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与有效途径
2020-03-08刘红
刘红
摘要: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教学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持久的兴趣,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审美素质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而音乐是审美教育的载体,它通过优美动听的音符、艺术实践产生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1.构建教学情境,确保教学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若音乐知识过于抽象,那么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较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时,应当将较抽象的音乐知识融入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该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本身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欲望。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较快,多媒體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图像、动画、声音及文本有机融合起来,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变为具象。
2.合理利用音乐游戏
在选择游戏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创编肢体动作。通过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强化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教学《找春天》这首歌曲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把课前准备的一些与春天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伴随着“春来了”的歌声,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景象,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都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随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结合作品旋律节奏的变化,与学生共同创编了肢体动作,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
3.转变教学方式
一直以来,音乐教学都是以教师为重点的,由于教学器具的不充分,导致教师无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直接接触音乐器具,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探究,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尽力减少教学的弊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之间建立小组,让每个学生创建几个音符,再将音符整合交给教师,由教师配合弹奏,将乐曲变成小组的组歌,并让学生给组歌填词,丰富音乐内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4.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会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是因为小学生并未构建自身的价值观念,对于外界相关事物的认知还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养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基本教学理念,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应当使用更积极的鼓励与评价,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课堂评价不但能够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向给予引导。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努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树立愉快教育、“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通过有效的途径实施音乐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素质及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
[1]法文迪.德育寓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
[2]张翼.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北方音乐,2019(2).
[3]刘桂芳.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途径探究[J].学周刊,2018(24).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凤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