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基质对石仙桃生长及天麻素含量的影响

2020-03-08郭晓云李莹谢月英缪剑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长指标生物量基质

郭晓云 李莹 谢月英 缪剑华

摘要:以珍珠岩混合不同比例的泥炭土、木糠,吸水石混合木糠为基质,采用贴树法(苔藓包裹根部)研究不同基质对石仙桃生长、生物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通过调查比较确定适宜石仙桃栽培的适宜基质。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石仙桃的根长、假鳞茎数目、假鳞茎高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生物量和全草天麻素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其中在珍珠岩和泥炭土的2种混合基质处理(T1处理和T2处理)下,假鳞茎数目、高度和收获生物量指标优于其他,且在珍珠岩和泥炭土体积比2 ∶ 1的基质中全草天麻素含量较高,可以初步确定珍珠岩和泥炭土体积比2 ∶ 1是石仙桃引种栽培的较好选择。

关键词:石仙桃;基质;石仙桃;生长指标;生物量;天麻素

中图分类号:S567.23+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21-0193-03

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为兰科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石仙桃作为药用植物,药用部位为假鳞茎或全草,具有养阴润肺、清热解毒、利湿、消瘀之功效,民间常用于肺热咳嗽、咳血、吐血、风湿疼痛、湿热浮肿、跌打损伤等疾病。药理研究发现,石仙桃具有镇痛、抗疲劳以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1-4],用石仙桃提取物制成的单方制剂——头痛定糖浆,是国家准字号药品,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机能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5-6]。石仙桃不仅具有明确的药用价值,还可食用,同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7-9],资源需求量较大。目前,石仙桃药材来源以野生为主,本身生长缓慢、繁殖率低,再加上过度采挖已导致物种接近或处于濒危状态[10-11],为防止资源枯竭,也为了获得稳定优质的药材基源,必须对石仙桃进行引种栽培,进一步实现野生变家种及药材标准化生产。

栽培基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同属兰科的药用植物铁皮石斛、金线莲、霍山米斛的相关研究表明,栽培基质对生长发育和药材品质具有显著作用[12-14]。本试验参考常见药用兰科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结论,使用经济易得、通风透气的材料作为栽培基质,研究并比较在不同基质中石仙桃的生长、收获并分析生物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適宜的栽培基质,为石仙桃的引种栽培和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从靖西县壮族端午药市购买的野生植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刘寿养教授鉴定为石仙桃,移栽前假植于吸水石碎块与泥炭土混合基质中。

1.2 方法

1.2.1 试验处理 试验材料于2011年7月11日种植于广西药用植物园引种驯化大棚。试验设7个处理,即为珍珠岩+泥炭土(体积比为2 ∶ 1)、珍珠岩+泥炭土(体积比为1 ∶ 1)、珍珠岩+木糠(体积比为2 ∶ 1)、珍珠岩+木糠(体积比为1 ∶ 1)、吸水石+木糠(体积比为2 ∶ 1)、兰石,依次编号T1处理、T2处理、T3处理、T4处理、T5处理、T6处理,而T7处理是用以往传统方式贴树法(把植株假鳞茎固定在树桩上,外层包裹苔藓)。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T1处理至T6处理盆栽,每个处理50盆,T7处理用10个树桩,每个树桩固定5组,7个处理的每盆或者每组2个剪掉叶片的假鳞茎,试验期间定期喷水(下雨期间不喷水,不下雨3 d喷水1次),不施用肥料。

1.2.2 叶片光合参数测量 于 2012年8月28—29日、2013年8月15—16日09:00—11:00,采用 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COR,USA),每个处理随机选取健康成熟叶片15张,进行叶片净光合速率(Pn)观测,同时记录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

1.2.3 生长数据测定 2014年8月20—24日采收石仙桃,测量各个处理每组或每盆中的假鳞茎数量、假鳞茎长度、假鳞茎直径、根长、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生物量等数据。

1.2.4 天麻素含量测定 所有植株于50 ℃下烘干粉碎,将每个处理的所有样品分成3组,测定样品天麻素含量,测定方法参照林丽聪等的方法[15]。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数据,利用LSD分析数据间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由表1可见,各处理叶片光合参数有明显差异,T1处理和T2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各处理中较高,T3处理、T6处理和T7处理的较低,说明不同处理叶片固碳能力有差异,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叶片光合作用有明显影响。

2.2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生长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根长、假鳞茎数、假鳞茎高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的影响见表2。

2.2.1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根长的影响 从表2可见,不同处理间平均根长有明显差异,其中T1处理根最长,达到29.54 cm,T4处理、T6处理和T7处理的根较短,其他处理介于二者之间。

2.2.2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假鳞茎生长的影响 假鳞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器官,能够储藏水和养分,是兰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特征。石仙桃的每个假鳞茎顶端生2张叶片,假鳞茎对植株和叶片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由表2可见,T3处理、T6处理和T7处理的假鳞茎较少,T1处理、T2处理、T4处理和T5处理的假鳞茎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T3处理、T6处理和T7处理(P<0.05)。假鳞茎的高度和最大直径可以反映假鳞茎的大小,由表2可见,不同基质对石仙桃假鳞茎高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T1处理、 T2处理的的高度分别达到61.80、57.39 mm,表现较好,T3处理、T6处理和T7处理的高度较低。T1~T6处理的假鳞茎最大直径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大于T7处理(P<0.05)。

2.2.3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叶片生长的影响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由表2可见,不同基质对石仙桃叶片长度和宽度的影响显著,其中T1处理的叶片长度最大,达到14.18 cm,T3处理的叶片长度最小,为9.73 cm。T7处理的叶片宽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生物量的影响见图1,各处理间生物量有明显差异,其中T1处理和T2处理的生物量较高,T3处理、T6处理和T7处理的较低,处理4和处理5介于中间,说明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生物量有明显影响。生物量高的T1处理和T2处理有共同特点,基质有珍珠岩和泥炭土组成,说明此类基质适合石仙桃生长。

2.4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天麻素含量的影响

天麻素为石仙桃中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天麻素含量的影响见图2。各处理间有明显差异,其中T3处理天麻素含量最高,达5.38 g/kg,T6处理最低,为1.63 g/kg。说明栽培基质不仅影响石仙桃的生长,而且对活性成分天麻素的形成和积累有显著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野生环境中,石仙桃常生于树上或岩石上,根系裸露[11-12],人工栽培须要使用通风透气、排水良好的基质。本研究依据石仙桃的生长特性,设置7种栽培基质,经过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石仙桃的根长、假鳞茎数、假鳞茎高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生物量和天麻素含量影响达显著水平,说明石仙桃对基质的变化敏感,可以通过对不同栽培基质使用,达到科学栽培的目的。本研究以生物量和生长指标为参考,结果表明,T1处理和T2处理的假鳞茎较多,高度值较大,虽然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不是最大,但收获生物量较高,就生物量来说,处理1和处理2即珍珠岩和泥炭土的混合基质是较好的选择。石仙桃是药用植物,用于防病治病,对头痛疗效確切并有单方制剂头痛定糖浆,因此其有效成分含量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用石仙桃中的镇痛有效成分天麻素含量为考察指标[15]。不同栽培基质对石仙桃全草天麻素含量影响显著,按照天麻素含量的高低依次排序为T3、T1、T7、T6、T2、T4、T5,其中T3处理的天麻素含量最高,但T3处理的生物量收获较低,综合生物量收获和天麻素含量,采用T1处理基质,即珍珠岩和泥炭土体积比2 ∶ 1为理想的石仙桃引种栽培基质。另外,把石仙桃固定于树桩上栽培是以往人们常用的栽培方法之一,但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栽培石仙桃生长较为缓慢,收获生物量较少,不是石仙桃栽培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洪旭,吴春敏,林丽聪,等. 石仙桃镇痛有效提取部位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4):34-36.

[2]刘建新,周 俐,周 青,等. 石仙桃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的动物实验[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157-159.

[3]周红林,刘建新,周 俐,等. 石仙桃提取物对小鼠运动疲劳和缺氧的影响[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2):177-179.

[4]刘建新,周 青,连其深. 石仙桃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24(2):119-121.

[5]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词典:上册[M]. 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9册[M].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4.

[7]温秀萍,林青青,杨成梓,等. 药食两用石仙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J]. 海峡药学,2015,27(6):46-47.

[8]邹壮凌,黄 平,曾虹婷,等. 药食两用石仙桃生物活性功能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2017,44(2):61-62.

[9]王晓燕,黎 理,朱 华. 石仙桃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42-44.

[10]刘保财,黄颖桢,赵云青,等. 野生石仙桃立地环境与生长特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7,32(8):864-869.

[11]凌丹燕,马巧群,吴 梅,等. 珍稀药用植物石橄榄的资源调查及栽培技术[J]. 园艺与种苗,2018,38(12):11-12,19.

[12]姚 亮,俞年军,彭代银,等. 不同栽培基质对霍山米斛总多糖含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7(3):155-159.

[13]张玲艳,王宏权,闻高娜,等. 金线莲栽培基质筛选试验[J]. 热带农业科技,2017,40(1):26-27.

[14]谢 静,许环映,吴建涛,等. 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7,38(1):28-32.

[15]林丽聪,吴春敏,陈海滨,等. RP-HPLC法测定石仙桃中天麻素和天麻苷元[J]. 中草药,2008,39(2):283-285.袁 锐,方 苹,刘训猛,等. 感染鲤疱疹病毒2型对异育银鲫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1):196-201.

猜你喜欢

生长指标生物量基质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直干蓝桉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
生物量高的富锌酵母的开发应用
基于SPOT-5遥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积量
水分胁迫对烤烟氨同化和生物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