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素养导向下的中职德育教学研究

2020-03-08吴玉琴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3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德育中职

【摘  要】对于中职教育来说,除了智育教育,也应重点关注德育教育。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研究备受关注。而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重基础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较为突出,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稳步推进的制约因素,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育教育实效。因此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探讨必不可少。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主导方向,其与工匠精神等融合,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正确方向引导和策略支持,本文主要就职业素养导向下的中职德育教学进行探讨,以提出其行之有效的推进举措。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德育;研究

引言

中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教学影响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导向更清晰,在德育教育中也应坚持职业素养培养的大方向,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双提升,以学生思想认知的强化,实现其德育行为的转化,更高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当前市场人才竞争更激烈,中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职业素養导向下的中职德育教育使得学生不仅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到位,且能力素质突出,更受企业青睐。因此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必须自觉以职业素养为导向,为引领。

1.职业素养的基本含义

职业素养是当前中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是符合职业要求和规范,可以指导学生个体完成思想内化与行为外化的综合性素养,其涵盖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职业素养又有显性素养与隐性素养之分,其中显性职业素养是学生掌握基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而隐性的职业素养是学生逐渐形成的职业认知、职业发展态度和职业道德等。学生职业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这离不开德育教育的支持。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必须做好职业素养导向的关注,让两者结合,取得理想的教育预期。

2.新时期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其一是敬业、奋斗等进取精神。中职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必然对应的是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敢于乐于奉献自我。忠诚于职业,端正工作态度,精益求精,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其二是职业认同感,具有职业敬畏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强化专业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呈现最好的作品或者工作状态,充满职业的敬畏感,不怠慢,不敷衍。其三是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培养中也强调专业能力,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产品的高品质,凭借着高超的专业技能,创造出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作品。专业能力是致匠心的基础要求,更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其四是创新能力。时代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大方向,而创新精神也熔铸于职业素养中,匠心传承,创新发展,让作品独具特色但品质卓越。只有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才能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术人才,才能奠定我国创新发展的职业人才基础。

3.职业素养导向下中职德育教育现状

当前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也存在部分问题,特别是职业素养关注不足,影响了其导向作用的发挥。中职院校缺乏职业素养关注意识,将重点放在了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自控能力差,学习自觉性差,无法理解复杂枯燥的专业知识,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学习抵触,专业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基本上处于专业技能学习松懈,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的状态。学生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无法有效地开展团队合作等,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部分中职院校虽然意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也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但却无法落实到德育教学中,无法落实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学校方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企业人才需求关注不到位,职业素养培养不理想。

4.中职德育教育中职业素养的渗透策略

4.1课堂为阵地,素养教育贯穿课堂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主阵地是课堂,因此职业素养教育与其在德育教学中的渗透必须贯穿于课堂始末,融汇于教学点滴之中。一方面是德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的变革,与职业素养引导结合起来。教师综合市场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际,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强化学生职业品格的塑造,带动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基于不同专业特点,进行职业素养的教学引导。另一方面课堂中加强情怀引导、细节积累。教学中注情怀引导,结合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热爱职业的职业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行业学习榜样,在榜样偶像的带动下更加热爱工作,追求工作的精益求精和无私奉献。强调细节积累,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复习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自主克服困难,不认输,勇于拼搏等,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锻炼,参与各项技能比拼,不敷衍,不马虎。

4.2强化校企合作,拓展德育深度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坚持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导向,单纯依靠职业院校是不够的,可以走校企合作之路,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基地,在产教融合中磨炼学生意志,提升其专业实操能力。职业院校的虚拟实验室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还有一定差距,学生要想真正感受工匠精神,获得职业素养教育体验,完善德育认知,就必须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在与工匠人员的交流沟通中,在实际的生产作业锻炼中,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具体多元体现。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推行学徒教学机制,就是产学融合的有效尝试,是职业素养导向下德育教育的新举措。学生在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实践体验,更能强化其职业认知,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融合,在工匠师傅的言传身教影响下,提升完善自我。

4.3打造双师教师队伍,德育落地于实践

要想让职业素养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取得德育教育的实效,必须落地于实践。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必须突出专业实训,借助双师队伍的打造,给予学生更真实与专业的实践模拟体验。实训室设计必须契合企业生产流程设计布局,设备摆放与产品生产符合企业流水线作业要求。借助模拟实验室、教学仿真设备,真实案例,带动教学实训。借助双师型教师队伍,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加强实训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坚持学做合一,基于工作过程,技术难度,整合教材,分解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积极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发挥其实践实操的自主性。同时引导学生实训总结与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职业素养的认同,精神指导实践,实现中职学生匠心精神的内化、职业素养的内化与德育的行为转化等。

5.结束语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职业人才培养是主导,因此职业素养理应成为德育教育的引领方向。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当前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培育是一致的,而德育教育也不仅仅是德育课堂阵地,更有专业课堂阵地支持,在教学中,在人才培养中,将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熔铸与德育课堂、专业教学中,让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落地,让学生成为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高的新时期匠心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树平.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1):124-125.

[2]陈静.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1):87-89.

[3]李辉.试论职业素养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J].国际公关,2020(10):154-155.

[4]杨文娟.对中职生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134-135.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行为冷暴力防控策略研究 》(1628090092A)。

作者简介:吴玉琴(1970.0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中职讲师,研究方向为论中小学校园欺凌及其防控。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德育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