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文物保护对策与研究

2020-03-10任泽俭阮同华张振国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干渠库区南水北调

任泽俭,阮同华,张振国

(1.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9;2.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山东 济南 250012)

1 文物点基本情况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山东省呈“T”字形,总长度为1191km,尽最大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文物的损坏与影响,又能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是工程管理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共同目标。

通过考古调查,在南水北调干渠及库区共发现文物点8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经过多次调整工程方案,避让了其中的文物点21处,确定需要保护文物点67处,其中地上文物点5处,地下文物点62处。

地上文物主要集中在南水北调鲁北输水段的聊城境内,包括七级镇码头石桥、土闸及戴闸石桥闸口等石材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大多为元、明、清时期漕运修建的,七级镇桥闸部分建筑石材来自汉唐时期的墓碑、画像石,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地下文物点有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基本包括了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各时期的文化。各文物点夏、商、周至汉代的文物占大多数,是研究山东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此外,还有北朝至明清时期的寺庙、城镇、村落及墓葬等。

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各干渠及库区文物分布情况见表1。

2 工程对文物的影响及存在问题

2.1 工程对文物的影响

根据文物遗址与工程的位置,将工程对文物的影响划分为“干渠从文物点中间穿过”、“从文物点边缘穿过”和“对文物点有影响”三种情况:①凡干渠全部从文物点穿过的、小型文物点全部在渠道范围及库区内的,划为“从文物点中间穿过”。②凡干渠、库区占压文物点一部分的,划为“从文物点边缘穿过”。③经过文物点边缘的,划为“对文物点有影响”。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对文物的影响情况统计,见表2。

表1 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各干渠段及库区文物分布表 单位:处

2.2 不可预见性问题

(1)由于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地处海拔20~50m的鲁西、鲁北平原地区,在历史上大都遭到黄河泛滥的影响,大量的文物点被埋在淤土层1~3m下。曾在南四湖湖底2m下发现大量汉代墓葬;在梁济运河沿岸由于多次治理河道,遗址和墓地上存在大量的覆土;穿黄河段发现的两处墓葬被黄河淤土叠压,用常规的勘探根本探不到墓葬;鲁北输水段宋元墓葬开口大都在2m以下,济平干渠段及胶东输水西段的遗址和墓葬上也存在1~2m的淤土。大量的覆土存在,增加了考古工作难度,大量文物点很难用常规的调查勘探予以发现。

表2 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对文物影响情况统计表 单位:处

(2)南水北调东线南北干渠工程主要是利用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京杭运河在长期的漕运过程中,沉积了大量的船只及其他日常用品。聊城市对市区内运河改造利用时,曾发现三只沉船和大量的瓷器、铜钱等;菏泽市、枣庄市在河道治理中也曾发现沉船及遗物。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在运河沿岸出现了大量没有预知并需要抢救的文物点,需要对工程施工方案和文物保护方案做出及时的调整。

3 文物保护对策

南水北调山东段占压文物点的工程涉及南四湖至东平湖段、穿黄河工程、鲁北输水段、济平干渠段和济南至引黄济青段5个单项工程,其中包含大屯水库、双王城水库2座水库。根据文物分布和内涵的不同,结合以往文物保护工作经验,经多方案比较,采取了以下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采取优化工程避让措施

结合文物调查成果,文物保护与工程管理单位就工程涉及文物点的范围、面积进行了核对。经组织论证后提出了缩小双王城水库库区的范围,将库区由原来的17km2缩小为12km2,减少了对近20处文物点的占压。为避让陈庄输水段发现的西周时期齐国的城址,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工程主动为文物保护让道。事实证明,库区范围的缩小、工程线路合理避让,保证了工程顺利开工建设,也减少了工程对文物点的占压,减轻了文物保护的工作压力。

3.2 优化方案确定发掘面积

由于发掘面积的限制,在哪个地点进行发掘,发掘多大的面积,对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必须采取最优化方案,合理确定发掘面积。

对墓葬而言,对发现的所有墓葬全部进行发掘,需要对工程占压的墓区进行全面的重点勘探。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区域,一些墓葬的位置、大小、形制不易勘探,在工作中采取对墓葬分布密集区域进行全面揭露的方法,保证了大量墓葬能够得到彻底清理。

对遗址而言,重点发掘遗迹密集、文化堆积厚的区域,对重要遗址尽量扩大发掘面积。如在对济宁汶上县梁庄遗址发掘过程中,通过初步勘探和试发掘,确定为宋元时期重要聚落遗址,工程管理与文物保护单位共同研究,调整了发掘面积,原设计方案该遗址发掘面积不足800m2,调整后发掘面积约3500m2,比较完整地揭露了宋元时期的聚落遗址,为山东地区宋元考古填补了空白。

在对一些遗址加大发掘面积的同时,对一些不重要的遗址或工程仅经过遗址边缘的文物点合理的减少发掘面积。这样,既保证了重点文物保护和工程开工建设,又避免了发掘工作量的增加。

3.3 树立先进理念合理安排进度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与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合作,创造性地提出了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的理念。在经费没有完全落实的情况下,由文物保护单位协调,对先开工工程项目、发掘面积大及工作周期长的遗址进行发掘。先后对济平干渠段、梁济运河段、胶东输水西段及双王城库区进行了发掘工作,从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工建设。

(1)为保证南水北调梁济运河段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在没有批复文物保护经费的情况下,工程管理部门先行筹措资金用于该渠段的文物保护工作,文物保护单位采取各种措施完成了该渠段的文物保护工作,也保证了主体工程的顺利开展。

(2)为保证胶东明渠输水工程的顺利开工,将己发现重要遗址的高青县陈庄段单独划分为单元工程进行实施。由于陈庄遗址发掘面积大、文化堆积厚、地下水埋深浅等困难,文物保护工作从2008年9月开始,到2010年2月结束,先后进行了一年半的时间。

(3)双王城盐业遗址由于遗迹性质确定困难、发掘面积大等原因,进行了两年多的发掘工作。没有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南水北调山东段主体工程很难如期开工。

3.4 创新监督监理和宣传工作

为做好南水北调的文物保护工作,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和山东省文化厅分别明确了专门处室负责该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山东省文化厅成立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首次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每个项目的承担、监理、协作单位。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与相关单位分别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为宣传南水北调的文物保护工作,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和山东省文化厅共同举办了文物保护工程开工典礼。在田野发掘工程中,及时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2008年下半年,国家文物局专家先后两次受邀对山东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田野检查和成果鉴定,保证了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质量。

4 以课题研究促进形成文物保护重要成果

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文物保护、工程管理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纵横合作,注重针对南水北调不同渠段文物分布的特点,以做好文物保护为基础,以课题为导向,推动文物保护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1 运河文化研究

南水北调山东干线鲁北输水段文物分布密集,从已掌握的资料看,涉及25处文物点,其中地上文物点4处,地下21处。这些文物点大多与运河有关,文物发掘能为京杭运河文化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京杭运河从南至北穿越山东境内,涉及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京杭运河与万里长城并称的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是几百年间维系封建王朝大统一局面的纽带。地球上的河流、湖泊依地势而成,京杭运河将人工和自然的水系沟通形成网络,必然要做大量集水、分水、交通、航运等建筑工程,这些工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见证。南水北调鲁北段输水渠道部分利用聊城市境内的京杭运河,共发现5处与漕运有关的古建筑,对这些文物进行发掘、保护和研究,是运河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齐国早期都城研究

南水北调胶东输水线路经过古代齐国腹地,为做好齐文化研究,在规划设计中提出了加强齐国早期都城研究的课题。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高青陈庄发现了西周早、中期的城址;在城址中,发现了祭祀台基、车马坑、大型墓葬等重要遗迹,出土了西周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重要遗物。这些重要发掘都与齐国早期都城有关,填补了山东地区西周时期考古的多项空白,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该区域与齐国早期都城有关的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对齐国早期都城研究十分必要。

4.3 制盐业考古研究

制盐、售盐在古代一直是由国家控制。据相关史料记载及研究,齐国以其渔盐丰厚利润,积累了财富而称霸,可见盐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在南水北调双王城水库库区范围内考古调查中,发现80余处与古代制盐有关的遗址,遗址的面积达30余万m2,在遗址上发现大量盔形器,并发现有井、灰坑、窑、灶等遗迹。

从2008年4月开始,对双王城水库库区范围内的盐业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工作,发现商周及宋元时期的制盐作坊遗址,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揭露了商周时期的制盐作坊遗址,为研究烧制时期的制盐规模、生产方式(如季节性晒盐)、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社会分工和生产性质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田野工地发掘二等奖。

4.4 汉墓画像石(砖)出土研究东汉历史文化

山东是出土汉画像石(砖)较多的省份,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微山、滕州、梁山、东平、长清等县(市、区)已有大量出土或发现,已建立山东省石刻博物馆、滕州汉画像石博物馆专门对其收藏,其他博物馆也有收藏。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对济南市长清区大街村发现的两座大型画像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画像石30余幅,内容比较丰富。在梁山县薛垓村发现了部分汉代墓葬,分为石椁墓、砖椁墓、砖室券顶墓、画像石墓等,出土了部分画像石和画像砖。这些汉墓画像石(砖)出土,对东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5 总结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在研究中华文明进程中能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文物。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提高了整个文博行业对于大型文物保护工程的应对能力。同时,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给考古学科的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提供了机遇,考古学科借助于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的力量而发展壮大。工程沿线文物保护成果也成为了南水北调建设成果的一部分,南水北调与文物部门积累的文物保护工作方法和经验,可为南水北调后期工程及其他大型线路工程与文物保护设计、实施等提供很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干渠库区南水北调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河北省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引江水量突破150亿m3等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