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羲之湖州为官之考辨

2020-03-08蒋君慧彭庆阳

书画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湖州王羲之

蒋君慧 彭庆阳

内容提要:关于王羲之曾任吴兴太守一事,由于《晋史》没有记载,传世文字也少有涉及,故在过去难以下定论。本文试通过王羲之在湖州为官时期的艺术活动以及地方志史料的记载,来确认王羲之湖州为官的史实。

关键词:王羲之;湖州;吴兴太守;升山

吴兴(今浙江湖州)自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以来,一直为江表大郡之一。这里有着特殊而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自东晋(包括宋廷南迁)士人南下,典雅深沉的“精英文化”与本土原有的自由天真的当地文化相结合,遂生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自古以来,湖州又是著名的“文物之邦”,具有深厚的文化遗产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元赵孟頫《题先贤张公十咏图张先子野之父》赞曰: “吴兴潇洒郡,自古富人物。”[1]仅琅琊王氏一族在此为官或客居的文学艺术家就有王羲之、王坦之、王献之、王胡之、王僧虔、羊欣、智永禅师等人,谱写了璀璨的人文篇章,其中以王羲之在湖州为官最为显名。

“书圣”王羲之( 303-361)步入仕途,最初官职是秘书郎,后朝廷以其少有美誉,公卿爱其才器,先后被委任临川内史、江州刺史、吴兴太守、会稽内史等职。因《晋史》没有记载,传世文字也少有涉及,故关于王羲之在湖州为官之事在过去没有定论。但通过王羲之在湖州的逸事佳话以及地方志史料的记载来看,王羲之确实曾任过吴兴太守一职。

一、王羲之在湖州的逸事佳话

到浙江湖州中国湖笔博物馆参观,常常会听到关于“书圣”王羲之与湖笔的故事。王羲之当年为了得到心爱的毛笔,曾亲手写过《求笔帖》给制笔世家安徽宣州陈氏,明谢肇淛《五杂俎》记载: “相传宣州陈氏,世能制笔,有右军与其祖求笔帖藏于家。”机缘巧合,永和四年(348),王羲之来到吴兴(今湖州)任太守,当时的湖笔制作已出现了金银铜和琉璃象牙笔杆,堪称豪华。王羲之认为笔杆越重,反而影响书写发挥。明陶宗仪《说郛》记有王羲之《笔经》一文,云:“昔人或以琉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踬矣。”湖州盛产竹子,于是,轻灵的竹梗从此就成为湖笔笔杆材料的首选。永和七年(351),王羲之改任右军将军、会稽(今绍兴)内史。永和九年( 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使用湖州带去的鼠须笔和茧纸,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雅集上成就了人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王羲之与湖笔的故事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还有一则关于他和“裹鲊”美食的故事在当地也是妇孺皆知。裹鲊是当时吴兴的一种美食,乃经过腌制并拌米粉用荷叶包裹而蒸的鱼块,今仍存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对裹鲊制作方法有详尽的记载:

作裹鲊法:脔鱼,洗讫,则盐和糁。十脔为裹,以荷叶裹之,唯厚为佳,穿破则虫入。不复须水浸、镇迮之事。只三二日便熟,名曰“曝鲊”。荷叶别有一种香,奇相发起香气,又胜凡鲊,有茱萸、橘皮则用;无亦无嫌也。

王羲之经常用裹鲊送给亲朋好友,他在吴兴任上所写的《吴兴鲊帖》(已佚)、《裹鲊帖》两帖便是送裹鲊时所附的便条。

《吴兴鲊帖》释文:

今付北方脯二夹,吴兴鲊二器,蒜条四千二百。

此帖收录在明末湖州诗人董斯张所撰的《吴兴备志》中。

《裹鲊帖》释文:

裹鲊味佳,今致君。所须可示,勿难。当以语虞令。

《裹鲊帖》为草书,3行18字,高29厘米,入刻《宝晋斋帖》。元趙孟頫《论书》诗对王羲之《裹蚱帖》给予了由衷的赞誉:

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入云;襄鲊若能长在世,子鸾未必可惊人。[1]

清王澍《竹云题跋》称:

《裹鲊帖》乃右军晚年书,笔力沉劲,独最他帖。故薛绍彭赞有“右军为书,暮年更妙,《裹鲊》一出,众帖咸少”之语。真迹在北平孙少宰承泽家。[2]

清杨守敬《学书迩言》载:

《裹鲊帖》,明末真迹尚存,孙退谷尝刻之,有米友仁跋。余《邻苏园帖》从之出。[3]

以上关于王羲之的逸事佳话在《影响中国的湖州人》(中华书局,2019年版)、《翰墨清远——湖州历代名家书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湖州》(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版)等书中均有不同的记述。这些亦可作为王羲之湖州为官的资料来进行研究。

二、王羲之湖州为官的方志记载

(一)王羲之与升山

在湖州东郊10公里处有个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的山村——升山村,村因“升山”而名,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去菱湖狄港,就是升山塘老”之美誉。升山原称欧余山、欧亭山。清同治《湖州府志》载: “越王无疆封会稽,为楚所灭。无疆子碲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相传东晋时,王羲之做了吴兴太守,常携同僚诗友“升登”于此,并在山上构筑了乌亭。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撰《吴兴入东记》记载: “晋王羲之为太守,常升此山,尝顾谓宾客日: ‘百年之后,谁知王逸少与卿游此山乎?!因有升山之号。”天监二年( 503),吴兴太守柳浑召吴均为主簿。《吴兴入东记》盖作于天监十六年( 517)春,并作为地理类收录到吴均三十卷著述《齐春秋》中。吴均是当时颇有成就的文学家,而且他任吴兴主簿距王羲之去世仅140多年,其所记当属可靠。作为研究王羲之的资料,《吴兴入东记》有着很高的价值,它可以校补《晋书》本传对王羲之记载的不足。关于王羲之与升山,唐颜真卿在吴兴刺史任上所撰的《石柱记·山川-升山>也有记载:“吴均《入东记》(碑)、晋吴兴太守王羲之(所筑的)乌亭。”[4]《石柱记》记载浙江湖州地区古今多种情况,故历来被人视作志书一类。清目录学家、藏书家周中孚(湖州人)在《郑堂读书记补逸》中对《石柱记》有详细记述:

唐颜文忠真卿为湖州刺史时,尝记境内山川、陵墓、古迹、古器,镌诸石柱,立于杼山,……历七百余年,竞至湮没,赖宋次道敏求《颜鲁公集》载有记文,然亦仅存乌程、长城、安吉三县,……(后)为乾隆初修志者之取资。[5]

明文人张羽早年随父宦江浙,后徙于吴兴,明曹学俭编《石仓历代诗选》中收录了张羽的《游升山》,诗云:

升山横道旁,秀色佳有余。虽微千仞冈,层峦自萦纡。右军晋高士,曾此眺郊墟。苔径存遗迹,千载没荒芜。想当登临日,俯仰凌八区。放浪形骸外,游目多所娱。惜无登高作,俪彼兰亭书。我思见其人,临风一踟蹰。

“右军晋高士,曾此眺郊墟”则说明王羲之曾登临升山游览。

(二)地方志及史料的记载

南朝梁、齐时期的陶弘景与吴均是同时代人,其《与梁武帝论书启》云:

逸少自吴兴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6]

此中所记明确王羲之任吴兴太守。

唐大历年间吴兴刺史裴清所撰的《吴兴太守历官记》刻于吴兴名碑《晋太守谢公碑》的背面,镌有“自晋王羲之洎陈任忠凡四十四人”[7]名单。

唐诗人顾况是湖州人的女婿,唐僧皎然《送顾处士歌》序中有证:“吴兴邱司仪之女婿,即况也。”顾况多次到湖州并撰《湖州刺史厅壁记》云: “江表大郡,吴兴为一……其刺史沿革不同,或称太守,或称内史,或称都督……其鸿名大德,(太守一职)在晋则顾秘、顾众、陆统、陆纳、谢安、谢万、王羲之、坦之、献之……”[8]

元吴兴人赵孟頫撰有《湖州路总管府题名记》记载王羲之曾为吴兴太守。

《浙江通志·职官》在“吴兴郡太守-内史”一栏中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录,湖州历代志书中也有记载。

另外,关于王羲之湖州为官年代,一说永和年间(约348-350),一说宁康、太元年间(约373-379),关于二者之说就要提及一下王羲之的生卒年问题。由于《晋书>本传、《世说新语》刘注等历史文献没有关于王羲之生卒年的记载,故有多种说法。迄今为止,王羲之生卒年有六说:303-361年、304-362年、306-364年、307-365年、321-379年、303-379年,现学界多采用303-361年说。今从《郗璿墓識》(石藏会稽金石博物馆)可知:王羲之在其夫人过世之时(升平二年即358年)“年五十六”,推算其生年应为303年。既然“年五十九卒”,当为后其夫人三年过世(升平五年即361年)[9]。有此铁证,王羲之生卒年应定在303-361年,那么关于王羲之出任吴兴太守的年代(约373-379)也就不成立了。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王羲之湖州为官时期的艺术活动考辨,可以确认王羲之曾任过吴兴太守。王羲之在湖州为官期间,不仅把吴兴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政通人和,而且经常与名儒雅士聚集在湖州进行文化活动。这无疑增加了湖州文化的底蕴,也丰富了“江表大郡,吴兴为首”之说。

参考文献

[1]赵孟頫.松雪斋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1

[2]王澍虚舟题跋;竹云题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3]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

[4]颜真卿颜鲁公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车吉心齐鲁文化大辞典[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6]历代书法论文选[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7]赵明诚金石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9

[8]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9]张笑荣郗蝽墓志考辨[J].绍兴文博,2008 (7)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

湖州王羲之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黄鹤手绘插图作品
王羲之送字
王羲之送字
王羲之和鸭儿饺子铺
大书法家王羲之
“两山”理念湖州探路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
书圣王羲之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