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运动技术教学之课堂

2020-03-08周浩群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实心球要素阶段

周浩群

摘要:本文以运动技术构成动作要素为视角,围绕运动技术构成要素以初步认知、实践磨合、内化运用为逻辑递进主线,从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等方面,对运动技术教学上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和帮助,目的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对运动技术的认识,为小学阶段运动技术教授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字:运动技术;动作要素;指导;帮助

小学生思维阶段处在直观形象、本质抽象的水平,在学习方面以第一信号系统为主,视觉听觉最为敏感。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中教授运动技术时,可先从这个运动技术构成动作要素入手,依据这些运动技术中动作要素的特征,从运动技术构成动作要素为出发,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学习、掌握、运用运动技术,发展小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和粗略的运动技术。

一、巧设置,有效导入促初识

一堂成功的课堂,有效导入是基础,导入时以身体活动或者运动方法为基础,对动作路线、身体姿势、动作节奏等提前“预热”,为复杂的技术动作埋下伏笔,为难理解技术动作做下铺垫。结合课堂实际,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1,问题导入,课前,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提出教材有关的问题。如仰卧推起成“桥”,我们会提问:在生活中看到过拱桥吗,特征是什么?当人身体仰卧时,怎样用身体造“桥”?

2,实验导入,设置对比实验,达到运动技术教学中的正误对比,优劣对比。如双手前抛实心球教学中,教师示范不同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对比投掷远度。

音乐导入,教师把传授的技术知识放到一定的节奏和旋律当中去。如篮球的原地高低运球与“兔子舞”音乐结合。

3,形象导入,媒体,模型,实物,或者场地器材等形象手段。如肩肘倒立字母“L”展示。

侧手翻用“风车”展示等。

二、 趣练习,体验磨合促发展

导入阶段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了正确动作概念,或者提前“预热”动作路线、身体姿势、动作节奏等动作要素;也就是大脑已经“认识”初步身体活动或者运动方法。而接下来这个阶段主要的目标,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身体按照一定的任务,通过身体练习,实践认知一系列具体的身体动作或动作组合。帮助学生在身体练习时能够在正确的概念的基础上,把动作能够做得出,做得完整。

1.体验实践 ,突显本真

情境教学是小学阶段常用的教学手段,在情境教学为了避免牵强附会的情节叠加,在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服务教学重难点,注重技术的迁移,有的放矢。在情境体验中要把握住技术的本质,实践认知构成运动技术的动作要素,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动作要素隐伏于情境动作中,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如水平一立定跳远的技术学习中,创设“高人、矮人”的游戏情境,通过语言创设虚拟情境,模仿超人跳过障碍抓坏人游戏,“高人”是双手上举,“矮人”是双手后摆,屈膝下蹲,“超人”,双脚蹬地,手臂上摆动,跳过障碍,落地屈膝成为“木头人”。水平二足球脚内侧踢球,创设钟摆“摆一摆“,踢球腿展髋,大腿带动小腿击球,像钟摆一样,摆动腿击球。来认知摆动腿击球的形式和方向等。

2. 创设花样,融会贯通

练习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以水平二双手前抛实心球为例,以身体动作构成要素为切入点,联合学生的兴趣,多种方式抛投实心球练习。身体姿势上,分坐姿盘腿投球、坐姿直腿投球等;动作节奏,设置听信号前抛、自喊自抛、听同伴对抛。;动作轨迹,后抛实心球,侧抛实心球、前抛实心球;力量递增,1千克前抛实心球增加到2千克前抛实心球。

3. 示范引导,拓展延伸

教师在课堂对技术讲解和指导时,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必要的加工。把难以理解的身体姿势、身体动作轨迹或者路线“翻译“成学生易理解、易记忆的形象生动的生活现象。生活现象可总结为两类,一类是生活事物类,即生活中常见的标示或符号。而另外一类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行为。如学习双手前抛实心球,双手后引成背弓像“弓”,用生活中常见的标示或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在教授轻物投远中,肩上屈臂挥臂 “鞭打动作”。用语言难以描绘,可以用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现象,如手持小铁锤“钉钉子”,引导学生的正确动作形成。等等。

4. 剖析生成,各个击破

技术剖析就是就某个运动技术,根据其自身构成动作要素的特点对技术进行“解剖”;把把复杂的技术分解成易于突破的单一或者简易的技术动作,依据被分解技术环节所呈现动作要素特征,结合学生认知和心理水平,有目的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成单个小片段,分布任务,逐步实施,最后循序渐进的进行动作串联成整体。

三、 游戏实,比赛化,检验效果促运用。

动态的体育课堂,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总结阶段主要通过动作要素设计游戏比赛,技术构成动作要素与游戏有效融合,内化运用技术,促使学生技术应用的拓展能力,为以后复杂及系统的动作学习储备能力。这个阶段就要求教师仔细分析教材,以所教授的技术动作要素为中心,充分了解学情和教材。

小学阶段的运动技术的教学,虽然细节不做严格要求,但小学阶段动作发展是为以后系统和复杂运动技能获得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所教学生年龄段心理特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以教材和学情为基点,围绕所教授的技术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内驱力,在合理且实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寻求最佳结合点,以技术学习三阶段认知、实践、运用充分體验、逐步理解动作内涵,通过动作要素架起“冷冰冰的动作符号”与“活生生的运动技术”之间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邓若锋.用身体练习体验解释体育课程目标[J].中国学校体育,2014(2):38-40.

[3]朱春江,李明.将“要领”转化成“本领”的思考[J]. 中国学校体育,2014.5:45-46

[4]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6).

猜你喜欢

实心球要素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实心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