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

2020-03-09秦书生于明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学技术习近平

秦书生 于明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科技创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包括科技强国论、科技竞争论、科技体制保障论、科技人才关键论、生态科技论以及科技民生论等多个方面。概言之,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把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使科技成果更充分地惠及人民群众。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科技创新;科学技术;科技强国

DOI:10.15938/j.cnki.iper.2020.06.001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6-000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科技创新相关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指導,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号召,绘就了新时代向世界科技强国目标迈进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向世界强国进军的冲锋号,预示着中国正在谱写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的篇章。

一、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提出的社会背景

1.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产生的国际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际科技竞争愈来愈激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倚重科学技术,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状况和提升速度影响着该国的国际地位。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推动力量,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大趋势。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首要发展战略。世界发达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国际化趋势使世界面临共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国际科技竞争和国际间科技合作并存。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在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在很多方面需要全球的交流与合作。我国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面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趋势提出的,是我国应对世界科技竞争所做出的积极反应。

2.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产生的国内背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兴产业蓄势待发。我国一直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大国。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人均资源、能源等占有量少,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发展困境,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要支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仍然存在差距。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正处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科技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各种领域的科技人才,对我国的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正是基于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提出来的。

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精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指示,对科技创新进行了全面阐述,其理论精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强国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他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1]。在2016年全国“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也多次就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尤其强调将科学技术的作用领域从社会生产进一步发挥到国家的全面建设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科技竞争力是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科技落后就会导致经济落后、军事落后,就没有国际话语权。“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5]。因此,我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切实增强创新能力,增强科技竞争力,为我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6]。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成为新世纪的“关键词”,也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全面创新的世纪。面对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美、德、英、法、意等科技实力雄厚的国家长期实施技术立国、科技立国战略,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产业技术水平高,在诸多领域领先世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8]。中国要想国富民强,要保持社会稳定并且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科技竞争力,就必然要求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2.科技竞争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当今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一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学技术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首先表现为科技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9]。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科技创新基础不牢,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纷纷制定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具体措施,切实推进本国科技创新。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确立科技创新战略,制定更加详尽的发展规划,做好整体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指出:“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10]。他强调,要“把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11]。“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12]。习近平在“科技三会”上指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1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4]。科技创新是一种创新的事业,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我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做好整体的战略部署和规划。我国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创新的自信心,要把原始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加强自主创新,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多下功夫,努力实现更多关键技术的突破,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3.体制保障论: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我国是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科技人员世界最多,但我国在一些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却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因此,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潜在的科技力量,科学合理地整合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最终为科技发展拓展空间。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提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15]。“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16]。这表明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把我国有力的政府调控机制,灵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等制度上的特点、优点与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紧密的联系起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举措,2012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6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这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文件的出台,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有利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科技环境,激活科技人员创造动力,推进科技创新,为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支撑,促进我国科技强国建设。

4.人才关键论:要把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人才的创造性意义和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谁拥有拔尖人才,谁就拥有强大、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谁就会在日趋激烈的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人力资源开发,发掘高素质科技人才。习近平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才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敏锐地捕捉到了具有高新科学技术的顶尖人才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17]。加强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反映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主体地位。在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产业创新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了国际竞争的新的制高点。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人才,关乎国家的发展与未来。目前,我国仍然缺少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更是匮乏,所以,着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十分紧迫,极为重要。在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时期,能否拥有一大批科技拔尖人才尤为重要。所以,全党全国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让科技人才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坚实前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聪明才智。

5.生态科技论: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18]。推動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驱动,将生态化(绿色化)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19]。

依靠绿色技术创新,开发绿色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使其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绿色技术可以从技术上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绿色技术是构筑绿色发展的技术基础,是绿色发展的技术依托。在全球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压力下,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开发利用绿色技术,发展绿色产业。依靠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才能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科学技术习近平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标题党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