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女性人生
2020-03-10王芸
摘 要: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具有极强的女性主义立场,多种中国女性形象被完美塑造。其中也包含了华裔女子在中国传统社会和美国社会突破自我的表现。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歧视中的女性的反抗。读者可以通过汤亭亭的文字看到女性的反抗和崛起。
关键词: 女性形象;主体意识; 身份寻求
引言
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于1976年出版。该作品在内容、形式、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学情趣和学术审美,自出版以来多次被作为美国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讨论的亚裔文本[1]。美国学者屈夫博士在其为《女勇士》汉译本所写的序言中称该作品为讲述当代坚强女性的优秀经典文学作品[2]。
《女勇士》全书共分五章,分别讲述了无名姑妈、花木兰、母亲英兰、姨妈月兰和蔡文姬的故事。汤亭亭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分别看做女性主体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典型代表。所谓女性主体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主要针对作为主体的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位置、贡献和影响。
一 无名女子违背封建礼教,以死抗争的形象
《女勇士》的第一章讲述了“无名姑妈”的故事。无名姑妈在新婚后与丈夫别离,数年以后,姑妈却有了身孕。对此“我”猜测如下,传统社会的女性没有任何选择的权限,久而久之姑妈欣赏接受家里的一切安排,于是服从了男人与她睡觉的要求。或者姑妈也许因为处在家族男离家的环境下,于是在极强鞭策人们到西方去的大潮趋势下,超越了“不是标在空间的界限”[2]。她也有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种种因素下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原则,成为了感情的傀儡,最后还是不顾家族的声誉,走向了自我。她感到自己是“群星中的一颗,黑暗中的一个亮点……独自生活在永远寒冷和寂寞中”[7],结局总是悲伤着,带着孩子结束了生命。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中,女性在社会关系中毫无個性可言,完全没有自己的应该有的地位,所有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家族传宗接代,倒是把生育工具这个角色扮演的淋漓尽致。因此女子的贞洁便成为关系某个家庭血脉纯正、荣辱名节的纽带。在作者笔下,带有浓厚的怜悯色彩,汤亭亭使读者见识了刚柔并济的坚强任性的女性人设。向国人展示了不断觉醒的女性形象。
二 花木兰刻苦修炼,建功立业的形象
第二章中塑造了以出花木兰原型的英雄主义女性色彩,重现了巾帼英雄花木的英勇主义和逆反精神。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会有所不同,不为精忠报国,只为报仇雪恨,男性的力量也可以赋予女性,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旨在抗拒男权主义。作者通过花木兰这一理想的女性形象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所想,就算华裔美人也可以追求自我,解放自我。
三 英兰刻苦求学,努力向上的形象
第三章以作者母亲形象来塑造人物,其实英兰为木兰形象的重现,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女权色彩。英兰依靠自己的天资聪慧与超人毅力不仅将大学学业成功完成,而且还有着自己喜爱的职业,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乡村医生。在施展自己的才能的过程实现了寻求自我,追求自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追求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她越过山川、河流、跨洋去寻求丈夫,种种的表现都在实现自我的发展价值,打破社会赋予的枷锁,越过了世人的不解,发挥了自我的价值。
四 月兰恪守妇道,软弱无能的形象
第四章描绘了姨妈月兰无知软弱的人设,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的写照。
因为三从四德观念的影响,接受了包办婚姻,新婚后丈夫远离他乡,赴美工作,富裕后抛妻弃子。月兰使父系社会的男性标准体现的淋漓尽致,满足于扮演某人之妻、某人之母的从属角色,对在厨房而坐而乐此不疲[4]。在丈夫赴美工作、重婚再娶之后,仍然对他锲而不舍。在英兰帮她移居到美国之后还担心抛弃了她和女儿的丈夫会因她来而没告诉他而生气[5],无法面对板上钉钉的事实。令人悲哀的竟是,她竟幻想过到丈夫家去作奴仆,给他的美国妻子梳头、收拾家、洗盘子端饭,为他们照料孩子[6]。在整个社会中,姨妈没有自我,为他人而活,表达作者对传统女性的不满和抗议。
五 蔡琰身处异乡,不甘沉沦的形象
最后一章讲述汉末才女蔡琰,一生坎坷,从年少时的颠沛流离到不被现实打败。具有丰满的艺术人设,经理边疆苦难后,仍然钻研创作,这是当时罕见形象。她的孩子讲胡语,她自己坚持说汉语,并钟爱异域音乐,自己作词,用激昂歌声唱出内心所想所望[8]。深受中国和美国文化影响,作者试图为所有女子伸张正义,直抒自己的真实情感。
六 我的勇敢反抗
《女勇士》中的叙述者“我”(马克辛)是一个特别的华裔女孩。从小出生在美国,受当地文化影响,马克辛一直崇尚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她总是感到姑妈死后还在接受人们的惩罚,饥寒交迫,忍痛挨饿,只马克辛一个人为姑妈破费些许纸张,用以祭奠追悼亡灵。她不甘心长大以后只充当别人的妻子和佣人,宣称“我长大了一定要当女中豪杰”[9]。在现实生活中,马克辛反对性别歧视,拒绝做传统的女性。
总结
汤亭亭敢于用各异的女性形象反映社会中女性寄予达到在思想境界与男性平等,刻画当时女性所追求的不只是自我的救赎,而是渴求使男女两性在传统的性别角色中释然,从而拥有完整的人生,拥有平衡的家庭关系。
作为女性,她们被男尊女卑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折磨着。就是因为父系社会体系对女性执行的长期的文化鞭策和枷锁,使妇女在封建文化体系中只有传统角色意识,毫无性别自我之分。
作为美国华裔女性,她们又生活在美国社会。在这个文化大熔炉中,对于位于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女性来说,尤其是华裔女性,想要重建自己的地位是举步维艰。
作者笔下塑造的华裔女性形象,可以使读者见证华裔女性建立自我意识和寻求性别身份的整个蜕变过程。
参考文献:
[1] 单德兴.铭刻与再现[M]. 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
[2] 吴冰. 听听我们的声音-美国亚裔文学初探[J].国外文学,2009 (2 ): 37.
[3] 胡勇.论关国华裔文学对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利用[J].外国文学研究,2003.
[4] 杨肴.女勇士:从花木兰的“报仇”到蔡琐的歌唱[J].外国文学研究,2004.
[5] SPIVAK G C. Feminism and Critical theory, In Other Worlds Essays in Cultural Politics [M],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6] Kingston, Maxine Hong. The Woman Warrior: 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 [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2007.
[7] 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 汤亭亭.女勇士[M]. 李建波,陆承毅译.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3年.
[9] 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 [J].李琳.长城.2011(08).
作者简介:
王芸(1992.11.5),女,汉族,吉林通化人,硕士学历,吉林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