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08曾桂花
曾桂花
摘要: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具体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能将原本复杂的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避免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畏难心理。多媒体集图片、音频、视频等于一体,教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加以应用,让学生直观地观看物理实验,了解具体操作,有利于教师展开后续的知识探究过程。如在教学“比萨斜塔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物理学家伽利略当年做实验的模拟动画视频,通过视频、音频、图像三者的融合,创设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学生对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中的物理知识生成更生动直观的认识,加深记忆,纠正了“重量越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更快”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了“自由落体”物理知识的概念和含义,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更好地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教师应把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课堂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建立线上实验教学平台,通过互联网强大的技术优势,实现对物理实验生动详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操作的认识。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还可以创建全国范围内共享的高中物理实验操作平台,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开展模拟实验操作,与教师互动交流,减少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次数,以便学生在线下课堂中可以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的动手操作过程,提高物理实验的操作效率。反复多次的实验演练,对于加强实验内容的掌握效果非常明显。如学生可以在学校开放性的实验网站上进行电路连接的实验练习,并反复练习,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电的恐惧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电路物理知识。
三、利用仿真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技术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大大降低物理实验材料的成本投入,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光学实验”时,由于教学活动往往在白天进行,以至于光学实验的效果不能完全实现,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师就能在大屏幕上先制作出一种黑暗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屏幕观察光的各种作用,加深学生对光学物理知识的学习。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高中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将这种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真正相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利用传感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传感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教师将传感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物理现象,了解物理知識,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在“压力、位移、温度”等实验过程中,传感信息技术发挥出了强大的优势,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如在开展“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利用传感信息技术,可以迅速测出速度的准确数据,与传统实验相比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准确性也更高。
通过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仿真信息技术、传感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互相结合,促进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营造了良好的高中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认识到物理学科的价值,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更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
[2]杨映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与方向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3]杨孟圆.利用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电磁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