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狮地青套路技术体系研究
2020-03-10李耀洪
李耀洪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1 前言
南狮也被称之为醒狮,表演观赏性高,比赛竞技性强,南狮运动员舞狮时不但能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更能培养龙狮运动员团结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南狮发源于广东佛山,在两广及东南亚地区非常普及,是一种融武术、舞蹈、音乐、编织、刺绣、绘画和杂技等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每当有节庆,或者有重大活动举行时,必有醒狮来助兴,经久不衰,延续到今。南狮流派众多,目前在民间较流行的有“佛装狮”和“鹤装狮”两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府扶持、学校重视以及深受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一代人的喜爱,南狮运动在校园内也进入了一个发展高峰期,各高校、中小学校纷纷开设南狮运动必修或选修课程。但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课堂实践学习南狮技术过程中只是机械模仿地学习动作,并没有真正学习体会到“采地青”这个最基础套路内容中每个动作的含义,有的校园课堂甚至不学习“采地青”。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往后学习南狮运动的各种技术及理论知识的发展,甚至导致出现“南狮文盲运动”的现状。基于此,文章以研究南狮地青套路技术体系为主题,对该课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研究了南狮地青套路技术体系中的技术动作体系和技术理论体系;其次,针对校园出现“南狮文盲运动”的现状,提出学习南狮地青套路的建议,希望能对南狮运动在校园内的发展有所帮助;最后,总结分析了南狮地青套路技术体系中的特点和共性,希望此研究有利于南狮地青套路的传承和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文章以传统南狮“采地青”的套路技术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套路中技术动作体系、技术理论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2 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任务以及内容,在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及查询了国内多种期刊、学位论文、著作等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分析,为选题、研究设计等步骤以及对今后的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2)访谈法。主要拜访了广州体育学院南狮方面的教授、教练,佛山黄飞鸿龙狮训练基地总教练,并在广州体育学院龙狮队、广东白云学院龙狮队等高校进行南狮地青套路学习交流。多次到佛山、鹤山、肇庆、广州、惠州、湛江等地现场观察传统南狮的比赛,并向当地南狮届的前辈、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学习咨询“采地青”套路的技术体系及其文化意蕴。
(3)类比归纳法。将上述资料进行类比归纳,结合笔者自身学习南狮地青套路的经验加以分析,研究南狮地青套路中的技术动作体系与技术理论体系。
3 南狮地青套路技术动作体系
南狮地青套路作为一种肢体运动,可以划分为平面技术动作和立体技术动作两种。
3.1 平面技术动作
平面技术动作包括物质层面和意识层面两个技术层面,物质层面包括动作和方法,意识层面包括精神、劲力、节奏、风格。
(1)物质层面技术。南狮地青套路演练,关键是要表现出狮子的形态,表现出狮子生动、稳重、灵巧等动作特征,这要求舞狮者舞狮动作精细,步伐灵活稳健,才能形似一只狮子。“形”是南狮地青套路最基础的技术构成,可根据舞狮的运动形式划分为动作和方法。①动作包括握狮的手型(单阳手、双阳手、单阴手、双阴手)、步型(马步、弓步、虚步、扑步、独立步、跪步)、步法(开合步、插步、跳步、大两移步、小两移步、小跑步、麒麟步、探步)、身形(仰头、俯身、开合、拧转)。②方法指的是握狮的方法、高架舞狮法、中架舞狮法、下架舞狮法、首尾配合法。在方法的作用下,舞狮时才使得“狮子”有模有样。
(2)意识层面技术。舞狮者经过不断的训练,在“形”似的基础上逐渐成熟,慢慢发展到“神”似阶段。在南狮中“神似”主要表现为睡、醒、喜、怒、动、静、惊、疑等神态。“神态”是南狮意识和神韵的表达,具有发生移情作用的特点。①精神是指南狮地青套路演练过程中舞狮者内在的心理状态,包括南狮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②舞狮时,舞狮者要将自己的灵魂融入每一个动作中,表现出狮子活泼、勇猛、好奇、贪玩等神态特征,体现出南狮的生命力。劲力是指在完成南狮技术动作时的力量表现。舞狮者通过技术动作体现巧劲和刚柔相济的力度,才能表现出南狮运动的独到之处。③节奏指的是演练南狮地青套路时,技术动作的速度和劲力要与鼓乐相作用,鼓乐和狮子相配合是南狮运动艺术性体现的重要手段,鼓乐的演奏也是南狮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狮的配乐器材通常是一面鼓、四对钹、一个锣,共同组成敲击以配合狮子的各种形神动作的演练。在套路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如“高狮”鼓点节奏明快、轻重缓急有序,一方面,鼓手在敲高狮时必须敲鼓边或者转鼓点提示舞狮者下一个要做的动作,这体现了狮子听鼓做动作,通常适用于两只狮子以上、群狮演练时使用。另一方面,鼓手跟着狮子的动作敲相对应的鼓点,这适用于一只狮子演练。如果双方之间有了一定的默契和配合,或按照约定的套路演练,彼此都是同时进行的。只有在鼓乐与狮子之间完美配合的动作技术体系下,观众才会感受到南狮演练时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视听享受。④风格是南狮地青套路运动的个性体现,包括舞狮者技术风格和套路风格。技术风格是由于个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出速度型、力量型、难度型和韵味型。套路风格是指不同南狮地青套路自身的特性,也要求舞狮者对套路有不同的领悟,才能充分体现不同类型套路风格的特点。
3.2 立体技术动作
立体技术动作包括腾空衔接技术动作、技巧难度技术动作。
(1)衔接腾空技术动作。衔接腾空技术动作是指舞狮时狮头扮演者在狮尾扮演者的腿上、腰上、头上等摆造型的一种基本难度动作,包括上腿动作、钳腰动作、平地腾起、头上和肩上动作,属于南狮中基础难度动作。完成舞狮时的难度动作需要首尾两人默契配合,才能演绎出一只只活泼可爱、绝技超高的“狮子”,更需要彼此信任,双方才会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对方。①上腿动作有上单腿、上双腿两种,狮头扮演者蹬脚跳到狮尾扮演者腿上时,腿要站直、挺腰后仰,狮尾扮演者马步下沉并双手护住狮头扮演者以稳定双方平衡。②钳腰动作是狮头扮演者两腿紧夹狮尾扮演者的腰部,同时两小腿在狮尾扮演者的背后交叉夹紧,并挺腰抬手;狮尾扮演者双手顺势用力上提紧握住狮头扮演者的腰带以稳定双方平衡。③平地腾起是指狮尾扮演者双手抓紧狮头扮演者的腰带,双手与腰部一起合力举起狮头扮演者至头前上方,狮头扮演者跳跃与落地要轻巧、狮尾扮演者上举时要合力合拍。④头上、肩上动作是指狮尾扮演者把狮头扮演者举起坐在自己的头上或站在肩上舞动狮子的动作。狮头扮演者右脚屈膝上提、左脚自然屈膝放置在狮尾扮演者胸前位置,狮尾扮演者目视前方,双手紧握狮头扮演者腰带以保持双方平衡。
(2)技巧难度技术动作。技巧难度技术动作是指飞跃、转体和难度组合动作,难度系度较高。对舞狮者的协调能力、力量速度、默契配合方面有很高要求,与双方配合时间的长短、对难度动作的信心、技术的稳定性、套路的熟练度、双方间的信任度、应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联系。①飞跃动作有向前推进飞跃、连续飞跃。狮头在空中时要收脚,落地要轻巧,狮尾向前推进时要把握力度和距离,双方配合要默契。②转体动作有钳腰转体360°、跳跃转体90°、跳跃转体180°等。钳腰转体时狮尾扮演者在转动时低头并身体稍微后仰以保持双方的平衡,转动过程动作要稳定、连贯。跳跃转体时,狮头扮演者在狮尾扮演者举起的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转体;狮头在空中时要收脚,落地要轻盈,狮尾要稳定、迅速,双方配合要默契。③难度组合动作是将舞狮的几个基本难度动作编排起来连续不断地进行,练习时要由浅到深、由简到繁。通常是一组动作有2~4个基本难度动作,通过组合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性,掌握技术动作与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性与首尾配合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难度动作的质量。例如,向前连续推进飞跃接转体180°,再接上双腿或坐头。
4 南狮地青套路技术理论体系
完成一整套南狮地青套路,不但要求舞狮者有高超的难度和精湛的狮子形态,更需要舞狮者懂得每个舞狮技术动作所表达的含义,只有当舞狮者自身完全融入舞狮演练中时,舞出的狮子形态、神态才能做到惟妙惟肖的境界。根据南狮地青套路技术体系中技能与理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可划分为技术动作与技术含义、内容步骤与含义、套路的命名与含义以及地青的种类与含义。
4.1 技术动作与技术含义
舞狮者在舞动南狮时,时而双手高举狮头做出高兴的姿态;时而身体下附做出又惊又疑的姿态;时而坐在地上做出睡觉的姿态。狮子舞动时动作忽高忽低,或动或静,以此来表达狮子的各种形神动作、生活习性和传达意蕴。按南狮基本的舞狮法分为高架舞狮技术动作、中架舞狮技术动作和下架舞狮技术动作。
(1)高架舞狮技术动作主要有大两移步、小两移步、插步、开合步、跳步等,主要表现狮子生动活泼、威武稳重、刚健勇猛等的技术动作含义。
(2)中架舞狮技术动作主要有张望动作、试探和游乐动作、食“青”动作等,主要表现狮子生性多疑、好玩贪食、害怕等的技术动作含义。
(3)下架舞狮技术动作主要有跪步舞狮、坐地舞狮等,主要表现狮子贪玩、贪睡等的技术动作含义。
4.2 内容步骤与含义
传统南狮地青套路演练的步骤和含义一般有打拳行礼、睡狮出洞、游玩瞭望、寻路找食、探青惊青、弄青吃青、吐青抹嘴、狮子归山。
打拳行礼:南狮表演运动员打一阵拳向观众行礼的动作过程。
睡狮出洞:狮子从酣睡的姿态到清醒后的懒惰和出洞各种逗趣的动作过程。
游玩瞭望:狮子出洞后生动的瞭望、戏水好玩欢乐有趣的动作过程。
寻路找食:狮子四处张望寻找食物的谨慎和对新事物感到新奇的动作过程。
探青惊青:狮子在路上不断寻找,突然见到“青”,试探和害怕的动作过程。
吃青碎青:狮子排除困难一跃而起,俯身采青、吃青、碎青的动作过程。
吐青抹嘴:狮子咬碎青后把剩下残渣吐出,用狮脚擦嘴巴的动作过程。
狮子归山:狮子吃饱喝足后,潇洒愉快归山归洞的动作过程,最后谢礼。
4.3 套路的命名与含义
所有的南狮套路都有自己的主题和名字,取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意愿。
一般在一个南狮地青套路的编排中,狮子在取青过程中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就有表示吉祥如意的套路名字,如“一帆风顺”“大展宏图”等。若狮子在取青过程中遇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重重困难的就有表示积极向上的套路名字,如“勇往直前”“步步高升”等。当然也有与历史故事和武术有关的主题和名字,如八卦阵、桃园结义等;也有表达人们驱除猛兽害虫的套路名字,如蜈蚣阵、毒蛇阵等。这些套路的主题与名字和南狮运动员舞出的狮子形神动作共同所表达的情感,就好像青山与绿水,互相映衬,寄托了人们美好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
4.4 地青的种类与含义
“采青”是南狮套路当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南狮起舞的最终目的。“采青”一般是取个好的意头,有“生财”,大吉大利等意思。舞狮者在“吃青”前不断舞动狮子,表现出好奇、犹豫、害怕等神情,接着一跃猛扑在“青”面前,俯身吃青,咬碎青后把剩下残渣吐出,然后向大家谢礼致意。
南狮地青套路技术体系中“青”的种类分“静青”和“动青”两种。
(1)静青。如盆青、椰子青等。例如,南狮在采“盆青”时,盆中可盛水再放青,水中可放置摆青者想放的物件如铜钱;也可以用盆反过来把青盖住。舞狮者采青时可根据自己的套路也可以按照摆青者的要求做出狮子动作。一般是先疑青,狮子做出开眼合嘴,左右徘徊或前探后缩,猜疑不信,配上马步、扑步、弓步、上腿等造型;然后惊青,狮子好像受到惊吓后跳或原地瞪眼合嘴或开口;最后再采青。
(2)动青。如蟹青、蛇青等。例如,南狮在采“蟹青”时,用道具摆出动物蟹的形状,摆法很有意思,一般用筲箕或木盆当作蟹身盖着青,用两个水果充当眼珠,较粗的木条充当蟹钳,较小的木条或者筷子充当蟹脚。舞狮者在采蟹青时必须按照顺序先把蟹眼珠拔掉或吃掉,紧接着把蟹钳、蟹脚拆开,再把蟹身拆掉,最后才能采青。
5 结论与建议
南狮地青套路技术体系中技术动作与动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以采青为最终目的,按照一定的采青步骤构成一个技术整体。其套路技术体系特点是比较自由灵活、活动范围广,各种动作技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南狮最基础的套路之一,是舞狮者入门的必修之课,是舞狮扮演者狮艺功底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南狮地青套路技术体系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南狮运动的技术体系,不断丰富和发掘南狮地青套路的外在技艺形式和内在文化底蕴。
校园课堂中,学生学习南狮运动时往往会出现三大问题:学生人数较多、器材资源紧张、教学时间紧张,导致学生出现“南狮文盲运动”的现象。武术体现的是精气神,舞狮体现的生命力。在校园课堂学习南狮运动时,应让学生了解南狮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在学习南狮技术动作时要重视学习技术动作含义及文化意蕴,使学生能真正能体会到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