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家庭林场经营效率比较分析*
2020-03-09马丁丑王晓翠
马丁丑,王晓翠
(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兰州 730070)
2015年甘肃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甘肃省家庭林场认定登记管理办法》,自该管理办法出台后,甘肃省家庭林场的数量不断增加、经营类型不断丰富、经营领域不断拓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三产融合趋势渐显,但不同经营类型间的经营效率差异程度有多大?何种类型经营最有效?经营有效的适度规模区间是多少?为解决上述问题,对不同类型家庭林场经营效率进行研究,以促进林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更好地发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国内学者关于家庭林场的研究较少,涉及家庭林场经营方面的研究更少[1-3]。相对国内而言,国外家庭林场发展较早,国外学者关于家庭林场经营研究主要在林地经营面积、林场主特征等方面[4-6]。家庭林场起初是借鉴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发展起来的,诸多学者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随机前沿参数的SFA模型与函数研究经营效率[7-8]、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研究[9-10]、家庭农场技术服务需求研究[11-13]、家庭农场影响因素研究[14-15]、家庭农场经营效率与适度规模研究[16-17]。从学者研究内容来看,大都集中在单一类型经营效率的研究或经营效率与土地投入规模间的研究,鲜有学者将不同类型的经营效率作对比研究。鉴于此,根据投入导向的DEA分析法,研究甘肃省不同类型家庭林场的经营效率与适度规模,通过比较分析找出相对高效的经营类型,并针对各类型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为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2018年8—9月,甘肃省集体林改监测课题组在开展常规监测的基础上,依据家庭林场区域分布特征,选取家庭林场发展势头较好的张掖市甘州区、平凉市崆峒区和静宁县、天水市麦积区、庆阳市宁县、酒泉市玉门市、陇南市文县、武威市民勤县和白银市景泰县等10个县(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因部分调研县未寄回所有发放问卷,收回问卷271份,剔除其中32户没有投入或产出,最终测算的有效问卷共239份。调查问卷含6个部分内容: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林场概况、家庭林场经营概况、技术服务、融资情况与政府资助情况。在调查地区中,河西地区光热水资源充足,经营造林营林和以枸杞、沙枣、葡萄为代表的特色林果和种养结合为主,家庭林场发展数量多、规模大,样本量占总体比例最大;中东部地区家庭林场以苹果、梨为代表的特色林果种植、苗木培育和林下养殖为主,样本量占总体比例较大;陇东南地区家庭林场发展相对缓慢,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为代表的观光林业为主,林业多种功能拓展和综合化趋势显现,样本量占总体比例较少(表1)。
表1 样本家庭林场地区分布情况Table 1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ample family forest farms
参照2015年甘肃省林业厅印发的《甘肃省家庭林场认定登记管理方法》,按主营内容将家庭林场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单一种植型家庭林场指从事特色林果、种苗花卉和林下种植等种植经营活动,样本数量最多,共130家,占到样本总量的54.39%。林下养殖型家庭林场指在生态林或公益林下从事养牛、养羊、养鸡、养蜂等纯养殖经营活动,样本数量较少,共28家,占样本总量的11.72%。种养结合型家庭林场指能充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开展林业经营,内涵丰富包括特色林果与养殖结合型,草蓄结合型等,样本数量较大,共59家,所占比例为24.69%;多功能经营型家庭林场(简称“多功能型”)指经营范围含森林旅游或康养,结合了林果和禽畜产品加工等其他经营,样本数量最少,共22家,所占比例为9.21%。
1.2 指标选取
表2 家庭林场投入产出指标说明Table 2 Description of input and output indicators of family forest farms
参照其他学者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的研究[18-19],按照数据的可获性、准确性原则,选取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如表2所示。家庭林场投入指标主要包括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机械投入和林(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指家庭林场年均支付长期雇工和季节性雇工的人工费用;生产资料投入包括购买种苗、化肥农药、饲料、设备等生产经营性耗费的费用;机械投入指家庭林场为生产经营所投入的林机具总量;林(土)地投入指家庭林场生产经营的面积。家庭林场产出指标用林业总收入来反映,林业总收入主要包括从事种植、养殖或他涉林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不包括非林务工收入、林(土)地流转收入、政府林业补贴、利息等非经营性收入。
1.3 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对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非参数分析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效率。DEA模型有两种常用模型[20]: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和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CCR模型。BCC模型可将得到的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根据研究需要,选择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研究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优化投入,实现投入最小化。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和s种类型的输出,用Xj和Yj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变量,且Xj>0,Yj>0;λj为单位组合系数;s-为投入松弛变量,s+为产出松弛变量;θ为家庭林场经营效率值,取值介于0和1之间。当θ=1时,说明其为弱DEA有效;若θ=1,且s-=0,s+=0时,说明DEA有效;当θ<1时,说明DEA无效。BCC模型如下:
1.4 数据处理方法
运用DEAP 2.1软件测算甘肃省4种类型家庭林场的经营效率,测算经营效率前需检验投入与产出指标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运用SPSS 22.0软件对相关性进行检验。选用DEA-BCC模型,测算甘肃省239家家庭林场的经营效率,根据公式PTE=TE÷SE,式中TE表示综合效率;PTE表示纯技术效率;SE表示规模效率,计算出的纯技术效率不包含规模成分,且当满足PTE=1且SE=1,则TE=1,说明DEA有效即经营效率有效,反映要素投入比例合理。若只有一方为1,说明实现了弱DEA有效,若两者都不为1,则DEA无效。
测算经营效率之前,通常需检验各项投入与产出指标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且满足“同向性”原则,即当投入增加时,产出至少不能减少。所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法进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表3 4种类家庭林场投入与产出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Table 3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variables of four types of family forest farms
说明:*、**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一定程度、显著和极显著)。
Pearson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4种类型家庭林场的各项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符合“同向性”原则。其中,种养结合型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关系均显著;在单一种植型和林下养殖型方面,除林(土)地投入(Y4)与产出指标关系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通过1%水平上的双尾检验;在多功能型方面,除生产资料投入(Y2)与产出指标关系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通过1%水平上的双尾检验。
2.1 大部分家庭林场仍处于前期投资建设阶段,部分家庭林场处于亏损状态
4种类型样本家庭林场投入产出差异明显(表4)。从投入要素看来,劳务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大。其中养殖型人工费用最少,多功能型人工费用最大,因其经营领域涉及到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及林产品加工在内,所以一年生产过程中用工量最大。同理其生产资料投入和机械投入(Y3)均最多;在机械投入方面,各类型家庭林场虽已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林机具。但调研发现,受甘肃自然条件和发展环境的限制,部分林机具的使用难度大、应用程度有限,生产中仍需大量人工介入;在林(土)地投入中,种养结合型平均投入最大,养殖型平均投入最小;从总收入上来看,不同经营类型收入差距较大。其中林下养殖型平均收入最高,单一种植型平均收入最低。原因可能在于相比养殖,种植的生产周期长,收入见效慢。虽然样本林场平均收入在28万元以上,近一半林场收入在50万元以上,但由于家庭林场成立时间较短,前期投资较大,部分家庭林场净收入处于亏损状态。
表4 4种类型家庭林场投入产出指标描述性统计Table 4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input and output indicators for various types of four types of family forest farms
总之,甘肃省大部分家庭林场仍处于前期投资建设阶段,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和大量人力的投入,并且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自然、市场等多重风险,投资回收与经营见效尚需时日。
2.2 不同类型家庭林场经营效率的对比分析
2.2.1 家庭林场经营效率整体偏低,林下养殖型和多功能型效率值较高
从综合效率值来看(表5),甘肃省家庭林场经营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4种类型家庭林场综合效率值的平均值为0.528。其中综合效率值较高的是林下养殖型和多功能经营型,效率值最低的是单一种植型。4种类型家庭林场规模效率均值都在0.7以上,纯技术效率均值在0.5以上,综合效率均值在0.4以上。由此得出,在规模效率值较高的基础上,最终影响经营效率的是纯技术效率,而非规模效率。说明达到一定规模的家庭林场,林场主创新经营的理念、管理能力和机械化水平是影响经营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原因可能是:虽然大部分林场主实现了林地的集中连片经营,但是其存在市场敏感度不够、欠缺创新意识等问题,导致家庭林场经营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和综合发展能力不足。
2.2.2 各类型家庭林场达到经营有效的比例较低,相对较高的是多功能型
表5 4种类型家庭林场经营效率状况Table 5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four types of family forest farms
从经营效率的有效单元看(表5),多功能型TE有效率最高,种植型TE有效率最低,其他两种类型效率在15%左右。说明4种类型家庭林场经营效率整体偏低。原因可能是:甘肃省大部分家庭林场成立时间较短,经营还不够成熟,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导致经营处于无效状态;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有效比例看,林下养殖型比例最高,比例最低的是种植型。原因可能是:种植型家庭林场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经营内容以涉林初级产品为主,品牌意识较弱,林业产业化程度低。
2.3 不同类型家庭林场投入指标的松弛程度差异较大
2.3.1 劳动力投入上种养结合型冗余量最高,生产资料投入上多功能型冗余量最大
表6 4种类型家庭林场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均值Table 6 Mean values of slack variables for input indicators of four types of family forest farms
2.3.2 投入指标中松弛量最大的是林(土)地投入,松弛量最小的是机械投入
表7 4种类型家庭林场投入指标的松弛单元统计Table 7 Statistics of the relaxation unit of the input indicators of four types of family forest farms
2.4 家庭林场经营效率与适度规模分析
由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可知,种养结合型和多功能型这两类家庭林场的林(土)地投入与产出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其他两种类型的林(土)地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间关系不显著,所以仅研究种养结合型和多功能型家庭林场的适宜经营规模。
2.4.1 种养结合型家庭林场在中小规模下经营相对有效
表8 不同规模区间的种养结合型家庭林场经营效率Table 8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planting and breeding combination family forest farms in different scales
种养结合型家庭林场规模在(0,6.67]hm2的纯技术效率均值达到最高,有75%是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8)。说明有75%的家庭林场可以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大规模;当规模增加到(20,33.33]hm2,有70%的样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说明有70%的林场仍可根据经营需要,适度扩大规模;当规模扩大到(33.33,66.67]hm2时,有57%的样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有一半以上的林场主今后要注意控制规模;虽然规模在(66.67,133.33]hm2,综合效率稍有提高,但整体上还是偏低;当规模扩张到(133.33,302.40]hm2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都达到最低值,有82%的样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0%的样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说明绝大部分林场有面积无规模,面积的增加并未产生预期的规模效益,今后要转变经营思路,勇于创新,拓展经营内容,打造多种功能经营。
总之,经营效率与规模并不成正比关系,并不是规模越大,经营效率越高,相对而言,种养结合型家庭林场在中小规模下经营相对有效。
2.4.2 多功能型家庭林场在中等及较大规模下经营相对有效
如表9所示,多功能型家庭林场DEA有效个数为5,有效比为23%,分布在组1较小规模和组2、组4中等及较大规模区间内,投入规模分别为6.67 hm2、10.31 hm2、24.45 hm2、25.80 hm2和70 hm2。
表9 不同规模区间下多功能型家庭林场的经营效率Table 9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multi-functional family forest farms in different scales
说明:irs、drs、-分别表示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
这反映出这5个家庭林场生产要素投入比例最佳。说明现阶段已经出现了一部分经营有效的家庭林场,具备示范带动效应,可供其他家庭林场借鉴学习。从规模来看,多功能型家庭林场在40 hm2以下时,规模报酬处于递增、不变和递减阶段的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54%、31%和15%。说明一半以上的林场主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大林场经营规模,1/3的林场可以保持现有投入规模不变,仅有一小部分的林场需要注意控制规模;当规模为(40,80]hm2时,2/3样本家庭林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1/5样本林场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说明绝大部分样本林场需要合理控制规模,仅少部分林场可维持现有投入规模不变;当规模扩大到80 hm2以上时,纯技术效率值略有提高,但由于规模效率值较大幅度的下降,综合效率值进一步降低,所有样本家庭林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原因可能是:在此规模的林场,资金相对雄厚且人才配备充足,拥有专业化的机械设备,但过度追求规模,超出林场主自身的经营能力,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
总而言之,当多功能型家庭林场规模区间在(0,20]hm2时,纯技术效率均值、综合效率均值达到最高,具体规模可精确至6.67~10.31 hm2;而其规模区间在(20,40]hm2时,规模效率值达到最高,具体规模可精确至24.45~25.80 hm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甘肃省家庭林场大多成立时间短,但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家庭林场发展规模的扩张,一些家庭林场经营内容多元化、综合化趋势显现。甘肃省家庭林场经营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综合效率值排在前两类且相对高效的经营类型为林下养殖型和多功能型。家庭林场经营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相关程度较高,受林场主个人管理能力和种养经验的影响程度较大。家庭林场经营效率和林(土)地投入规模相关程度不高。林(土)地投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经营规模过大的林场可能会存在有规模无效益、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问题,而经营规模小的林场也可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经营效率。
3.2 建议
3.2.1 规范林地流转行为,促进家庭林场规模化经营
林地流转是家庭林场扩大经营规模、实现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当规范林地里流转行为,稳定林地流转关系,提高林农参与林地流转的积极性,探索并形成以“入股”为主、长期稳定的土地流转方式,对具有一定经营实力的林场,鼓励其集中连片经营推动涉林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减少大规模流转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提高林(土)地的利用率。
3.2.2 加强新型职业林农培养,改善家庭林场人力资源结构
家庭林场发展不仅需要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精英,更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家庭林场经营者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注重对全体林农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普及性培训活动,提高劳动技能,改善农村劳动力供给结构,为林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3.2.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科技进步助推家庭林场提档升级
一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项目倾斜、财政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以多元的方式为家庭林场发展提供资金供给,同时增加林业保险的险种,提高林产品受损的理赔额度,降低林农经营家庭林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以科技进步助力家庭林场发展。政府增加对林机具的补贴力度,促进新技术的引进和林机具的更新换代。对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地区,相关部门应鼓励使用机械替代人工,提高家庭林场的生产效率,推动家庭林场发展提档升级。
3.2.4 打造多种功能经营,提高品牌意识
一方面,政府应鼓励种植型家庭林场增加造林营林面积。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不断拓展经营内容,打造多种功能经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政府推动各类型家庭林场树立品牌意识。对涉林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其附加值,延长林业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增值空间,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共融发展。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发挥助农增收的社会效益,提升家庭林场综合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