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情与美育―论朱光潜美学思想实践品格的发生与体现
2020-03-09濮雨晴
摘 要:“美情”是中国美学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与精神特质之一。从“美情”的概念出发,在两种不同话语的美情中,朱光潜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将审美情感和美育挂钩,美育和人生艺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意识到朱光潜美学思想的重要性,美学思想的实践品格也昭然若揭,对现代社会的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情;源远流长;美育;人生艺术化;审美情感
一、两种不同话语下的美情
(一)中国传统话语中的美情
从世界美学来看,中华美学是审美活动中情的要素的美学理论之一。“美情”一开始是出现在《性自命出》一文中,该文说﹕“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1]“美情”在这里,不是美学意义上的,而是伦理意义中的。从美学的视角谈论到“美情”的,是王国维。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文中2次出现“美情”的概念:“就美术之种类言之,则建筑雕刻音乐之美之存于形式固不佚论,即图画诗歌之美之兼存于材质之意义者”;“然对吾人之感情言之,则此等材质又为唤起美情之最适之形式”。[2] 王国维充分认识到在审美和生活中是不一样的,但是这篇文章对“美情”没有具体说明。王国维对“美情”的说明,是从美学意义上论证的。
从理论上来看,朱光潜比较早的涉及到真善美统一问题。朱光潜在《谈美》中以“情趣”为核心,认为真善美是相联系的。 同时他认为情感与道德的关系在中国传统话语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论述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 “道德的严肃和艺术的严肃并不截分为二事……中国文艺和中国伦理思想一样,要在现世以内得解救,要把现世化成理想世界,所以特重情感真挚,实事求是”。[3]朱光潜把情感当成文艺的指南,揭示了情感与道德的联系。这种道德关怀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情感被视为救国救民的方向。
(二)知识论话语中知情意中的情
朱光潜在批判重视理性而轻视情感的方面,也提出了自己所认为的情感论是什么样的。他举出柏拉图驱逐诗人出“理想国”等等一些例子,证明情感没有被人们正确认识。朱光潜认为漠视情感是有问题的,第一,人是一个整体,情感和理性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也是缺一不可。“让自然的情感和社会道德结构所必要的理性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让必然和自由统一起来。”[4]第二,人性中情感有时比理性发挥的作用更大。弗洛伊德的隐意识心理学为朱光潜的观点提供了解釋。弗洛伊德则证明,人的行为的发生大半由隐意识中的情意综(即情结,即情感因遭到压抑而形成的淤积状态)所主持。因此,情感比理性更重要。第三,如果没有情感,其结果会导致理性的衰竭,因此要理性就必须重视情感。
有了铺垫,朱光潜又从人的心理入手,找到了情感与美育的联结点。他觉得,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活动,其实这三种价值和这三种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人们都向往知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而教育是让我们可以变得更好的一种方式,所以产生了智育、德育和美育三种教育方式,这三种教育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融合于知情意中。朱光潜指出:“美感教育就是情感教育。” [5]随后,朱光潜对情感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情感”站在唯物观点看,应该是先有“感”后有“情”,在人的情感产生当中,“感”既能生“情”,“情”也能生“感”。“感”侧重于人与外部的联系,“情”侧重于人内心的感悟。在人产生情感时,既有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也有人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在这种相互影响之中,人与外部世界就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人也就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审美情感也是其中之一。
即使朱光潜确认美育就是情感教育,但他认为美育并不涉及所有情感,而仅关涉审美情感( 即美感)。审美情感虽然是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感的一般共性,但它也有自身的特点。朱光潜把这些特点归纳为:”一、在审美情感中, “感”的对象是形象,“感”的方式是直觉;二、在审美情感中,“情”的内蕴是具有普遍性的精神愉快;三、在审美情感中,主体与对象的心理联系是一种不涉及利害计较的超功利的自由联系;四、在审美情感中,主体之所以获得精神愉快, 是因为主体从对象中体验到了自身的本质力量,因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实现了一种充满肯定性和积极性的观照。”[6]因此,在审美情感的作用下,人和外部世界的距离已经不存在了,人在感受对象中认识了自己、肯定了自己,人又在情趣化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
二、美育—“人生艺术化”的沉淀
(一)“人生艺术化”的内涵
朱光潜认为,“人生艺术化”就是人生的道德化、情趣化、超脱化和完满化事物体现。“人生艺术化”意味着人生的情趣化。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是情趣丰富的生活,这就跟情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人的情感越丰富,自然和人生就越发显得有意蕴和趣味。“人生艺术化”也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意义。这里的严肃指的是对生命认真负责的风度。人生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也是时间的分秒积累。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态度,认真的做好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对于自己认定的事要有自己的坚持,对于自己尽力而不能达到目标的事应该适时放手,才能够更加豁达,这其实是对人生严肃的态度,人生需要坚持不懈的态度,认真严肃才能最终通向艺术化的人生。
(二)“人生艺术化”的现实意义
朱光潜的“人生艺术化”是他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对于个人来说,“人生艺术化”在于培养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当代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朱光潜所谓的“全人”就是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身心和谐的人。朱光潜认为,全面教育培养出的全人可以使人有完满的、艺术化的生活。培养这种理想的全人创造完满的生活,仅依靠片面的教育是不能实现的,所以朱光潜认为理想的教育必须要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内的全面的教育。用以拓展人的各种天性,培养出健全和谐的个体,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人生艺术化”在于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个体实现了和谐,社会也就和谐了。
从当时的时代来看,美育是关系人的素质和生存的重要问题。“人生艺术化”是朱光潜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刻对人们生存方式的一种呼吁。朱光潜先生说﹕“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所言可了事,一定要从胎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7]朱光潜先生提倡人生艺术化的根本目的,在这里表达得十分清晰。他的人生理想不是为了纯粹的学术,而是为了救世,为了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时代的进步。
三、朱光潜审美教育的时代意义
今天,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较大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并没有得到一定的满足,反而精神生活显得更加的匮乏,人们的趣味也变得很俗气。大多数人都比较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忘记我们需要精神的熏陶,名利和地位充斥着整个社会,导致很多人已经忘记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别谈什么大爱。人的思想也变得没有情趣,信念也不坚定,慢慢衰竭。有很多经典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基本上每天都有很多事故发生,这其实和我们的社会,教育以及人的心理有些密切的关系。这样的人一旦很多,社会发展就会变得急功近利,人的心理就会变得浮躁不安,民族就会缺乏动力和创新,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而朱光潜提出的“人生的艺术化”,倡导“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主张以审美的态度观照人生。“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己最不容易调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8]显然这是朱光潜在整个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对于还在不知所以然的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一种警示,我们不光得有感性世界,同时还需要理性世界的滋养,这是人们心灵的救助和精神上的“清凉散”。"美育,是关系到人们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9]通过“人生的艺术化”我们,可以对当代中国人的那种不以为然的生活方式敲响警钟,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重新拥有高尚的情趣和理想。而且,这种反思能力要使得人不只“感觉到自身”,而且能“思维到自身”,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正是当代中国审美教育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注释:
[1]《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2]《王国维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3卷第32页。
[3]《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卷第18页。
[4]《朱光潛全集》,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7卷第98页。
[5]《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卷第145页。
[6]《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卷第269-270页。
[7]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8]朱光潜:《谈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9]曾繁仁:《审美教育:一 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2003 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濮雨晴(1996—),女,安徽铜陵人,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