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案例分析》课程思政设计
2020-03-11李智忠李程姚红光
李智忠 李程 姚红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物流案例分析》课程是面向物流管理(民航物流)专业的特色课,需要用行之有效的物流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物流问题。课程以思政为引领,以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为着眼点,通过典型思政案例内容设计,引入思政元素,从教师“讲思政”,到引导学生“学思政”和“讲思政”,到激发学生“论思政”和“辩思政”。培养学生良好的案例分析思路与方法,增进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潜移默化传递学生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生态中国等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二、课程思政教学与对应知识点设计
以课程“航空物流”模块为主线,从四大教学知识单元,落实到16个知识点教学上。教学思路基于“典型案例背景介绍→典型案例冲突与对比→典型案例启发与思考→分组讨论与展示”四大步骤展开思政教学,通过思政知识点强化教学,拓展思政教学深度广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思政熏陶中,激发起“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
(一)我国航空物流业发展历程与思考
①场景问题再现:通过C919首飞、双十一等激发学生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肯定。②历史现状对比:通过我国大飞机发展历程,世界大飞机竞争格局与态势,航空物流业发展历程对比等引发学生思考,领会发展的艰难,坚定理论自信,提升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③成败总结思考:通过航空物流与航空制造的关系,对比航空制造业发展道路,思考航空物流发展模式,以及大飞机关键技术与瓶颈等问题,促使学生了解行业关键问题,坚定道路自信和航空报国信念。④讨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通过航空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的发展道路及模式,当前快递业创新模式,政策法规在两大行业中的作用,我国大飞机关键技术创新的思考等促使学生主动出谋划策,增强未来投身航空物流业的信心。
(二)信息时代航空物流业的出路
①场景问题再现:通过拣货机器人、无人机送货等视频,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认识与思考。②历史现状对比:通过信息时代下我国航空物流业需求预测,国内外信息技术及地位对比;条形码和RFID的应用,5G、物联网、GPS等对行业的影响等,促使学生理性认识和重视差距,加深对我国科技战略发展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③成败总结思考:通过中美两国信息科技现状对比,西方对我国高科技封锁案例,电商时代下不同物流模式的发展前景,使学生明确差距,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创新思考,提升担当意识。④讨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通过新技术对物流业及企业的影响,以及行业发展模式思考,配送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等,通过翻转课堂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灵感,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三)航空物流企业的职业操守
①场景问题再现:通过行业内员工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现象及法律后果,违反职业道德的实例等警惕学生恪守职业规范和法律红线。②历史现状对比:通过航空物流企业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划分、岗位与责权利;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地位、岗位职责、职业规范,做合格职业人。③成败总结思考:通过员工遵守职业道德标准的必要性,行业典型职业道德案例,物流企业间外包与合作等,促使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航空报国”理想。④讨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通过配送最后一公里职责划分,合格员工条件,如何正确处理航空物流员工与客户,不同物流企业间的关系等问题,增进学生对职业和岗位要求的认识,强化遵守职业规范的自觉性和行业认同感。
(四)航空燃油技术的发展
①场景问题再现:通过世界范围生态环境危机、温室效应、碳排放、亚马逊和澳洲森林大火等事件,增进学生对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以及中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②历史现状对比:通过航空燃油发展史,航空燃油的重要性、来源及其能耗等,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形成“生态民航”理念。③成败总结思考:通过民航业生态效率的测算与思考,未来节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民航业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生态效率测算工具,加深节能意识和环境保护思想。④讨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通过航空燃油类型,航空燃油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等,促使学生为生态民航集思广益,做建设生态中国合格接班人。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反思
(一)精选课程内容、打造思政教学新思路。精选和开发多组“典型思政案例项目”,纵向上,通过民航业、航空物流业、航空信息技术和大飞机研发,再到当前中美贸易争端、西方技术封锁、疫情下的航空货运,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航空事业曲折艰难的探索之路,更加珍惜改革开放成果。横向上,通过中外民航业、航空物流、航空信息化和航空制造业的对比,再到“带路倡导”及其对行业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差距,增强民族自豪感、政治认同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线上教学平台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课程泛在教育,从认识历史到思考当下,从认识思政的重要性到从思政角度看问题。既夯实“三基”,又便于实现思政主题形象化,增加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个人满足感的机会,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特色引领,课程思政成果共享。一是在专业课程系列教学文件中突出体现“课程思政”,二是融思政考核于课程考核,三是采用混合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