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疫期,读周国平的喜欢和宁静

2020-03-09米绪

齐鲁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周国平野生动物人类

米绪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周国平著,45.00 元,新经典出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1

前不久,网上流传了一些疫期所谓防控人员过激行为的视频。比如,疯狂地冲进一户人家,把一家三口打麻将的麻将机砸烂;一位全身防护服的防控人员对忘记戴口罩的居民大声呵斥,还指使下属将其绑在柱子上;有人把没戴口罩的女性一个剪手摁在地上,还用绳子串着走在大街上……

对于这些明显违法违规的行径,网友们口诛笔伐。为什么一些国民平时满口法治,一到危急时分就喜欢“上手段”呢?是骨子里不曾有平等与尊重?还是乱世重典的滥用?周国平在《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的一段话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有的人一有机会就会不失时机地暴露其卑鄙的人格。比如哪怕只是做了一个办事员,手里有了一点儿小小的权力,他就立刻暴露出丑恶的嘴脸……权力是人品的试金石,权力的使用最能检验出掌权者的人品。恶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折磨和伤害弱者,善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造福和帮助弱者,他们都从中获得了快乐,但这是多么不同的快乐,体现了多么不同的人品啊。

同样是基层防控人员,武汉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是另一种快乐的典型。他满身挂满了药袋的照片火爆网络。他用12个小时帮居民买了近100份重症慢性病药物,实在拿不了,就都挂在了身上。

世间众生相,在周国平的笔下可见可析,他给我们提供了读懂这世界的一种参考,帮助我们把情绪转为理性和思考。

在《雨天的遭遇》一节里,他这样写道:有灵魂的驾车人一定会减速,生怕溅起水来,相反,一辆车呼啸而过,溅你一身水,你可以有把握地断定,里面坐着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有做人尊严的人,一定也尊重他人。同样,不把别人当人的人,暴露了首先不把自己当人。

周国平的话,浅显易懂。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会对“事急从权”一类的辩解有自己的判断。因为怕麻烦而把捐赠物资直接扔垃圾箱的人,为了“硬核”防疫而违法挖断道路的人,为了落实防疫政策而动手就打张口就骂的人,既不讲法律也不道德,既不尊重他人也不曾慎于持身。我们有这些思考做底子,就不会轻易把粗暴当铁面、赞违法是“硬核”了。

2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专家提出,该《决定》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扩大了禁食野生动物的范围,原则上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从源头防范和控制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应该说,这是一种及时的亡羊补牢,在重大疫情面前,为了人类自身安全而启动的法制保障。

这场疫情,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的契机。周国平在此书《你爱动物有几分》一文中,列举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给我们的掣肘。他认为,无论是宗教、生态理论还是扩展的人道主义,大方向都是约束人类的欲望、改善动物的处境。弘一法师在遗嘱中曾叮嘱,要用四只小碗盛满清水来隔绝尸体,防止蚂蚁爬上来在火化的时候被烧死。“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出家人悲悯、敬畏一切生命,但对大部分人而言,比较能够接受的还是生态理论。虽然这也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但以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生态保护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空间。而生态主义或动物权利主义则把生态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主张动物也是自然界的独立生命体,人类不可随意支配。扩展了的人道主义则认为保护动物则是保护人道,救赎动物就是人类的精神自救。对同类有同情心的人,把同情心延伸到动物身上,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肆意残害动物的人,也很难想象他们不会冷酷对待同类。

在周国平的书中,有一篇《可爱的于娟》,介绍了和癌症抗争一年四个月的复旦女博士于娟。于娟曾发文剖析自己患癌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好的饮食习惯——乱吃东西,暴饮暴食、嗜荤如命。于娟这样写道: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

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如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驯鹿、麂子、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然而,我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

我们要相信我们聪明的祖先,几千年的智慧沉淀,他们筛选了悠长的时间,远远长过我们寿命时间的无数倍,才最终锁定了我们现在的食材,并由此豢养。如果孔雀比鸡好吃,那么现在鸡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鸡。

如果说,于娟患癌是一个个例的话,从SARS到新冠肺炎,我们的餐桌已经得到了足够严重的警告。

3

好友邓正来这样评价周国平对社会的态度:“参与其间但绝不放弃自我,生活于其间但绝不放弃对它进行批判的权利,力图以一种独语的方式去重构这个社会”,而“所采用的方式是相当平和细腻的,但确确实实是不屈坚毅的”。周国平认为,未尝有人如此恰如其分地把握他对社会的态度的实质以及这种态度中的微妙之处。

这是真正的精神饱满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惺惺相惜。这种批判精神是这个民族极其可贵的品质。

吹哨者李文亮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前不久,《中国青年报》发文《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文中这样写道:一个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网友对红会批评后,九州通接管红会紧急物资,2个小时就完成了红会半个月没整明白的入库和分发。武汉排查率声称到了98.6%,遭遇网友和媒体质疑后,排查工作果然焕然一新。

疫情給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面临着诸多变化。此书收录了一篇《经济危机下的生命反思》,周国平的观点或可参考:一个人越是满足于俭朴的物质生活,并善于从生命本身和精神世界中获取快乐,经济危机对他的影响就越小。在这本书中,周国平从各种角度不断谈及:生命的意义不在你获取的权力、金钱、名声、地位,而在内在精神的富足。

在《我们都是幸存者》一文中,周国平这样写道: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造化拨弄人类的命运,我们都是幸存者。用这个眼光看自己,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切受灾者都是我的亲人。用这个眼光看世事,我更清晰地洞察了一切人间纷争的狭隘和渺小。

猜你喜欢

周国平野生动物人类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人类第一杀手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周国平 藏石欣赏
周国平 藏石欣赏
周国平 藏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