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建设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新体系

2020-03-09曹莹方谷文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设备服务

曹莹方,朱 臻,谷文媛

(西安交通大学 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陕西 西安 710049)

仪器设备是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资源,是高校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1],是高校坚持“三个面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投入,科学技术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加快,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流动加速,网络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深度应用。各高校在持续扩大仪器设备资源规模的同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资源整合,建设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完善共享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服务潜能[2],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企业发展提供集约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有效提升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益。

1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2016—2020 年),高校纳入公共平台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同时,面对国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建设进入新阶段,但激励大型仪器设备充分释放服务潜能的机制体制仍不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及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所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资源统筹配置机制不完善,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仍然存在

一些高校对本单位及所在地区同类仪器设备的保有情况,以及对新购大型仪器设备的学科相关性、必要性、合理性、适用性等了解不够充分,此外从区域共享规划、高校学科规划、项目经费配置、平台运行管理等维度的论证也不够充分,导致通过设备购置论证避免重复建设的效果有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依然存在。

1.2 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足,制约平台技术服务能力提升

实验技术队伍在人才引进、薪酬设计、职称评定、技术创新、专利转化和事业激励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高水平设备操作人员比较匮乏,基层设备管理人员缺乏获得感,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技术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影响设备开放共享的效益提升。

1.3 社会需求与平台服务机制不健全,部分专业设备利用率较低

国家出台的有关文件要求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在满足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对社会开放共享,但高校无法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的需求,社会对高校大型设备的服务能力也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服务之间缺少高效规范的对接机制,造成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特别是专业设备面向社会的使用率不高。

1.4 开放共享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资源后补助机制不健全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类型不一、运行情况多样,但目前考核方式单一,以用为主、用户参与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完善;多层次、多角度科学评价公共平台和仪器设备共享成效的指标体系尚不健全[3]。基于考核评价结果的人员激励、经费补助、房屋收费减免、项目申请、设备划转调拨等开放共享奖惩制度和资源后补助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2 2016—2020 年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建设成效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要求,“十三五”期间,高校持续加强仪器设备集约集中管理,既盘活存量、挖掘现有仪器设备潜力,又调控增量、合理布局新增仪器设备,着力解决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问题[2]。高校从虚拟和实体两个维度加快推进公共平台建设,为提升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2.1 建立资源整合共享的网络公共平台,提升开放共享水平

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仪器设备资源使用效益的“乘数效应”,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物联共享网络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推动平台与学校财务系统、资产系统、人事系统实时对接,实现设备信息查询、预约、使用、缴费全流程在线一体化管理[4],实时提供在线服务,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网络服务体系。

按照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要求积极推进公共平台向纵深扩展,将满足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接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和省市地方科技资源统筹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初步建立了仪器设备多层次开放共享体系,使高校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稳步提升。

2.2 建立资源优化配置的实体公共平台,提供专业化共享服务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主要由集约化管理的仪器设备资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构成。“十三五”期间,高校坚持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交叉共享、统筹规划;根据学科布局、大型仪器设备特点和开放共享要求,建设了一批功能特色鲜明,面向校内外开放共享的校、院、学科实体公共平台。

共享制度体系建设是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依据和根本保障[5]。各高校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家关于推进大型设备共享的政策法规,持续深化平台运行机制体制改革,通过加强设备购置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减少重复建设[6];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制定收费标准,开展共享有偿服务;依据设备共享情况提供设备运行补贴和设备升级、维修补助,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加强监督,开展设备运行绩效考核,逐步形成从设备购置、日常管理、有偿服务、运行保障到考核监督全周期共享体系[7]。实体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实体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框架

2.3 加强公共平台队伍建设,提升共享服务能力

队伍建设是公共平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在整合仪器设备资源的基础上,有序整合匹配现有技术人才,积极探索建立以首席技术专家为引领,高级技术主管为骨干,技术主管为基础的支撑队伍结构体系,制定技术支撑队伍管理办法[8],鼓励设备管理人员实行“一专多能、一机多人、一人多机”相结合,打破学院和学科的界限,实行无障碍流动,有效解决“忙闲不均”等问题[9]。建立了一支高素质公共平台实验技术队伍,提升了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

3 “十四五”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十四五”是“大智移云”时代,以5G 为代表的“新基建”加速布局,国家科技创新主攻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目标,认真分析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在新时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入总结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经验[10],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促进大型设备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是高校“十四五”期间公共平台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3.1 以共建为基础,完善公共平台布局,增强仪器设备共享能力

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围绕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高校、企业、社会优质资源和服务衔接互动,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服务联盟,建设服务区域辐射全国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中心,构建更加开放的公共共享平台体系,完善平台运行机制[11],形成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共享服务平台群。加强共享科技资源统筹配置效率,重点建设与本单位研究领域相关的优势平台,结合学科发展、项目规划和平台运行等多部门联动的设备购置论证机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联盟服务能力评估和服务绩效评价,发挥联盟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3.2 以共管为依托,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升仪器设备共享水平

建立大平台观,将职能部门协调组织的优势与公共平台的资源优势、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及企业市场的竞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多方参与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

深入研究大型设备实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探索多方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由专家、技术人员、操作工匠和学生助管组成的技术队伍;激励高水平人才参与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与服务工作;探索对设备管理人员绩效奖励和培养机制,体现多劳多得、奖励先进,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研究将开放共享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在加强大型设备共享队伍建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接市场,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公共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对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提供的分析测试服务进行精细化管理,探索市场机制,与社会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市场需求与大型设备共享服务深度对接,进一步释放大型设备的服务潜能和效率。

3.3 以共享为目标,突破传统思维,增强仪器设备共享动力

强化平台运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大型设备运用效益考核,探索资源后补助机制,逐步建立将运行效益不高的设备调拨至公共平台集中统一管理的机制。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存量设备共享动力,为高校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及高质量社会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试行所有设备全员有偿使用,破除设备“私有化”藩篱,变“我要钱买设备”为“我要用设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继而推动学校预算制度改革,调整资源分配架构,推动公共平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使服务收入用于设备维修维护、升级改造、技术人员培训、外聘人员或研究生助管聘任以及人员绩效等。在实现自负盈亏的同时,增加平台人员的“获得感”,主动开展大型设备的开放共享。

4 结语

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是推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面向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高校公共平台应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家重大科研和技术创新为引领,改革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设备服务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调试新设备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