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庭院景观设计探究

2020-03-08张海兰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

摘  要:乡村庭院景观能够具象化地反映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与人文建设水平。同时,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动力。为此,全面探究“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庭院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乡村庭院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以此切实改善乡村人居品质,推动乡村的经济和文明建设。

关键词:美丽乡村;庭院景观设计;农业生产力

随着城乡联合发展,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深化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被提上日程。美丽乡村,是指人居环境优良、农业经济水平高、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小康标准的乡村。由此可知,“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协调解决“三农”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役。

一、乡村庭院景观的功能

(一)满足休闲娱乐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更为丰富了,村民也更关注自身的居住环境。优良的庭院景观是改善居住环境的关键。庭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村民聚会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二)改善生态环境

建造乡村庭院的过程中,植物配置设计尤为关键。部分地区的庭院绿地面积占乡村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较大,乡村块状庭院绿地在乡村道路和村庄其他绿地的影响下,顯著改善了农村的空气和土壤环境。研究显示,庭院绿色植物一方面可净化水体、空气及土壤,另一方面也可起到降噪和改善小气候的作用,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提升经济效益

现如今,在乡村庭院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要改善乡村的庭院景观,还需为经济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部分山区农村可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村民的经济收益。根据当地的自然特色及条件发展植物经济,在自家的庭院当中种植水果,在改良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居民的收入。

二、“美丽乡村”庭院景观设计要素

(一)民居建筑

乡村民居建筑与庭院景观存在着紧密联系。乡村民居建筑是反映乡村社会生产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人文风俗特征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乡村历史发展进程、乡村居民思想价值观念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顺应自然客观规律,保护民族文化,尊重当地的人文风俗,保留民居建筑原有的景观风貌。

针对乡村民居建筑的整治更新,主要从功能和外观两方面着手。从功能方面来说,需适合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习惯;从外观方面来说,要保证民居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庭院景观环境的协调性。针对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乡村民居建筑,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新建建筑。根据乡村整体规划和定位,对新建建筑外观形态加以引导,让新建建筑与庭院景观保持统一协调性。

2.乡村中保存完好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要加大对此类民居建筑的保护力度,并对出现破损的典型民居建筑进行翻新修复。

3.针对乡村中外观不美观、功能不完善、结构不稳定的闲置民居建筑,需对具有翻修价值的实行翻新修复,对不具有翻修价值的予以清除处理,且按照乡村整体规划要求,以木质结构代替砖瓦结构,打造返璞归真的效果。

(二)庭院绿化

1.秉承因地制宜原则,优选本土植物

在保证植物种类多样化的基础上,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优选本土植物。本土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养护管理成本低廉等优势。同时,本土植物更容易与当地其他动植物形成完整且稳定的生态系统——这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是极其重要的。本土植物可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庭院景观体系,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园林景观模式。另外,在主要选用本土植物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一些能够适宜当地气候环境,与当地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外地植物,以此来丰富庭院景观,提升其观赏价值。

2.兼顾实用性需求与美观性需求

传统乡村庭院绿化注重实用性,而“美丽乡村”庭院绿化则要更加注重观赏性。笔者认为,乡村庭院绿化的实用性需求与观赏性需求并不矛盾。乡村庭院绿化景观设计既要全面满足乡村居民的实用性需求,又应兼顾乡村居民的观赏性需求。我们可以在庭院中种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的果蔬。一方面为人们提供纯绿色无污染食品,另一方面美化庭院环境,净化空气。

3.丰富色彩层次,改造季相景观

针对彩叶树种不足,季相变化单调的情况,在“美丽乡村”庭院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当引入彩叶树种,丰富庭院空间色彩。同时选用季节性变化特征鲜明的植物品种,填补季节过渡期的景观空白。

4.丰富植物群落搭配层次

通过乔木、灌木、爬藤植物与草皮的协调搭配,形成多层次、多样态、多色彩的植物群落。其中,高大的乔木,夏季可以遮阴;爬藤植物沿墙壁生长,形成垂直绿化,既可以增强夏季室内的阴凉,又可以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改善室外环境。

5.加强植物养护管理

一般情况下除少数爱好家庭园艺的村民以外,大多数村民都忙于农耕生产,无暇经营植物。对此,在乡村庭院绿化景观设计时,应优选成活率高,养护管理需求低的植物,如竹子、石榴、香橼等。

(三)庭院围栏

民居建筑和围栏共同形成了庭院空间。围栏主要有砖体、木质栅栏和砖木混合三种结构。无论围栏采用哪种构成形式,都要注重美观性,突出地域特色。通常来说,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乡村,对防护要求并不高。为此,可以将围栏打造成木质格栅或竹篱笆等形式,贴近自然,感受淳朴。对砖体结构的围栏,可以在围栏外侧描绘“和谐乡村”宣传图景,一方面起到文化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增强围栏的美观性。

(四)休憩设施

休憩设施是指庭院中的连廊、花坛、桌椅等。为休憩设施设计时,既要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又要确保外观形态与整体庭院景观的协调性。从经济因素方面来说,有必要对庭院中的休憩设施的繁琐装饰予以精简,一方面节约投资成本,另一方面满足使用便捷性需求;再者,尽量应用节能环保材料與技术,以延长休憩设施使用寿命,减轻环境污染。

(五)景观小品

在庭院景观设计中,配置景观小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体景观的观赏性,突显乡村人文气息。景观小品的艺术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与庭院景观相互呼应,才能保证整个庭院景观体系的统一协调性。

配置景观小品要从视觉观赏性和文化内涵性两方面予以考量。首先,如果配置的景观小品不具有视觉观赏性,那么也就意味着景观小品失去意义;其次,景观小品作为彰显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有助于增强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改善庭院景观品质。

三、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模式

由于各个乡村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风俗等不同,庭院景观设计模式也各不相同。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较为常见的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模式主要包括城市休闲庭院景观设计模式、农家乐庭院景观设计模式和乡土庭院景观设计模式。

(一)城市休闲庭院景观

城市休闲庭院景观设计模式,是指在满足城镇居民视觉感官需求的同时,采用具有科技感的工程材料与技术,迎合现代化城市设计风格。对于距离城区较近,交通运输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的乡村来说,有必要参考城市休闲庭院景观设计模式。城市休闲庭院景观,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品质,还可以显著提升乡村风貌。尤为关键的是,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联合建设进程。

(二)农家乐庭院景观

对于距离城市较近,交通运输便利,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乡村来说,可以采用农家乐庭院景观模式。农家乐庭院景观模式是个体农户庭院景观与社会生产力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村民在自家庭院中种植枇杷、葡萄、杨梅、樱桃、草莓等经济作物,让前来领略乡村风光,感受乡土气息的游客自行采摘,既可以满足城镇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又可以为乡村居民创造经济收入,两全其美。此外,农家乐庭院景观还可以建设池塘,在池塘内放养鱼苗,并为游客们提供垂钓设施,让游客体验野外垂钓的乐趣。

总之,农家乐庭院景观设计模式,既是丰富乡村庭院景观,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三)乡土庭院景观

对于距离城市较远、保留原始生态环境样态的乡村来说,更加适用乡土庭院景观模式。近年来,在国内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以及国外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心下,我国在乡土庭院景观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乡土庭院景观设计不仅是现实生活改善的体现,也是传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乡土庭院景观模式不仅可以传承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促进乡土景观与乡土元素的有机整合与利用,增强乡村观赏性,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对于一些古村落庭院景观,要加大历史文化研究与保护力度,将历史素材与人文典故融合到景观设计中,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与自然环境,对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理念实行相应的调整,结合实际情况,对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方案予以灵活变通。由此,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推动乡村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逐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熊雪姣.具有乡土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15):51-52.

[2]吴昭娣.美丽乡村——“红色沙美”景观设计初探[J].江西建材,2018(1):11,14.

[3]邵展.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78-79.

作者简介:张海兰,硕士,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引领作用研究
关于南京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建议
衡水市桃城区完成“美丽乡村”规范建档工作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