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小学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2020-03-09王雨彤 潘长秀 杨婉怡 田肖静 杨媛媛
王雨彤 潘长秀 杨婉怡 田肖静 杨媛媛
摘 要:小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中的基础环节。不同国家根据本国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的不同,都会采取相应的教育模式。中国与日本毗邻,同属亚洲国家,又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上有颇多相似之处。但由于近代社会发展方向的不同,又让两国的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差异。由此,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小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来系统分析两国小学教学模式的差异,希望能为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一、日本小学教育模式分析
(一)日本小学的教育理念
1.重视培养扎实的学习能力
这种学习能力不仅是指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知识理解与运用的延伸能力。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促进其在学习和生活应用中切实感受到自身的成长。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日本的小学教育中都会设置很多生活实践课,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的年级会不同程度的设置“生活”、““综合学习课程”等科目,锻炼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上会学习做便当、打扫卫生、买东西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学习和生活的感悟。此外,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还会安排学生一起参加野餐、合宿、毕业旅行等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协作意识。
3.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日本的小学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孩子,也就是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健康的体魄。这种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德育”、“音乐”和“图画手工”课上,也包括在课外通过各种现代教育资源、社会实践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强健体魄,完善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日本小学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具体形式,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和增强学生逻辑认知的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是一种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鼓励教育法
鼓励式教育法也称赏识教育法,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多采用鼓励式教育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模式分析
(一)我国小学的教育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得到不同的发展。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课程内容设置贴近学生生活,重视课程的过程与结果。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
3.建设富有活力的课程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学习中能够在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从而使学生能通过学习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我国小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由于我国小学的班级规模存在差异,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也制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小学教师经常采取学生小组讨论问题的教学形式;但欠发达地区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教室空间相对狭小,很难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学形式。
三、中日小学教育模式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在两国的传统文化里,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教育,特别是儿童时期的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孩童时期的教育息息相关。在教学理念上,都重视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学习的良好动机和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都采取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做出相应调整,使学生可以最大化的完善自己的学习。
(二)不同点
由于两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基数不同,所采取的教育模式也存在差异。就日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平衡,人口基数小,国内整体教育资源发展平衡。因此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上,更容易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教学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形成个性化教育。另一方,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和人口基数大等问题,造成在教育上资源分配不均衡。这就必将使我国的教育陷入重学习拼升学的现象中,以便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四、我国小学教育模式的改进思路
(一)促进个性化教育
我国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从学校硬件的基础设施,资源条件以及师资方面等,都存在地域与城乡差异。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教育的有效均衡发展。
(二)创造条件,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正确引导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拓创新,实施体验性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我国现行的小学教学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新方法,注重课程知识的实践性,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也要努力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并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快乐。
參考文献:
[1]李德显,奈须正裕.中日小学教学活动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
[2]赵岩.中日儿童教育观的对比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3]邱昆.现阶段日本小学教育发展特征及其启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4]许希阳,加藤美惠子.当代中日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三年级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