人才应当了解数据开发和应用技术。中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在专业内容方面应当注重以财务会计为核心,以管理服务为目标,强调以学习信息技术为手段提升财务会计数据分析能力,以有效满足智能云时代对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二)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仅仅为中职院校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向,中职院校仍然要基于新的技术环境,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会计+信息技术”的目标,中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学应更多地基于信息技术环境。过去,信息化相关课程在中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学时安排中所占比例较低,而且是以单机环境下的软件操作为主,与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存在脱节。中职院校应当通过教学平台的建设,吸收外部网络教学资源,从而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中高效开展会计教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将课程内容通过网络方式呈现,加大微课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将线上和线下学习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课堂视频、讲课录音等,合理安排练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学完成某些课前练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咨询、与师生互动获得解决。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应当按照财务智能化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网络化。为了推进改革,中职院校就要转变以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布鲁姆所创立的掌握学习理论,对财会课程进行分解,从而为每一阶段的学习设定目标并安排任务。教师可以借助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评估,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矫正-反馈”机制。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有效的教学反馈,学生方能切实掌握会计信息化知识和相关技能。而且,这一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树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这种模式下,学业评价方法应当以特定的学习任务作为评价单位,评估学生对每个单元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而不能仅仅依靠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考察。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长期性的学习小成功,逐渐树立掌握专业技能的自信心。
(三)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是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立足点。按照重新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式改革思路,中职院校应当积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当前,我国中职院校财会专业的课程结构仍然重视手工模式的财会知识和操作教学,有关分析、管理方面的内容较少,尽管各个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但主要是以个别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作为重点,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较少,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欠缺。为了顺应当前财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中职院校在设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应当基于智能化的环境,紧密围绕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业务能力需求进行课程建设,尽可能减少过时和无用的课程,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财务、会计、审计等学科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应当重视新技术课程、复合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等,加强管理会计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了适应新的技术环境,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财务共享、智能纳税申报、电子发票管理、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并实现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转型,使原有课程的内容契合未来会计实践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
五、结语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广,云计算、大数据、人类智能等各种先进技术正逐渐和企业生产经营向结合中。和以往相比,数据处理变得更加便捷,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逐渐被计算机取代。人类智能能够通过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对业务信息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优解,这无疑会对企业的会计活动产生很大影响。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应在培养目标、教学手段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