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
2020-03-09李颖
李颖
摘 要:创意思维是艺术设计的源泉,培养善于创新和创造的创新型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目标。对于艺术设计而言,创意思维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以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提出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的相关策略建议,以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意思维也可称为创造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创造性的认识、概括和反映。创意思维对于艺术设计至关重要,是艺术设计人员必备的一种创造能力,可以为其提供设计灵感和启示,艺术设计人员创意思维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艺术设计作品的效果和质量。在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现代社会,艺术设计更注重创新性、创意性,这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
一、创意思维培养是新时代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
缺乏创意火花的设计是乏味的,如果没有创新、缺少创意,那么艺术设计也就没有了灵魂,就不会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相对于其它领域而言,艺术设计领域尤为讲究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设计和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作为综合了人类思想和客观存在的创造行为,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创意思维始终发挥着主导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艺术设计市场大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艺术设计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艺术设计作品只有具备其它作品不同的闪光点,才能吸引更多受众,才能获得艺术市场更多的青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更加注重创意思维的发展。艺术设计院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但要传授学生艺术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格外注重对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和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其创意思维,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二、创意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局限
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脱胎于高考应试教育,多年来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接受知识和面对各种考试、回答问题,更多的训练了其学习知识、记忆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但缺乏主观探究和质疑的精神,繁重的课業和升学的压力使得他们很难去充分感知生活的乐趣。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及绘画基本功,但其仍然习惯于理性思考,思维模式化,缺乏弹性,难以突破思维定式。当他们来到大学,便迫切地需要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因此,艺术设计类大学一年级设置的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便是创意设计思维与视觉表现。在这门课中,会有很多打破固有思维方式的训练,从理性思维到感性思维,从纵向思维到横向思维再到发散思维。让学生回归孩童时期无拘无束的感受力,重新开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二)从量变到质变,打开创造力的泉眼
然而创意思维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其中扎实的专业功底是生成学生创造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前提。创意思维的发展与视觉表现相辅相成,当学生在面对课题作业时苦思冥想而没有灵感,与有了好的想法却表现不出来同样的令人困惑。因此,在训练学生创造力的时候,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让学生必须在接受新的知识、创意思维的方法讲授的同时,进行大量的作业练习,才能令其一步步地做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彻底打破旧有的思维习惯,建立起创意思维的机制。著名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就是一位充满的充沛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家,而他的创造力则来自于其夯实的基本功和在此过程中所具有的精准的对自然描摹的能力,从他的作品“公牛”便可窥见一斑。就像他的好朋友说到:“对于毕加索而言,他看到一个木块,就说那是一只飞鸟。”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讲授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系统性、完整性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传授学生艺术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的同时,通过作业的训练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使其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的潜力,可以胜任未来的艺术设计和创作,为拓展他们的创意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创造力的源泉,通过课程的训练,帮助学生或者说和他们一起开凿出这个创造力的泉眼,一旦打开,无论大小,它都会自然地喷涌。
(三)运用想象力和联想来拓展创意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之源,而想象力也来自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将其自己已有的图示,即过往的经历、身心的体验以图像的形式保留在记忆中的,通过课题的训练、思维导图的绘制,充分地挖掘和层层引发出来,成为可以使用的丰富的创意素材,这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掌握创意思维拓展的方法与工具,在不断地训练中转化为实际创新的能力,为以后的艺术设计发展道路打下基础。
在创意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积极有效的联想可以进一步促进创意的产生,创意就是两种不同知识之间的链接,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开始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课题训练,分别对两种或三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分析,全方位的解读,然后找到其中各自的一些特点进行关联重构,便会出现理性思维所无法达到的创新效果,是打造创意思维的有效路径。
(四)转换教师的角色为导演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结合艺术设计创新性的特点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方式,而变身为一名导演,在教学方法上有更多的创新和巧思,将主动权让位于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其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们获得丰沛的身心感受,从而获得真正的积累和成长。千篇一律的旧有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得原本就优秀的学生保持优秀,没有掌握方法的学生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因此,对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在当前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追求创新的大环境下,在学生在校期间,要尽可能的把创意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打破填鸭式的课堂灌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其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进而促进创意思维的养成。教师除了必要的理论教授外,更多的承担了导演的角色,可以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同时进入创造角色,培养其创意思维。
(五)因材施教
孔子云:“有教无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专业基础、设计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各不相同。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对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基础、设计能力等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其个性化发展,從而使学生在艺术设计的学习和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设计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另外,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每位学生在其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掌握情况进行考察,通过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给与回馈,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被认可,从而使其对自己也有正确的认知。马斯洛说过“自我不重要,自我认知才更重要”。大学阶段的教育,正是帮助学生修正和延伸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需要对自己有全面、客观、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老师则是他们的一面镜子,让他们更清晰的看到自己。
三、结语
对于艺术设计而言,创意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活跃的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亭翠.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34(1):206-208.
[2]刘海州.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9(4):441-441.
[3]易莉莉.简析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开发及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3):127-129.
[4]张劲松.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6(1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