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垣市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09张瑞现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水源饮用水饮水

张瑞现

(长垣市水利局,河南 新乡 453400)

1 长垣市农村饮水工程概况

长垣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临黄河“豆腐腰”地段,全市位属黄河流域,临黄大堤以东为天然文岩渠水系,临黄大堤以西为金堤河水系。全市流域面积为1051km2,耕地5.73万hm2。全市辖11镇2乡5个街道办,596个行政村,2个建制居委会,总人口88万人,其中农村居民74.6万人。

全市自2006年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以来,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2006—2015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阶段。在建设期,工程投资以国家投资为主,省、市补助群众筹资和投劳,建设分年度进行,投资计划当年下达,当年完成。受地理条件和水文地质的条件限制,长垣市中东部浅层地下水为高氟水或苦咸水无法利用,西部浅层水由于得不到及时补给,已出现漏斗区,属控制开采区,且部分地区含氟量高,也无法使用。因此,该市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主要是以中深层地下水作为水源。在这个阶段主要以解决群众饮用水不安全为目标,通过工程手段使群众告别高氟水、苦咸水,喝上“放心水”“安全水”。第二个阶段从2016年开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转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阶段。该阶段主要以提高工程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自来水普及率及脱贫攻坚为主要目标。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已建成规模化集中水厂34处,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所有贫困户(含脱贫户)已全部用上自来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有力保障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了小康建设步伐。

2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水源保护力度不够

目前,该市现有的34处水厂中,有10处水厂43眼水源井划定了保护区、修建了保护设施;16处水厂57眼水源井完成了规划和方案编制工作,并已批复,进入实施阶段;尚有8处水厂23眼水源井还没有完成相应的规划编制。水源保护建设力度已显滞后。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的工业企业涌入农村地区,会对农村地区的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此外,农业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也对农村地区的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正是因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涉及的主体较多,所以,如果只是依靠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无法彻底解决困扰农村地区的水源污染问题,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农村饮水作为一项公益性的工程,主要是以保证农村地区用水为最终目标。其管理主要是由市水利局所属的各乡镇水利站进行管理,未实行公司化管理。但是由于受到农村地区用水量大以及水费收缴率普遍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水厂只能简单地维持低水平运行,无法盈利。近年来,尽管市政府每年都向水厂运行管理单位拨付50~10万元的大修基金,但这些资金仅能保证日常的维护和一些消耗材料的支出,无法保证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水源工程的建设。

2.3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用水量逐年递增,人均用水量由过去的60L/(人·d)提升现在的80~100L/(人·d)。全市年供水量已达1500万m3。地下水位已由建设初期的45m下降到65m,年均下降1.5~2.0m,目前水位仍在持续下降。长期下去,全市中深层水将面临枯竭,出现中深层“漏斗区”,甚至无水可用的困境,造成水生态环境恶化,进而给整个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4 法律和监管的缺失

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能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乡镇政府为了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过度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而忽略了水资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农村地区农村饮水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相关部门在开展农村饮用水执法管理工作时,经常因为受制于检测技术、设备以及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农村饮水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

2.5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推动了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广大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较弱,很多农村村民为了自身生活的便利而将生活垃圾倾倒入河流或者田地中,对农村地区的安全饮用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对策

3.1 规范管理以及监督制度

政府部门必须根据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充分认识到农村饮水工程运行和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按照上级政府部门颁布实施的管理准则的要求,加快建设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管理规章制度可行性与科学性的同时,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外,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完善的饮水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针对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和制度,确保农村饮用水管理科学性与规范性,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3.2 尽快实现水源工程地表化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要想实现长期良性运行,必须走“水源地表化”的路子。目前,河南省正在积极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要抓住机遇,一是要把长垣市中东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源置换为黄河水源的规划纳入《河南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去,融入国家战略中去实现;二是利用南水北调用水指标置换西部地下水源,实现全市农村饮水水源工程地表化,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期良性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

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是确保农村水工程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在大力发展农村地区饮水工程时,必须同时加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及规章制度学习的力度,促进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稳步提升,为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人才储备的工作。高素质专业化维护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不仅确保了农村饮水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也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4 明确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和体制

由于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是一项特殊性较强的工作,如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未能按照要求将权力、职责以及利益等落实到个人的话,必然会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做好工程管理的部署工作,明确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权责问题,逐步走向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供水管理公司化,构建完善的农村饮水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农村饮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5 强化水源地的安全保护

政府部门必须从改善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等方面着手,防止水资源污染问题对农村饮水管理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严格按照水源地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区域水源保护与监管工作的力度,不定期进行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检测工作,同时做好集中供水水源、水厂、输配水管网等的检查和保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资源出现的污染问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的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宣传的力度,引导每一位村民真正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鼓励村民举报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污染现象。此外,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单位应该通过定期抽检地下水水质的方式,统一部署和安排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6 做好水质监测工作

水质监测是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管理人员在开展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时,不仅要做好水质监测的相关工作,同时还应建立标准化的水质监测中心,确保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相关部门在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时,不仅要使用精确度较高的水质监测器材和设备,而且还应严格按照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好管网的消毒工作,建立完善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与水质监测体系,推动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与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确保农村地区生活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提出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3.7 各职能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调,所以政府部门在构建农村饮用水安程管理长效机制时,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动各部门参与该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协作的力度,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8 构建全方位的运行管理平台

(1)农村饮水工程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与各个乡镇、村以及用水户签订供水设施管理协议的方式,明确各个主体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职责,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确保供水工程的高效稳定运行。

(2)为了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步伐,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的工作,确保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运行的公开、公正以及透明。

(3)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渠道,加大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先进典型或者违法行为的宣传和曝光力度,为广大农村地区营造爱水、惜水以及节水的氛围,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4)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建立统一公共服务窗口和平台的方式,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4 结束语

总之,农村饮水问题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彻底解决了困扰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改善和优化农村地区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严格按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工程运行长效管理机制和制度,提高农民安全用水、科学用水和节水的意识和观念,才能在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贡献水利力量。

猜你喜欢

水源饮用水饮水
保护水源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简易饮水鸟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南水源头清如许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1927—1937年南京城市饮用水问题及其治理
饮水
寻找水源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