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思想研究进展
2020-03-09单连春王莉
单连春 王莉
摘 要:宣传工作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思想是无产阶级宣传工作的基础性议题。目前国内关于这一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解读、路径探讨、经典作家工作比较、话语权建设四个方面。研究成果丰硕,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通过对宣传工作概念做清晰界定、对宣传工作历程做系统考察以及立足时代国情提炼宣传工作的经验来推动新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研究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思想;研究进展
DOI:10.15938/j.cnki.iper.2020.06.008
中图分类号:A811;D2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6-0035-05
宣传工作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宣传工作领域内存在权利、控制权力与主导能力的获得。2013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习总书记提出“宣传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后,[1]学术界对于宣传工作研究关注度不断上升。作为无产阶级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思想对于我国宣传思想工作建设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本文就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梳理,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建设提供思路。
一、多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概念进行解读
概念界定是一切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首先要明确马克思恩格斯恩是如何理解宣传工作的。学界以马克思恩格斯涉及宣传工作的著作文本为依据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内涵进行了探讨,主要形成了三种观点:实际效益论、活动过程论、精神交往论。
1.实际效益论
基于宣传工作的功用性视角,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产生某种实际效用。马克思恩格斯从广义视角理解宣传,它“既指观点、学说的传播,也指事实本身造成的影响”,作为一种“最有力的行动手段”,宣传的效益特别是长期效益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注重点。[2]“宣传”的提出是为了“在无产阶级中间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发动社会中的主力军以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奋斗目标。[3]实际的宣传活动则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是让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的手段。[4]结合文本,宣传工作可具化为三个涵义:“宣传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并‘进行社会主义宣传”、“‘唤醒工人和加强世界主要是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系”以及“实行道义影响的思想即‘非行政命令的,而是思想上的指导和引导”。[5]
2.活动过程论
基于宣传工作的活动性视角,突出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过程性特质。从宣传工作本身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宣传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宣传活动。这是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领导和发动群众,参加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社会实践过程”,[6]从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来看,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概念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概念,实际的宣传活动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实质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阶段性内容”。[7]
3.精神交往论
基于宣传工作的互动性视角,强调宣传工作是人在思想精神方面的交往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是“通过传播观念或通过实际行动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精神交往形态”。[8]宣传活动具有互动性的特质,宣传工作实质上是一种主体宣传的意识形态与受众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是一种“以心际沟通与情感交流为基础的精神交往”[9]。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明确指出“招贴”等街头文学是工人“最低限度的精神交往权利”[10],将其作为与工人沟通交流的一项基本宣传形式。
二、更多地侧重于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路径的探讨
宣传工作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密切关联。一方面,宣传是大众化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宣传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另一方面,大众化是宣传工作的价值依归,只有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才能展现宣传的价值。因此,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的方法方式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1.从主体的角度来阐述工作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在从事实际宣传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大众”为指向的“谁”的话语体系,作为宣传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形象表达,以生动语言解读深刻思想;二是全球传播,扩大理论的世界影响力;三是正反批判,证实理论的真理性;四是通俗宣传,力求理论为大众所接受。 [11]由此,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宣传工作开启大众化宣传视野。
2.从对象的角度来阐述工作方法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为主,其次为农民甚至小资产阶级都是他们力争进行科学理论和革命思想宣传的对象”。[12]因而在宣传时,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宣传对象,提出若干针对性要求,“了解宣传对象的层次和水平、阶层和态度、兴趣和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满足宣传对象的心理需求”、“一定程度上迎合宣传对象”、“尊重宣传对象”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经验。[13]
3.从内容的角度来阐述工作方法
宣传工作是一个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宣传的内容。“创作与群众文化水平相适应的理论文本和选择相应宣传方式”“建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同错误社会思潮作斗争”“與各国具体革命情况相结合”等都是理论宣传的主要方式。[13]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意识到,只有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宣传才能从骨子里“亲近”大众。由此形成了三点理论宣传的经验:“植根于大众生活实践”的普及化;“理论表达通俗易懂”的通俗化;“科学内容与民族形式相统一”的民族化。[14]
4.从载体的角度来阐述工作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特别注重选择多种宣传渠道,以扩大宣传面,提升宣传效果。作为宣传的主渠道,报刊“不仅是舆论表达的一种载体,更主要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教育人民和宣传科学真理的重要阵地”。[15]此外,口头、书信、招贴、演讲、集会等媒介也都是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并且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注重宣传灌输方式的多样性”[16],尤其注重通过诗歌、绘画、小说、戏剧等更容易为民众所理解接受的艺术载体来宣传和灌输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也致力于在文章中运用艺术手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实际。
三、通过经典作家宣传工作比较来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
经典作家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宣传工作,既有一脉相承的共通点,也有因为历史条件和社会情况变动而呈现出不同点。因此,对经典作家的宣传经验进行比较,总结其中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内涵,另一方面也为无产阶级政党宣传工作实践提供启示。
1.探讨了经典作家宣传工作的共通之处
第一,宣传态度具有继承性。经典作家对于宣传的重视态度是一脉相承的,都将宣传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手段。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列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斯大林继承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质量做出了诸多探索,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既能“掌握群众”、又能为群众所“掌握”的大众化进程。
第二,宣传目的具有共同性。舆论是革命的先导,宣传工作的目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经典作家都清晰地认识到舆论宣传对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重要性,都强调“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对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 [17]在实际宣传中,都注重结合自身革命实际制定宣传策略,促成革命理论与人民群众的结合,培养群众的革命力量。
第三,宣传策略具有相通性。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组织各种形式宣传活动、注意宣传语言通俗化等都是经典作家开展宣传工作基本策略。经典作家还在实际工作中孕育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报刊宣传思想,以党性高度定义党报党刊,对报刊的理论宣传提出“思想性、科学性、现实性、层次性”要求,并在“登载马克思主义文献”“与不同政治派别和错误思潮斗争”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落实要求。[18]
2.对比了经典作家宣传工作的差异性
第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宣传工作思想进行比较。探讨经典作家在宣传视域、宣传体制、宣传目的、宣传典型、宣传与理论的关系、宣传的自由性方面的差异。视域上,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全球交往的普遍性视角,列宁基于俄国社会的特殊性视角;体制上,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党领导下的“道义影响”,列宁主张单一集中的委员会制度;目的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喉舌功能”,列宁赋予宣传“组织作用”;典型上,马克思恩格斯注重事实,而列宁强调榜样;与理论的关系上,马克思恩格斯以理论的指导作用,列宁注重宣传的灌输功能;自由性上,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宣传自由,列宁主张将其“纳入党的结社自由中”。[19]
第二,对马克思恩格斯与斯大林的宣传工作思想进行比较。探讨了经典作家在意识形态方法论、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领导权方面的差异性。意识形态宣传方法论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导,斯大林总体上以“形而上学”为指导;在意识形态批判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批判捍卫共产主义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斯大林以行政裁决掌控意识形态的绝对优势;在意识形态领导权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注重通过理论研究、发扬理论的物质力量,宣传教育等获取对民众的领导,斯大林控制党对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权。[20]
四、从批判与建构维度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话语权的建设
“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9]推翻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霸权,塑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话语权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了揭露资产阶级虚假本质的反面宣传和传播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正面宣传两个建构维度。
1.批判维度的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话语权建设
第一,哲学批判中的话语权建设。马克思主义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出场路径,在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研究中开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解放运动科学地结合。哲学批判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真正胜利”,也为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话语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第二,伦理批判中的话语权建设。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批判资本主义道德话语,从“以社会性批判利己主义人性论、以财产所有权批判资产阶级人权、以勞动价值论批判资本主义自由、以道德历史性批判抽象的平等、以阶级观点批判人道主义的博爱”四个角度揭露资本主义的霸权实质,在此基础上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话语权,为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话语权建设提供伦理支撑。[21]
第三,意识形态批判中的话语权建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在物质和精神领域的双重虚无性,指明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从现实角度彻底终结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确定指导地位,为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话语权建设清扫了意识形态阻碍。[22]
2.建构维度的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话语权建设
第一,从宣传机制探讨话语权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主要由生产、宣传、认同三个运行机制构成,其中生产为宣传提供精神资料、宣传为认同奠定传播基础、认同为生产和宣传展示效果。“三者在时间上存在继承关系,在空间上存在互动关系“,共同促成了宣传工作话语权的实现。[23]
第二,从宣传过程探讨话语权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在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话语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话语唯物论”与“话语辩证法”为基本内容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理论。[24]“建构科学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广大劳动者阶级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批判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等都是构建宣传工作话语权的基本途径。[25]
第三,从宣传价值探讨话语权建设。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首先具有以全人类的幸福与解放为价值追求的价值性;其次具有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真理性批判的批判性;再次具有坚持人民主体性、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实际探索的实践性,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话语权得以建构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26]
五、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思想的未来研究进路
党的宣传工作建设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它关系着宣传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甚至从根本上影响着民众对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合法性和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认知。近年来,学界在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这一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思想的研究还有待更加地深入。
1.应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概念做清晰界定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的概念,学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是观点相对集中,主要聚焦于目的论、活动论、交往论这三个视角。学者们在概念界定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界定概念是为了给研究提供话题导入与边界,對概念本身缺乏专门与深入地研究。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宣传工作概念做明确界定,但是他们从事的实际革命活动就是在对宣传工作做出实践解释,并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宣传工作的思想探索也是以概念界定为阐发基础,概念界定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的研究重点。我们需要纠正以往对于概念研究的含糊态度,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对于宣传工作的阐释做出专门的、动态的梳理与考察,从历史变化中把握住不变的本质,厘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中抽象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宣传工作的核心观点,这也为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思想提供一个概念上的新思路。
2.应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历程做系统考察
对于宣传,人们长久以来形成将宣传工作定位为一种服务性“工具”、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一个具有独立性和主体性的立体系统。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历史活动中,系统思想一直贯穿宣传活动的始终。一方面,宣传工作是无产阶级革命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另一方面,宣传工作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要素。因而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历程做考察研究时,我们既要考虑宣传工作在革命系统中的作用,也要考虑围绕宣传本身系统进行研究。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的理论资源、本质内涵、运行机制、发展阶段、建设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把握宣传规律。
3.应立足时代国情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的经验
“明者因时而变”,宣传随时代而变化。有学者在研究时习惯将马克思恩格斯某一时期或者某方面的宣传经验直接移做工作启示,这样的研究思路实际上预设了宣传工作前提的一致性,即把今天中国的宣传场域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在时代场域,忽视了宣传工作的时代性。研究是为了给当下宣传工作以一般性的原则指导,而不是具体路径的“照搬照抄”。党的宣传工作需要在无产阶级宣传工作思想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来开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宣传工作思想体系与话语模式。“知者随事而制”,宣传以问题为创新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不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还是对科学共产主义的构建,问题意识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的主导思路,正是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确立,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27]对马克思恩格斯宣传工作思想的研究也同样需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才能在探索矛盾、回应诉求、解决问题、引领思想中打开宣传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 陈力丹.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宣传[J].新闻界,2017(2):104-107.
[3] 柳丽.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若干贡献[J].思想教育研究,2014(3):16-20.
[4] 李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的论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46-49.
[5] 李宗建,武东生.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概念的演变[J].云南社会科学,2013(1):112-116.
[6] 王素婓.论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实践的主要领域[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1):12-16.
[7] 武东生.论马克思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想[J].理论学刊,2014(3):4-9.
[8] 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3.
[9] 杨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基于“精神交往”视域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
[10] 王冲.恩格斯论招贴对工人精神交往的意义[J].新闻界,2017(8):101-108.
[11] 方世南,张兴亮.“谁”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大众化理路的辩证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97-103.
[12] 赵学珍.经典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1(2):120-125.
[13] 单连春.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工作思想及其启示[J].江海学刊,2016(6):62-68.
[14] 王桂泉,徐海峰.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5):11-15.
[15] 王永贵.经典作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方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4):48-52.
[16] 邸乘光.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6-16(7).
[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4,178.
[18] 罗艳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利用党报党刊宣传主导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3):53-63.
[19] 朱庆跃.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宣传思想比较[J].理论探索,2010(3):20-23.
[20] 包毅.建构到失语——列宁与斯大林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6-8.
[21] 谭培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道德话语权的批判与启示[J].伦理学研究,2016(6):15-20.
[22] 吴照玉.马克思、恩格斯如何批判和克服历史虚无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87-90.
[23] 张桂珍,杨德霞.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机制的思想及当代启示[J].新视野,2012(1):98-101.
[24] 张传泉,路克利.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理论”的内涵与引申[J].重庆社会科学,2015(5):101-105.
[25] 张爱武.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思想及现实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38-41.
[26] 谢晓娟,王颖.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三重维度[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1-46.
[27] 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5].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5/c64094-29966415.html.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