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培育研究
2020-03-09闫利利高地
闫利利 高地
摘 要: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素质要求,国际视野逐渐成为其重要的核心素养,需要着重把握国际视野与爱国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根本,以国际视野拓展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要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作用,培养正确的立场、意识和态度;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夯实融通中外文明的知识储备;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渠道,提高国际交流与比较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际视野;培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20.06.028
中图分類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6-0132-05
一个人的视野决定其人生的高度,一所大学的视野决定其教育的广度,一个国家的视野决定其国际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多次强调广大青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要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1]。2019年3月,总书记深情嘱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2]。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新的视界。在中国愈加开放化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充分认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际视野的重大意义,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视野与爱国情怀的内在关系,如何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爱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国际视野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素养
国际视野原为经济学术语,是指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高度,运用国际眼光和视角去观察经济活动,进而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决策。当今社会,国际视野更多的是指一种高度、视角和境界,体现与时俱进、交流合作和开放包容的胸怀。在人才培养的语境下,国际视野主要是指一种品格和能力,包括立足中国、关怀人类的意识,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和胸怀,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知识与能力。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可以从观念、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出发。一是观念维度。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应当具有的立场、意识和态度,包括具有坚定的中国立场,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等;具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意识,在国际交往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发展;具有关怀全人类的胸怀和态度,这就要求在处理问题时不仅要有中国立场和方向意识,还能够充分考虑国际因素,关注全球进步、关心全球治理问题、关怀全人类美好生活需要,正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的,新时代的爱国要“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3]。二是知识维度。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应当具有的中外知识储备。首先应当知己,知晓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知晓党史国史、知晓中华文化,了解中国发展大势;其次要知彼,了解当今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大势,知晓国际政治知识、历史知识,了解和掌握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现状、政治趋势,通晓世界各国人民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最后还要掌握顺利进行国际交流沟通所需要的知识,熟悉国际礼仪和交往规则,熟悉国际商务知识,了解各国风俗与文化传统,掌握国际基本法律法规知识等。三是能力维度。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应当具备的国际交流与比较能力。要有纵横比较与审慎思辨的能力,能够在中外国际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强大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同时能够进行辩证审思,鉴别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要有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熟悉世界多元文化,能够克服地域、种族等因素导致的多元文化差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沟通与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价值信仰和发展道路;要有学习借鉴与创新发展的能力,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大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平等、包容和谦虚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国文明,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知识与智慧,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和科学技术发展经验,并积极同自身专业学习相结合,在开放包容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掌握自身专业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不断丰富和发展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好地进行专业领域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国际视野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的核心素养。对于核心素养内涵特征的把握,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国际视野何以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素养,从而认识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际视野的价值意蕴。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国内外人才培养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事实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很早就开始了核心素养的研究,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特征的研究与我国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例如,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素质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从跨学科的视角指出,核心素养是覆盖多个生活领域,促进个人成功生活和社会健康良好运行需要个体具备的重要素养[5],归纳出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6]。2006年,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将核心素养界定为一系列可移植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个体获得个人成就和自我发展、融入社会以及胜任工作的必备素养[7]。综上可知,核心素养是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种情况,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双重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具有根本性、贯通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核心”二字本身就有根核与本心之意,核心素养的根本性就体现在它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以及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所必须具备的根本知识、情感、思想、观念和能力。核心素养的贯通性主要是指以某些思想、理念、观念等来协调生活学习,打通壁障,不断格物致知,在纷杂的世界中探寻事物、知识的共通规律,实现融会贯通。核心素养的发展性主要是指它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优化完善的动态素质系统,能够伴随人的终身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以适应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之所以说国际视野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素养,主要理由有三。第一,国际视野是必不可少的、较为稳定的根本性素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闭关锁国中取得真正的发展,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孤立封闭的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在闭关锁国和封闭环境下能够实现的,必须统筹推进“两个大局”,以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借势用势。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世界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国际视野也是适用于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稳定性素养。因此,国际视野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根本性素養,具有必备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第二,国际视野是成就整体素质发展、把握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贯通性素养。具备国际视野,不仅能够使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主动通过纵横比较获得知识和技能,超越知识与能力的对立,贯通意识、知识和能力,成就个人全面整体发展;也能够使他们在国际比较中,更好树立家国情怀,统整个人、社会与国家,将个人成长、社会需要和国家发展相协调;还能够使他们走向世界、认识世界,在国际交流和比较中融汇贯通,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三,国际视野是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发展性素养。历史上我国曾经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我封闭,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使我们打开国门开始被动的融入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化被动为主动,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触到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中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更为开放的新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中国更为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既能够更好捕捉世界各国发展状况与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汲取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也可以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国际视野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素质系统。
二、国际视野与爱国情怀的辩证统一关系
新时代,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并不是削弱其爱国情怀的培育。事实上,国际视野与爱国情怀并非是二元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爱国情怀是国际视野的根本立场和前提,另一方面国际视野拓展了爱国情怀的时代内涵,二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爱国情怀是国际视野的立场和前提。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国际视野的素质要求。但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严峻。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体意识进一步觉醒,人们的思想、心理、价值观念等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容易受到国际不良思潮和错误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初心使命。这就必须更加坚定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国际视野固本培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8]离开了爱国情怀空谈国际胸怀和世界眼光,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追求,很容易受各种不良影响,被极少数敌对势力所蒙蔽,落入陷阱和圈套。这样的视野,就如无根之木,无法长远,也从根本上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
国际视野拓展了爱国情怀的时代内涵。爱国情怀的精神内核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但是爱国情怀却可以有多样化的实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爱国情怀往往会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新和完善。新时代的爱国情怀,既不是故步自封的狭隘爱国,也不是盲目排外的极端爱国,而是自强不息、开放包容的爱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9]这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发展愿景和理念,体现了新时代爱国情怀的国际视野。具体来说,国际视野从两重维度赋予了爱国情怀新的时代内涵与要求,赋予了其新的使命与意义。其一,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情怀要立足本民族。当前,“中国威胁论”“价值消解论”此起彼伏,一些国家对我国抱有怀疑、敌对态度,甚至个别国家企图以“平衡战略”破坏我国和平稳定发展。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情怀,就是要理性爱国,用和平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怀,遇到冲突和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理性思考,既不一味鼓吹,也不极端强硬;就是要道义爱国,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坚决抵制有损国家形象的言行,不做有损世界和平发展的事,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占据国际道义高点,赢得世界人民的认可和尊重;就是要自觉担负使命,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安全,能够主动站出来为祖国发声、发力,将爱国之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报国行动。其二,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情怀要面向全世界。既要端正学习态度、正视发展问题,“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10],尽最大可能地调动积极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有利局面;又要主动为世界作贡献,承继“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睦邻友好”等思想,发扬大爱胸怀、忘我精神、开放包容、友好相待等精神,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与世界人民一道,齐心协力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二者在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工作根本问题上有机统一,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二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中有机统一,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高素质的人才。二者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中有机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全人类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需要爱国情怀也需要国际视野,二者统一于实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
三、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际视野的逻辑理路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的信息共享,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这些不仅使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同时相互竞争也愈发激烈。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唯有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谋求长远发展。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1]在这样的开放环境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作用,培养国际视野应当具有的立场、意识和态度。当今世界,国际社会纷繁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充斥碰撞,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心理等带来了巨大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际视野的重要使命,需要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中国立场、中国特色社会的方向意识、关怀全人类发展的胸怀和态度。一是,坚持正确的课程教育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定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不忘初心与使命,厚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奠定其国际视野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基础。二是,将国际视野纳入课程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素质,包括爱国情怀、国际化意识、国际安全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注重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的国际视野,引导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自觉站在世界高度,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主动积极地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实现美好生活向往。三是,强化课程的实践育人功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互动式实践教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对在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及时予以正确引导,“引领人们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和‘政治正确识理明辨”[12],提高对负面信息和不良诱惑的抵御能力。观看“一带一路”专题报道等影视资料,参观相关实地国际展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形象生动,在感官体验和循循引导中,拉近心理距离,激发情感共鸣,润物细无声地做好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工作,培养他们对国际问题的研判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辩证理性看待国际热点和焦点问题,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国际视野。
第二,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夯实融通中外文明的知识储备。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见识,是丰富国际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13]广大青年学生群体正处于国际视野培育的黄金时期,更“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14]。以读书融通中外文明,夯实知识储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荐好书、导读书。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要通过读书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国情民情,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学会理性思考;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腳踏实地、苦干实干。”[15]二是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新时代,可以继续深化和发挥这些活动的育人作用,引导人民阅读世界名著,开拓国际视野;也可以依托大学生社团活动,在青年学生群体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世界名著阅读活动,提高特定重点群体的阅读实效性和可控性;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建立世界名著电子阅读平台,提供更丰富的知识体系、更直接的获取方式、更方便的阅读形式,尤其是更有利于进行科学化的阅读数据分析,以便随时采取阅读优化策略。三是使阅读世界名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通过广泛阅读世界名著,增长知识见识,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内在素养,寻求所处时代的价值本质,创造新的时代文化,成为融通中外文明的引领者。
第三,拓展国际交流的平台渠道,提高国际交流与比较能力。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视野,要借助多方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一是构建国外实习基地,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主动与国际知名企业搭建联系,提供国外短期学习和实习工作机会,使人们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体验中养成国际视野所需要的知识、思维与能力。二是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教育资源,进行特色学科和领域的优势互补,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完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加快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现代化大学。三是建立世界学术共同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国际学术共研共享,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世界科学技术新成果、国际学术科研新动态。四是加强各种国际项目建设,支持青年学生、科学研究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和访学活动,定期聘请高水平的外籍专家、访问学者来华为学生讲学,同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吸引国际学者来华进行学术交流;等等。总之,要在国际交流合作实践中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际交流与比较能力。使他们既能够确立自我自觉自信,正确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历史与实践检验并证明了的独特优势,“资本主义制度,因其固有的内在矛盾的缘故,必然要走向自身的灭亡”[16],而社会主义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7]的联合体,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能够主动发言发声发力,遵守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交往准则,向世界展示中国新形象、矫正国际认知偏差,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理念、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不断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理解与认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7-378.
[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4]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5] Rychen,D.S.Salganik,L.H. A Contribution of the OECD Program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R].INES General Assembly,2000.
[6] OECD.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DeSeCo):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Strategy Paper[EB/OL].http://www.oecd.org/education/skills-beyond-school/definitio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deseco.htm.
[7] Matilda Karamaticˇ Brcˇicˇ,Vinja Perin. Reflection on Key Competenci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eachers′ Study Programmes in the Republic of Croatia[J]. Andragoka spoznanja,2014:20.
[8] 習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
[9] 习近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0(1).
[10] 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4.
[12] 谢新峰,张鑫凝.刍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时代新人的培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5):120-124.
[13]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指出 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9-05-14(4).
[14]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64.
[15] 陈宝生在教育部召开的武汉高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N].中国教育报,2016-10-18(1).
[16] A·列昂节夫.政治经济学 初学读本[M].北京:新华书店,1950:23.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