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字理据影响下的甲骨文字体创新设计研究

2020-03-08贾婷婷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字体设计

摘  要:作为记录和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甲骨文具有丰富的字体形态。随着现代设计观念逐渐多元化,甲骨文传递着一代人的造字思维和审美观念,其外在形态与内在文化的研究渐渐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甲骨文的字体显现出人们感知万物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甲骨文多为象形字,但又脱离了象形文字的具体形态,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着重突出文字内涵的关键特征。从汉字造字理据角度对甲骨文字体的设计创新思路进行探讨,尝试用现代化的手法对甲骨文字体进行普及化的应用研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应用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以阐明汉字寓意于形的特性,从而为传统汉字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做出一些努力。

关键词:造字理据;甲骨文创新;字体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殷墟甲骨文在中原传统文化产业创新中的发展新思路”(2021-ZDJH-476)研究成果。

一、甲骨文字体概述

甲骨文原是商朝君主迷信鬼神,遂通过占卜甲骨来预测所占事件的吉凶,并记录在甲骨上,其文字称甲骨文。史料发现,当时的军事经济、民政生活都是用甲骨文记录,这也间接表明了当时甲骨文这一字体已接近成熟。甲骨文作为最早的系统性文字,与其前身象形文字一脉相承。甲骨文抛开了象形文字的抽象繁琐,但在表达事物意义上延续了象形文字的生动形象。本文主要研究甲骨文的字体设计与创新,将学术视角定位在甲骨文独到的造字之法和字体设计的创新,与当代流行元素关联,增加学术价值。以期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来拓展当代汉字设计的规律和其多元化应用。

(一)甲骨文的演变史

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又被称为“龟甲兽骨文”,即使载体坚硬,文字线条古朴平直,但象征性依然很强。古人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习惯结合人体自身和日常生活,以浓厚的图形方式表达。许多现有的甲骨文字形也还保留着原始图画的明显印记。正如周有光先生所说:“文字起源于图画,原始图画向两方面发展,一方面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成为文字。”从记录在册的的甲骨文来看,它不仅可以作为字词使用,还可以记录完整的话语和事件,已经完全不同于最初的图像文字。其形体结构也由独立体趋向合体,再加上大量的形声字涌现,这些都说明了甲骨文已逐渐发展成熟。

(二)甲骨文字体的文化价值体现

作为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为研究中国早期商代社会形态和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记录,以实物的形式论证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文明,使现代人得以窥探先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甲骨文作为最早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对研究中国汉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极大地扩展了汉语的交际范围和交流作用,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中华文明之所以可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的古老文明,正是因为有了甲骨文作为传承的纽带,一脉相承,从而缔造了中国积厚流光的绚丽文化史。

二、甲骨文字体的设计艺术特征分析

(一)甲骨文象形形式的视觉语言表征

甲骨文字体在创造过程中,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来塑造视觉语言,例如“云”这个字,先人通过提取客观云朵的轮廓特征,结合原始图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凭借甲骨文字形的象征特征,创造出“云”的甲骨文字体,字形是物形的直接映射或缩影。《周易·系辞》中“象也者,像此者也。”象物表意就是用“像此者”的字形来象征某种客观事物。例如,以人自身为根据:口、耳、眉、目;以动物形状为根据:鸟、狗、鸡、马;以植物形状为根据:木、林、森、叶。即便汉字的发音与字体形状分离,也可以单独从视觉上体会到它所表达的意思,就像索绪尔所指出的那样,“象征的特点是:它不是空洞的;它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根基。”这也正是甲骨文在表达形式上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 甲骨文象形字体的原生与衍生

殷商甲骨文字体质朴自然、挺拔遒劲而又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艺术表现形式上自由形象,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打造了基石。事实上,甲骨文始终保留了原始人类的淳厚和本真特性,將其原始形式作为习得的对象来衍生,更能表达艺术主体的文化层次和人文主义精神。再者,随着现代艺术文化形式逐渐多元化,各式各样的文化元素登上世界舞台,人们对艺术的追逐聚焦于传统文化,这使得书法家们偏爱从甲骨文原始形式中汲取灵感,基于传统文化形态创造更多的字体风格和表现形式,使甲骨文字体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甲骨文字体在现代设计中创新传承的意义

(一)甲骨文在现代汉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活化石”,甲骨文提供的信息比起一般的历史文献更加久远、真实有效。甲骨文诞生于中国历史的开幕时期,是汉字最早较为成熟的字体,更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甲骨文深埋在地下三千多年,在此过程中既没有后人对其篡改,也没有在传抄中发生错讹,是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

汉字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变,由象形文字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楷书、电脑字体,已经具有极其成熟的汉字体系和规模了。但仔细观察笔下的文字,从那一横一竖中,可以找到甲骨文的影子。

下面针对字体由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加以分析和说明:

金文将甲骨文中的大眼和鬃毛形象进行简化突出。篆文在承续金文字形的同时强调马鬃形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马蹄与马尾,演变成“四点底”。正体楷书简化了“马”的主题结构,并将“四点底”精简为一横。

从甲骨文到金文,鱼字鱼尾形状被简化成“人”形,篆文将“人”变形为“火”。隶书阶段,篆文字形中的“火”演变为“四点底”。楷书时期,则依据草书字形将“四点底”简化成一横。

由此可见,汉字发展早期,其结构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繁化,但随着它的演变,其结构方式也日趋稳定。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奠基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甲骨文就是一座恢弘的历史博物馆,它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化和思想方面绘制了社会的具体细节,并且展现了多维的社会文化水平。

(二)甲骨文字体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在字体设计中,随着人们对于电脑字体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字体层出不穷,但关于甲骨文的字体设计应用却屈指可数。由于其由来过程和造型演变甚至观赏性识别度等在国内民众中普及程度不是很高,了解形式趋于单一和老旧,造成甲骨文与当代艺术、现代设计的关联度比较低,以至于甲骨文在人们的脑海中还是以古文物的形象存在。

伴随着学科融合的趋势,美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日益受到重视,象形文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在一些保留图形化文字使用的国家,如日本、加拿大、美国等,都开始重视甲骨文的创新发展研究。在象形文字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日本等国家在设计的普及应用方面做得较为出色,不断产出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在中国,文字设计作品层出不穷,但普及度及文字的图形化应用却仍需不断探索,尤其是在象形文字的理论研究上,更多的是基于文字本身的含义来进行呈现,缺少了文化内涵的传递。近年来随着国潮风的再次兴起,甲骨文字被更多的设计师和学者注意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甲骨文的创新设计方面定会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

四、甲骨文字体创新设计探索新思路

(一)造字理据影响下的甲骨文设计创新探索

甲骨文映射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象形形态的过渡,再到笔画逐渐精简,极具美感,领悟自然规律,由模仿到自觉运用,逐渐掌握了自然创造美的规律,认识到美的现象,懂得美的奥妙,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人自己的审美。从甲骨文到楷书,我们在改进汉字的同时,汉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审美。汉字的笔画、构成都传递着中国文化中平衡、匀称等审美特点,作用于大众的思维方式,营造、规范着我们的生活,也激发着我们的灵感,在欣赏汉字的同时还可以运用这些规律去创造更多更优秀的设计。本次设计探索基于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对甲骨文的字体进行了创意再造化设计,尝试为传统汉字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做出一些努力。

(二)甲骨文字体形象的卡通化变形

学习汉字是儿童群体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可是汉字笔画繁琐,字形多样,对儿童群体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直以来,教育学家都在竭力寻找有效合理的幼儿汉字教育方式,希望既能注重到汉字的构造规律,呈现汉字的构字规则,又能体现汉字文化。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识字敏感期为2-7岁,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展现出使用右脑图像机能进行记忆的特点,呈现出对图像的高敏感性,因此将甲骨文字体卡通化变形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本次研究将字体进行卡通化再造(如图1),让儿童以图像的形式接触汉字,在引起儿童群体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儿童学习汉字。甲骨文既具有图画的性质,又与现代汉字有着密切联系,将甲骨文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进行卡通化变形,更能激发儿童对于识字的兴趣,也更益于其对于汉字的记忆与其内在含义的理解。

(三)甲骨文字体创新设计的衍生应用

将甲骨文字体进行卡通化变形帮助儿童学习汉字只是甲骨文的创新应用之一。在承载普及教育功能的同时,让甲骨文走近儿童的生活,让文化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真正做到文化的活用。甲骨文既具有文字的优美性,又具有图画的简洁性和可视性,这些特点让甲骨文适应于多种形式的组合、设色及叙事化,创作出各种主题风格的甲骨文创新设计衍生应用(如图2)。例如让甲骨文字体和动物的局部特征进行叠加组合,创作出各种卡通形象的书签;将甲骨文字印在对应动物玩偶的表面,让儿童在玩乐中实现汉字启蒙;各种关于人文、生活的创意创新衍生应用,进行系统的组织和推广。这些都可以是甲骨文融入现代生活的良好渠道。

作为中国的特色传统字符,又是契合当代时尚设计潮流的创意符号,如果想让甲骨文在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不仅需要专业性的研究,还必须经过创意创新领域对其艺术化的打磨,让远古文字“活”在我们身边,让这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汉字在年轻人中传承下去。甲骨文能够再次登上现代设计新舞台,表明了中华文化逐渐被大众认可,证明传统文化一样可以行走在潮流前端,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走向世界,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敏.当甲骨文进入语文课堂[N].语言文字报,2019-04-17.

[2]卫坚.汉字寻踪(上)[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4-12.

[3]陈桐生.甲骨文影响中华思想文化的三大渠道[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3-111.

[4]梁洁.汉字造型源流探析—以《说文解字注》《说文释例》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6-79.

[5]马萧林.进一步加強对甲骨文的宣传推广[J].语言战略研究,2019(2):8-9.

[6]董晓波,胡波.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J].台声,2019(4):100.

[7]金永春.十二生肖的视觉构形特点与构件功能变化[J].汉字文化,2019(1):117-119.

[8]卫坚.文字载体的前世今生[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2-19.

[9]朱歧祥.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选释——速、、见[J].中国文字研究,2018(2):1-10.

作者简介:贾婷婷,郑州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设计、品牌传播。

猜你喜欢

字体设计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探析
高校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
浅谈新媒体艺术对字体设计的影响
浅谈文字设计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字库在设计中的局限性——以食品包装为例
数字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的互动性创新表现
浅谈LOGO中的文字
论字体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改革新思路
篆刻艺术思维对字体设计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