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整体性的三个协同
2020-03-09张博张世昌
张博 张世昌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也成为时代所需,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信息网络终端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手段相结合,使之取长補短,优势互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探究做好线上和线下融合,把握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整体性,对于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把握思政课教学规律,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使思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
DOI:10.15938/j.cnki.iper.2020.06.021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6-0098-04
高校思政课改革是近些年理论界、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这方面的改革实则长期是在摸索着向前推进,一步步推动着课堂实践状态的稳步转变。在自媒体时代,网络已全面嵌入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脱离信息技术就等于脱离了现实,而完全采取线上模式又存在技术上、效果上等诸多掣肘因素。因此,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保证传统教学优势,又可因材施教,符合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线下”与“线上”、课堂与网络双管齐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既符合时代境遇,又符合转换诉求的最佳方案,这也为理论上探讨如何完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提供了逻辑进路。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借助数字信息网络技术,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环节和教学功能重新划分,使教学在“线下”与“线上”两个空间同步开展,从而拓展教学功能,提升教学效果。它是一种萌芽于传统教学,托生于数字化学习环境,并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充分融合下,诞生的崭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不同,混合式教学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首先,混合式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实现系统学习与零散学习相结合。其次,混合式教学具有开放性,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和便利。最后,混合式教学具有互动性,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和获得感。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应包括四项要素:一是线上视频,教师主要讲解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二是线下答疑,主要讲解疑难问题和高精尖学术问题;三是展开讨论,主要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四是课下作业,主要锻炼学生研究和写作能力,这四项要素各有其功能,有助于重新划分思政课的教学功能和教学内容。习近平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当前学术界不仅在理论上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方面有所研究,在实践中我国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也逐步在进行实际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2]。总之,当前利用网络媒体,用好两种教学渠道,推进混合式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会涉及多个要素,其中学习内容、教学策略、环境、媒体、教师、学生等一系列要素无疑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要素如何在教学中通过整合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如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不同教学资源的混合;线下与线上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等,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将各个要素合理地进行协同与整合,从而带给学生一个完整、自然、系统的学习过程,它是整个教学的关键。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要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整体性,需把握好三个协同。
二、教学内容的协同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思政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提升对内容整体的驾驭能力,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的无缝对接。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实现内容之间衔接,使这一融合要形成一个整体。
1.做好“线上课程”的设计和运用
一是建设“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库。线上资源的直观性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思考、内化吸收,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对于教学活动的限制,学生学习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性。“线上课程”的一个巨大优势是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学习,能够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因此,要提升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整体性,需要建立针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进程、学习体验完善的符合课程特点和各高校教学发展实际的思政课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库,如可制作合适的微课程、动画、微视频等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二是创建“线上课程”有效学习模式。“线上课程”中的教学视频和拓展类视听资源能够在学生眼前生动呈现,强化视觉效果,提升实际教学内容呈现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其吸引力和有效性。具体讲,就是在线上教学开始时,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进行适应性学习,这是学生增强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要环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当利用视频、图像等网络技术创设沉浸式教学体验,以不同方式促使学生进行协作交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线上教学的后期,让学生借助学习平台强化对认知的拓展和巩固,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教学知识内化。
三是做好“线上课程”的导学、督学和促学。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在线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在导学方面,利用课前时间布置导学单,引导学生适应学习环境,熟悉所学内容,根据教师安排及时参与课程活动。在督学及促学方面,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进度较慢或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督促和提醒,同时为进度慢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如在“线上教学”中通过平台对学生进度页面和学习页面的访问次数的统计来实现督学,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成绩分布。通过这种方式,使线上教学达到完整的教学目标。
2.做好“线下课堂”的互动和拓展
一是有效开展“线下课堂”的互动讨论。“线下课堂”是思政课的主课堂、主阵地,学生最关注、最敏感、会产生疑问的现实问题,须由“线下课堂”来完成。可以说,针对“线上课程”无法具体深入开展的核心問题、社会热点和教学重难点问题,要充分利用“线下课堂”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师生间通过探讨交流、小组探究、争鸣与辩论等方式,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沟通,发挥“线下课堂”的积极作用。“线下课堂”应注重选取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的最新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教与学有机结合,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实现课堂的深入互动交流。
二是重视“线下课堂”的扩展学习。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是对过去单纯讲授教学内容的重构,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布局,一些内容如基础性知识点划归到线上来进行,在提高效率同时减少传统课堂教学的负担。与此同时,需要在“线下课堂”中推行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以问题为导向,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或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问题,结合最新时政新闻进行讲解,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知识广度和现实关注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认知,真正实现为学生释疑解惑。
3.保障“线上课程”和“线下课堂”的有效衔接
一是将“线下课程”作为“线上课堂”的补充。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整体性,需要做好“线下”对“线上”的补充和完善。针对思政课教学中非核心的理论问题,由“线上课堂”来完成,引导学生对核心理论有基础性认知和课前的思考。还要合理利用“线上课堂”的教学优势,如“学习通”“雨课堂”“知到”等教学平台,协助完成“线下”教学的讨论。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甚至不同的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线上”“线下”教学环节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对象合理安排,如哪部分内容适合线上操作,哪部分内容适合线下进行,哪些内容侧重课堂理论讲授,对于整个教学流程,无论是“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思政课教师都要做到精心设计、严格把控、紧密衔接,这也需要思政课教师做好更精细化的备课,在课上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必要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是构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通过“线上教学”加强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掌握,增强学生在思维上建构知识的能力。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进行教学内容的反馈,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度研讨。“线上教学”不仅限于让学生利用指定的时间进行学习,也可置于“线下教学”中思考,即在“线下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回顾思考“线上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止局限在一个情景之中,而是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中切换。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是由“线上”与“线下”共同进行的思政课程的完整体系,在“线上”安排知识讲授、自主探究等教学活动,在“线下”进行互动答疑、协作研讨等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的教学内容呈现渠道多元化,教与学随时在发生。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资源、教师与学生等在“线上”与“线下”存在于同一教育场域之内。可见,“先进的技术不仅提供了多样化教学资源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需求呈现整体性、同步性、互动性,而且更有利于知识更新、价值引导与思想引领。”[3]
三、教学资源的协同创新
对教学资源的协同创新与融合,要构建好课程资源平台、师资资源平台等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1.环境资源的协同利用
混合式教学突出学习资源与环境的一致性。在学习资源方面,混合式教学通过建立一站式学习方式,将教学资源尽可能整合到一个平台方面,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协同利用。在教学环境方面,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融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也使得学习环境在空间上达到一种混合状态。这种教学方式既能确保师生面对面进行学习交流,也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能够利用多个环境的优势,达到教学环境最优配置,最大化实现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进行,要因环境来安排,加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注重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一方面,应将自建与引入相结合,建立适应自身特色的网络平台。对于思政课来说,学校应加大资金、技术、人员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建设好优质的课程资源,同时增加一些本校教师专题讲授的环节。另一方面,要丰富思政课在线上平台资源上的内容,除了网络课程、视频教学之外,也应当加入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思政课学习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2.策略优化的共商共建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根据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控,使“线上”与“线下”衔接自然、有机融合,开展进阶式在线学习,通过这种策略上的优化,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有序的学习。对此,需要准确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课下的在线学习。思政课教师通过有效的微课教学,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基础知识,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个性答疑的同时,要针对线上有价值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归纳,为线下教学做好准备。二是课上的线下学习。思政课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针对问题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合作探究的双向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问题导向意识,促进内心体验的提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3.优势资源的协同共享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协同多种优势资源,形成“互动共享、通力协作、自主探究”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随着教学中网络技术的普及,教师共同体的构建通过交互、共享、合作形成,形成混合式教学探索的团体。如可增加将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组织各类主题征文活动、学习研讨活动、优秀作品赏析等教学实践,突出实践育人功能,这样在实际感受中营造凝聚、合作、共享、创新实践氛围。
四、教学主体的协同共塑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应注重教育主体育人的内在整合和完整性,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育人的整体效应。
1.把握好个体和整体的融合
混合式教学能够更好实现教学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个性的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是育人的主渠道,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也更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注重线下的知识情感交流。对一些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以及具有探究性或互动性的教学内容,要在教学中更侧重与学生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对现实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深化学生学习认知,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思政课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很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思政课的温度,需要注重把握整体和个体的融合,针对学生个体注重面对面、心对心的情感交流。
2.把握好思想和视野的融合
“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5]因此,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要体现时代性、增强时代感。同时也需要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注重思想性,在拓宽学生视野上下功夫。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不仅要做好理论教学,讲好中国故事,更要紧密联系当下社会发展实际,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分析問题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在实际生活中将思政课理论与现实问题融合思考。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把握前沿问题,结合课程内容梳理社会前沿问题,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目的。
3.把握好理论讲解和学生参与的融合
将“线上”与”线下”、理论讲解和学习参与有机组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授课的主导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基于“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协调配合,无缝对接,学生可以在“线下课堂”和“线上课程”上沟通思想、反馈认识,形成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时空整体。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在夯实学生基本理论、概念、逻辑、规律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混合式教学就是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灵活展示,结合传统教学特点和网络教学优势相联系的有效方法,使教学更具时效性。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在接近于真实情境中去理解知识的实质和真谛,凝聚更多社会操作和实践能力。
五、结语
高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所趋,高校思政课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样也是思政课发展必然的走向。思政课教学要树立整体思维,要将课程设计、资源整合、情感体验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从整体性、系统性的高度准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让理论入脑入心,有效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王萍霞.“互联网+ ”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7(4):211.
[4] 刘伟杰,王可月.“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97.
[5]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责任编辑:孙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