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街道活力特征分析及营造策略研究

2020-03-09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城中村店铺活力

黄 娜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特别是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城市肌理被打破,街道被以快速通行为目的的道路代替,充满活力的街道生活日渐消隐。而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住区,不仅保留了一定程度的传统肌理,更表现出比现代城市住区更富有活力的现象,因此城中村街道的活力特征及影响因素值得探讨。文章选取佛山市若干个城中村的街道展开研究,进一步解析如何营造充满活力且宜人的街道氛围。

1 研究对象

佛山市城中村的演变过程与珠三角其他城市无异,都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村落周围的用地全部被征收和开发建设后,只有农民的居住区保留下来,成为城中村。虽然佛山市各个地区的城中村街道形态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些共通的特性,就是街道始终保持着无限的活力。多个研究表明,“逗留活动持续的时间更长且各种不同的停留活动能够引起更多的街道生活”。多样复杂的街道生活,无疑是城中村街道具有强大活力的重要部分。文章以年代较为久远、保留形态较为完整的佛山市城中村街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街道活力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佛山市城中村街道活力特征

2.1 多元低廉的街道功能使城中村街道活力具有多样性

城中村的住宅密度非常高,又因为租金低廉吸引来不同地缘、职业及收入水平的各种社会阶层人士,人口多样化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兴趣爱好等。因此,城中村街道的功能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会比一般的城市住区街道功能更复杂,也使得城中村街道空间具有多样化的活力。实地调研佛山市城中村主要的街道发现,复杂的街道功能可总结为两种,分别是沿街商铺的日常生活服务功能和临时摊点的非正规化商业服务功能。日常服务性功能中以便利店、餐饮、服饰鞋包这三类居多,而如维修店、理发店、宾馆等功能则零散分布。这反映出基本的街道功能主要是满足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强烈需求,这是保证街道拥有足够人流的重要前提,从而促进其他服务性功能的使用,呈现多样化的街道活力场景。而流动性的商贩或服务人员,大多提供沿街商铺没有的生活性商业服务,它们的出现也是对街道功能的补充。这些人员多数会选择街道的边角空间,从而提高了街道的空间利用率,而且这些非正规化的商业服务通常会形成集聚性,被服务者一般会在摊位前停留一段时间,要么等待服务成果,要么沟通服务事宜,大大延长了行人在街道的驻足时间,提升了街道活力。

2.2 有机开放的街道联系使城中村街道活力具有全时性

街道空间与周边的联系越高,其开放性就越强,从而保证街道活力全时段持续存在。这体现在街道有一定数量的连接点密切联系周边,增加进入街道的可能性。对于城中村而言,几条主要街道都是村里的主干骨架,街道空间联系就是由这些主要街道与次级巷道产生,以及无缝衔接到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微型公共空间,使得村内建筑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所以人们可以很方便地随时通过步行到达城中村的不同地方。除此之外,许多临街建筑入口朝着街道设置,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进入街道,参与街道发生的活动,提高了人与街道联系的频率,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街道的开放性,而且新的人员也有可能产生新的活动类型,增加街道的活跃氛围。实地调研佛山城中村主要的街道发现,密集的次级巷道与大量的临街建筑入口与街道发生联系,使城中村其他空间向街道空间不断渗透,为城中村街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3 随处可用的空间场所使城中村街道活力具有广泛性

进入城中村街道,可以惊奇地发现街道活动分布是如此广泛,除了街道中央人潮涌动的人群,还有偏僻的角落交谈的邻居、街边喧闹的小孩、店铺门前看电视的顾客……街道生活遍布城中村街道的每个角落,街道活力不限于固定的场所和位置,所以街道活力具有广泛性。实地调研佛山城中村主要的街道发现,街道活力的广泛性是基于街道空间随处可用的场所。临街建筑紧贴街道,建筑之间紧密排列,部分街道虽然空间断裂,但也会被临街围墙、铁门和树木等其他要素围合,围合感非常强烈,能够营造出较强的场所性,很容易形成能聚集人气的积极空间。被沿街建筑限定的街道空间,时不时有放大缩小的凹凸空间,使街道能够容纳变化的街道活动。城中村街道基本没有进行规划,所以街道有许多转折和交叉,这些形成的拐角空间就成为人们驻足、休憩、聚集、交流的非正式社交场所。城中村中人们的交往活动多集中在临街店铺门口等区域,这些区域介于公共与私密之间的边界空间,其空间属性使得行人能够更加自在地驻足和活动。树池、柱墩、路灯、座椅等街道家具也为交往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场所,增强了街道的社会氛围。

2.4 连续通透的街道界面使城中村街道活力具有安全性

城中村在城市中是一个独立住区,内部街道与外界快速交通能够得到有效隔离,可以是与机动车隔离的纯步行空间,也可以是步行优先的人车共享空间。街道界面的连续性保障人群在街道进行活动,让老人可以自由散步、小孩可以追逐嬉戏、购物者可以安心逛街,还有正如雅克布斯提及的街道的“视觉监督”作用。因为城中村街道较窄、底层建筑的门窗正对着街道,建筑内部与街道外部之间视觉可达,为街道的安全提供自然防护。另外,由于城中村街道较为窄长,声音能被放得更大。白天,城中村多数的声音来源于人们生活生产的活动,可以为街道填补生机;而夜晚,家里的电视声音,餐厅里人们吃夜宵时谈论的声音都会形成一种街道繁荣的景象。这些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行人有种“我大叫,还有人能听得见”的心态穿越街道,保护行人的安全。

3 微更新背景下城中村街道活力营造策略

因为城中村的积极作用一直被忽略,过去整村改造就成为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手段,这为社会发展、城市肌理、空间活力带来负面的影响。目前,深圳、广州地区对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措施越来越倾向于采取综合整治的微更新策略,以优化提升居住环境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而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通过城中村外部空间尤其是与居民关系密切的街道的微更新,使得街道空间与环境设施不断完善,从而进一步激发街道活力。

3.1 街道界面的秩序塑造,增强对街道意向的感性认知

临街建筑色彩构成街道界面的“表情”。合适的建筑色彩会表达出街道不同的性格特点,增强街道的可识别性。另外,合理的建筑色彩还能够起到调节街道空间尺度的作用,如暖色调给人突出的感觉,而冷色调则给人收缩的感觉。在临街建筑垂直方向的色彩分配上,可通过弱化街道行人对临街建筑上层界面的色彩感知,以营造出趋向宜人的街道尺度。

底层商业店铺体现街道界面的“门面”。一方面,店铺的面宽比决定街道界面的空间节奏。目前,城中村街道两侧以小面宽的店铺为主,从而营造浓厚的生活化氛围,因此这些小面宽的店铺应尽可能保留和延续,并注意控制大型商业业态的数量。另一方面,底层商业店铺存有店招、遮阳棚、橱窗等多种细部,对整条街道界面的秩序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细部设计应该根据商业业态形式,综合考虑街道特点和建筑特征,进行整体而精细的设计,提升街道界面的可辨识度。

3.2 多样化商业业态的布局,增强街道的丰富性和特色性

维持多样化的商业业态,才能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良好的商业氛围保证城中村街道持续充满活力,吸引着人们来到街道上活动,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在街道上的停留时间,为其他街道活动的发生提供可能。

商业业态应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为标准。城中村街道上的必要性活动以人们就餐、购物等日常活动为主,且活动发生较为持久,是街道活力的重要来源。因此,城中村街道应保证日常生活服务功能店铺的数量能满足村内居住人群的生活需求。

适当鼓励开设特色店铺。一条有特色的街道,不仅为城中村里的人们所使用,城中村以外的潜在人群也会慕名而来。因此,街道布局商业业态时,可以适当鼓励开设一些特色店铺,如书店、桌游吧等,这些店铺不仅可以提供娱乐消费服务,也能够成为街道社交活动的场所,增强街道功能的特色性和社交活力。

3.3 街道交往空间的营造,增强街道的社交氛围

目前,城中村街道中介于公共与私密之间的边界空间利用效果不佳,应该把握街道的整体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利用策略。一方面,统计分析各个边界空间的利用情况,研究社交活动的特点和场所特征,发掘利用率较高的边界空间进行整合应用;另一方面,应结合店铺的功能形态和边界空间特征,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街道交往空间的层次感。

树池、柱墩等街道家具也为交往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场所。一方面,适当设置街道家具,有助于点缀街道景观环境,从而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另一方面,街道空间品质的改善,能吸引更多的人在街道上驻足和活动,增强了街道的社会氛围。城中村街道应立足自身空间特点来设计和布置街道家具,而且应做到少而精,从而高效地利用街道空间,促进街道空间活力。

4 结束语

文章结合佛山市城中村街道的实地调研,整理出城中村街道的四大活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三大营造策略。该研究仍有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包括补充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而且应收集更多城中村街道的样本以进行量化和全方位的研究。

猜你喜欢

城中村店铺活力
老店铺杂事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活力
苏轼的店铺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2015五道口店铺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