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保险学课程改革研究
2020-03-10王佳鸣
摘 要:保险学基础作为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该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财经素养,了解保险相关的业务,适应当今社会对保险市场业务的巨大需求。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事物、新技术、新方法。本文探讨在信息化教学的大环境下,主要研究课程内容优化改革、如何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课程反馈评价等多个方面来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为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保险学;课程改革
一、保险学课程特点
保险学基础是以当代经济社会中的保险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风险的管理为研究基础,以保险的设计、销售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是高职会计、金融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根据课程的研究维度,高职保险学基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课程体系具有递进性。保险学基础各个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根据学生对保险的理解从浅入深,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来进行的。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关内容,整个课程的设计逻辑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依次递进的。课程先讲解了当今社会中各个领域的风险,以及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由此来讨论风险管理的概念。其次,由风险管理引出保险的必要性,之后分别介绍各个常见保险的相关内容,比如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然后按照保险业务办理程序介绍了保险合同的各个条款以及保险事故发生以后如何进行理赔。整个的课程体系层次清晰,富有逻辑是高职保险学基础课程的特点之一。
课程内容具有实务性。课程摒弃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各个项目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根据当今社会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来编排的。针对保险市场和保险行业的内容方面,涉及了大量的关于各类保险公司的介绍以及我国当今保险行业的情况。在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内容方面,不仅介绍了每个险种的特点和含义,而且更加细致的介绍了各个险种在现实生活中的适用情况和保费的厘定,在课程的最后还介绍了关于保险理赔的相关程序以及保险保单的填写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在以后从事保险相关行业中能够驾轻就熟的为客户更有针对性地设计保险。
二、传统保险学课程教学的不足
根据以上对于保险学课程的问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部分教学环节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从以上问卷中能够总结出的问题主要有:
(一)實操类教学投入不足
保险学课程的研究重点是保险业务的设计、保单的填制等,具有非常强的实操性。传统的保险学课程教学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的能力的提升。比如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对于保单的填制的知识点,传统教学只是在教材上罗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项,而没有提供可供学生填制的保单,因此教学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于保单填制业务的陌生,不利于完成培养目标。保险实训平台的建设不足,没有提供实操训练的场所。而且现有的保险学课程教学计划当中大多数是对理论教学的安排,没有涉及相应的实践类课程,也不利于学生实操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手段缺乏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授生听的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将每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通过语言的阐述讲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在现在看来具有刻板性,无法根据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讲授给学生更多的热点知识,只能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上。比如对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讲解,教材只是将两大险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保费的厘定进行了介绍,但是没有针对现在的新型商业保险进行更深入的介绍,所以就容易使学生陷入唯教材而是的误区。另外一点就是,教学手段不能够借助当今信息化发展而产生的各种资源来进行讲授,从而使教学范围过窄。
三、对保险学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保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充分调动网络课程资源的多样性
由于传统的保险学课程教学缺乏多样性,大多局限于教材上的现有的案例。因此,对于传统教学的改革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课程资源方面的优势。首先要拓宽现有的教学材料,增加电子教学材料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比如借鉴现有的慕课、国家精品共享课等课程资源,将其相关案例进行整合到课堂教学课件中,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多样性的优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知识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比如在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关于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时,教学目标是需要学生掌握风险的种类以及生活中风险的识别。对于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灾害以及企业经营破产等现象来引出对于风险的认识。在此部分的讲解中,也可以采用视频电影等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辅助教学,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选用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加强教材建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目标,应当选用更加注重实务的教材,以提高学生对相关保险的业务处理能力,减少理论性的讲解。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保险领域出现了更多新的保险产品和保险业务,这些新的保险产品的出现促进了对现有保险知识的更新,比如说最近新出现的旅游保险、家居组合险、银行卡盗刷险等。但是教材对相关内容的介绍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升,对于教材的建设应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应当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教材的选用,同时,必要时保险学任课教师应当根据社会中的保险热点编写相应的教材,提高保险学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保险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相关价值观、道德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而侧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课程思政是当今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比如说在介绍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相关内容时,保险的适用范围应当客观真实,作为被保险人不应当捏造虚假情形来骗取保险金。作为保险的销售者应当向客户如实的讲述保险的适用范围和承保条件,以及保险金的额度,不得随意隐瞒。总而言之,在教授保险知识的同时,应该向学生灌输在办理相关保险业务的同时,应该遵循道德的原则,秉持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教师是课程教学中的主导者,能够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引路人。教师的素质高低能够直接导致学生对于知识能否准确的掌握以及培养目标的达成,所以,加强教师素质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保险学课程的定位来看,要从多个角度提升教师的素质,例如,可以定期组织专任教师到相应的保险公司参与企业调研,并将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新出现的保险业务和保险产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从现实的角度促使教师知识的更新。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保险业务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通等APP将问题或者背景材料事先进行发布,让没有保险基础的学生提前对保险业务有一定的了解。
四、总结
根据以上的调查总结以及分析,能够看出当今传统保险学课堂教学不管从教材、教学资源的选用以及实操技能的提升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当今课程改革更应该从信息化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借助互联网技术来优化保险学教学。从而能够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培养源源不断的保险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海昱.高校“保险学”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
[2]於积琼,李智虎.独立学员保险学教学模式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3]蒋勇,杨巧.新形势下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对外经贸,2016(3)
[4]王宏扬.应用型高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2019(10)
[5]张虹.新时期高校保险学多元化教学探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3)
作者简介:
王佳鸣(1993—),男,山东济南人,工作单位济南职业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专任教师。
(济南职业学院 济南 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