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0-03-11彭红张银会武新杰
彭红 张银会 武新杰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特别是统筹推进课程育人,以此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020年6月,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到“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此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正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符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发展理念。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一般规律,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运用和各种工程问题的综合处理,对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影响深远[1]。该课程在我院相关专业长期开设,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基础和有力的教学团队支撑,但是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依然存在道术分离的“两张皮”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本身思政教学理念的淡薄和思政教学能力的欠缺,二是思政教学制度的缺位,三是配套思政教学资源的缺乏。
因此,根据以往孤立的思政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显著优势,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背景下开展《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研究大部分是从整体上论述建设和改革的思路,范围较为宽泛,缺乏针对性和可实施性,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研究成果可行性低,指导作用不明显。通过总结提炼,当前专业课程思政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是,如何开发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教材。教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依托,是“课程思政”理念的落脚点,教材模式的设计及内容的编排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2,3]。因此如何组建编写团队、如何结合课程性质挖掘思政元素、如何根据课程专业知识教学目标梳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及课程思政的重难点等都是当前开发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教材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绝大部分专业教师具备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相对其专业理论知识略显薄弱,因此如何加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提高专业教师思政理论水平及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育德能力等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如何改善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受传统课程教学方法的影响,普遍存在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思政教学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学生排斥厌恶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选择恰当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如何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下,结合教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对《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思政展开研究,挖掘专业知识的思政元素,完成课程的教材开发,同时打造一支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行业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对“课程思政”进行分析、思考,总结提炼研究成果,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内容
为有效推进《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我们以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为主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课程思政教材的开发建设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应在课程体系中得以体现,在教材体系中得以落实[4]。因此,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配套教材的开发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组建一支跨学科、多领域、具有丰富教学及实践经验的编写团队。在人员构成上,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议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行业技术专家等做专业课共建人。其中,专业课教师负责专业知识的梳理和编排,思政课教师负责指导和配合专业课教师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辅导员可结合学生的实时思想动态为课程思政元素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提出针对性意见,行业技术专家可以从专业知识实践应用的角度,将大国工程、大国工匠、企业文化及精神等融入教材,实现教材建设与行业、职业和岗位的对接。
二是,结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课程内容及特点,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根据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以适度为原则梳理相对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明确思政元素的融入点、课程思政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将知识背后蕴涵的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要素挖掘出来,建立其与相关知识点的契合关系,切勿生搬硬套,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三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将相关课程思政元素以音视频等形式有机融合到教材中,开发纸介质和数字介质互补的复合化教材。
(二)课程思政优质师资的建设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德育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效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师资建设:一是,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思政理论水平,实行校内日常培训为主、校外专题集训为辅的方针,通过党政教育、日常政治学习、社会调研等多种渠道,针对课程思政的中心思想问题对教师做专业的培训指导;二是,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育德能力,通过构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沟通合作机制,同时邀请行业技术专家等做课程共建人,采取思政教师开展思政讲堂、优秀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演示、课程思政微课大赛、行业技术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三是,鼓励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其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反哺于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高度融合。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专业教师要结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教学大纲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一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充分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如采取建筑工程典型案例教学、行业技术专家进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形式;二是,采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课程搭建的慕课平台,将挖掘和收集的课程知识思政养料和工程思政案例在平台上建设“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实现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移动教学模式;三是,创新课程考核机制,增加思政考核模块,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综合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在专业课程层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方式。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