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
2020-03-08张晓飞
张晓飞
【摘 要】历史课程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包含了国家的历史事件,还有一些人文特征及重要的政治决策,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情境教学逐渐发展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在课上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用客观公正的眼光审视、借鉴历史,吸取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得失认识及经验教训,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历史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的教学书,内容比较多,并且冗杂、枯燥,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化了學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产生。历史知识富有哲理、引人深思,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学科的魅力得到了有效展现,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历史,并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加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价值,更能够体现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学中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层次化,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历史教学也因此更加活泼、生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不断增加,在多媒体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教学技术的辅助下,初中历史教学与情景教学实现了完美结合,这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利用多媒体情境,激活学生史料证明思路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具备了史料实证能力,初中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历史价值。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史料论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境辅助课堂教学,弥补课本中史料不足的问题,从而强化学生史料证明能力。
比如:《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中论证“两宋和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繁荣”的史料课本中的素材非常少,缺乏史料素材学生很难进行史料论证。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有关“两宋、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繁荣”的影像,包括地块版图、战争场景,街景繁荣、文化艺术作品等场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两宋、明清时期经济与商业的繁荣盛况。引发学生史料证明的切入点,激活学生史料证明思路。在这个基础上,再播放一组史料,包括:历史地图、著名战争(注明出处)、文物图片(著名发掘地、出土时间、发掘单位等重要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史料论证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历史知识储备量。
2.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问题情境”是教师结合具体问题有目的的为学生营造生动、真实情境,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归纳,问题情境具有启发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特点。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调动下,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会得到前所有为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与体悟效果也会更好。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借助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促进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要找准“问题”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學生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创设,多元化的问题创设,以及新颖的问题,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更加容易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生成。
比如:课上教师先抛出问题,为学生预留一个悬念:“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年爆发以来,势头逐渐迅猛,那么却因为一件事情,太平天国却走向了灭亡,那么大家知道这是哪件事吗?”
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创设,很快引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在问题的促使下,初中生开始积极翻阅课文并查询资料,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可见,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加浓烈,并通过自主学习与总结、探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进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教师与学生一同研究和讨论中得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导火索是鸦片战争,而天平天国起义则是从金田起义开始。初中历史知识点零散,学生记忆和理解难度大,通过这样的方式,初中生学习效果和效率更高。
3.运用情境体验,塑造学生历史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体验法,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正确、客观、科学的理解。要把学生带入相关的情境,视频资料就是很好的情境教学手段,观“景”生“情”,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的学习,就可以借助《开国大典》这一史料视频,历史重现,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现场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再比如:“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为例,这一课的重点是掌握孔子思想主张和成就,了解老子及其思想军事主张。以此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科学的历史价值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这样一个历史小故事:孔子和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在驾车去晋国的途中被一个小孩挡住,小孩在路上玩着碎瓦片。此时,孔子说道:“你不应该在路当中玩耍,这样就挡了我们的路。”小孩却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瓦片摆出一座城,此时,小孩又开口了:“您说,是您的车该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一时间,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个孩子很懂礼貌,也很有思想,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多大了?”,孩子回答:“我叫项襄,今年7岁。”孔子转过头,对他的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孔子谦虚、热爱的品质,也恰恰印证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教师运用情境体验法,组织几名学生去表演这个历史小故事,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孔子仁爱、恭敬、谦虚的品质,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做事原则,以及“不耻下问”的做人道理,有利于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的形成。
4.结束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加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情境教学法的融入,提升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为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祝玲英.核心素养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落地[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2.
[2]吴民兴.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